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评价
2022-03-03宋金凤
宋金凤
CHD 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心肌血氧供给不足而行程单一种疾病,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老年CHD 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合并较多基础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风险会明显增高。有研究表明:对老年CHD 患者及早展开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1]。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详细的康复计划,促进心功能恢复。基于此,本文选定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住院治疗的104 例老年CHD 患者,分组予以不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 住院治疗的104 例老年CHD 患者,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 例。观察组中男36 例、女16 例;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69.82±3.64)岁;病程4~16 年,平均病程(10.82±2.74)年;受教育时间8~16 年,平均受教育时间(12.52±1.94)年。参照组中男37 例、女15 例;年龄62~78 岁,平均年龄(69.86±3.57)岁;病程5~15 年,平均病程(10.85±2.68)年;受教育时间9~15 年,平均受教育时间(12.58±1.8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满足《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中对“CHD”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意识清醒、对答切题;④均知情,已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急性脑血管病变者;②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③近6 个月经历过重大应激事件者;④合并帕金森、痴呆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近 3 个月接受过催眠、镇静治疗者;⑦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者。
1.4 方法 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宣传册,讲解CHD 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遵医嘱按量、按时用药,用药期间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予以对症处理。
观察组采纳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①健康教育:护士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微信、宣传册、视频、公众号等方式向患者讲解CHD 相关知识,以自身专业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疑问,语言以通俗易懂为主,尽可能避免使用官方语言,确保不同学历的患者均可理解、接受,告知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对机体恢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真诚的照护、关心,督促其协助患者展开康复锻炼。②个体化早期康复锻炼内容: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Ⅱ级: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入院1~2 d可步行100~200 m,随着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步行距离,3~4 d 可进行上下楼梯锻炼,以不出现心慌、胸闷、眼前黑朦等为宜;b.NYHA Ⅲ级:鼓励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训练,入院1~2 d 患者可活动颈部、肩部、上肢,第3~4 天可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床边移动、站立等活动,心功能恢复Ⅱ级时,可同Ⅱ级者进行康复运动;c.NYHA Ⅳ级:严格限制患者活动,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入院第1~2 天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床上翻身运动,第3~4 天可进行踝关节、脚活动,第5~6 天可进行缩唇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运动,第7~8 天可下床在床边站立20 min,指导患者进行洗漱、进餐运动,运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面色、心率,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锻炼。③饮 食干预:告知患者饮食以易消化、高营养、清淡为主,戒烟戒酒,遵循细嚼慢咽、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禁食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防止由于便秘、过度用力排便而加重心脏负荷。④音乐干预:在患者病房播放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1 次/d,30 min/次,播放期间指导患者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SAQ评分。两组护理效果均在护理4 周后评价。①6 min 步行距离:在长直、平坦的走廊步行,记录患者6 min 的步行距离,如果出现面色苍白、步态不稳、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接受对症处理。②心功能指标:采用型号为Vividi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LVEF 以及LVEDD、LVESD。③SAQ 评分:包括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共计19 个项目,每项1~6 分,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比[3]。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6 min 步行距离比较 护理前,两组6 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6 min 步行距离均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6 min 步行距离比较(±s,m)
表1 两组护理前后6 min 步行距离比较(±s,m)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 高于参照组,LVEDD、LVESD 均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参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SAQ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Q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Q 评分比较(±s,分)
续表3
3 讨论
CHD 在>40 岁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受到寒冷刺激时发病[4]。CHD 患者疾病发作时普遍存在心前区压榨痛、发作性绞痛,同时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对心脏功能造成了严重损害,病情严重的患者会猝死[5]。大部分CHD 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老年CHD 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心理负担、压力较重,治疗配合度、依从性降低,往往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康复锻炼,不利于心功能恢复,再入院率较高[6-8]。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参照组,LVEF 及SAQ 的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参照组,LVEDD、LVESD 均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CHD 护理中效果显著。分析如下:①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从床上活动过渡到下床站立、步行训练以及爬楼梯等,从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肌运动耐量以及运动耐力,加快机体康复;②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通过被动活动四肢、床上翻身练习等,可帮助心脏侧支循环建立,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脏储备量,改善心肌缺血灌注状态,缩短卧床及治疗时间;通过饮食指导,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营养物质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通过音乐干预,帮助患者全身心放松,合理宣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减轻心脏负荷,在促进机体康复、降低再入院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CHD 患者采纳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