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2022-03-03丁艳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龄产妇气压肌力

丁艳娜

静脉血栓指静脉里流动的血液变成固态物质,发病原因较多,静脉血流流速变化、静脉血管内皮破坏、血液成分异常均可引起静脉血栓[1]。由于妊娠生理的改变,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多是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形成的静脉血栓[2]。剖宫产现已明确为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尽管大多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多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但随着高危妊娠的因素不断增多,尤其是高龄产妇,其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风险及血栓风险增加,需要医护人员加以重视。故本研究主要探讨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DVT 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诊治住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500 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0 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5~42 岁,平均年龄(38.5±1.3)岁;平均孕周(39.15±1.36)周。观察组,年龄36~44 岁,平均年龄(40.1±1.5)岁;平均孕周(39.05±1.84)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产妇均无心脑血管疾病;②无妊娠期合并症;③术前术后均未使用抗凝剂溶栓类药物;④双下肢皮肤完整,无皮肤类疾病;⑤无严重心血管病史;⑥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患有皮炎、紫癜等皮肤疾病;②有静脉结扎,皮肤移植等治疗;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术后予以常规预防性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基础对症治疗等,同时按摩双下肢,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进行锻炼;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1.3.2 观察组 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气压治疗,于剖宫产术后立即开始气压治疗,30 min/次,2 次/d,10 次为1 个疗程。具体治疗措施为:产妇取坐位或仰卧位,协助其套上气囊套,确保佩戴妥当,将导气管按顺序插在接口上,设定压力及时间,以100~ 13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宜,根据产妇的耐受程度适时调节压力。同时详细告知治疗期间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若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待治疗结束后,依次关闭电源,拆下导管,协助产妇取下气囊,并整理床位。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1、2 h 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判定标准为:0 级:完全瘫痪;1 级:肌肉有轻微收缩;2 级:肢体可在床上进行平移等形式移动;3 级:肢体可抬离床面;4 级:肢体可进行简单床下运动;5 级:肌力恢复正常,运动自如。以干预后1 h 肌力恢复到4 级为阳性,干预后2 h 肌力恢复到5 级为阳性。②比较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 发生率。③比较两组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进行评定,总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 分;一般:70~89 分;不满意:≤69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后1、2 h 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1 h 肌力恢复到4 级、干预后2 h 肌力恢复到5 级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后1、2 h 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比较[n(%)]

2.2 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 发生率分别为1.47%(11/750)、1.60%(12/750)、1.33%(10/750)、0.27%(2/750);对照组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 发生率分别为7.73%(58/750)、7.87%(59/750)、6.93% (52/750)、1.33%(10/750)。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558、32.659、29.678、5.376,P=0.000、0.000、0.000、0.020<0.05)。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80% (741/750),其中非常满意583 例、一般158 例、不满意9 例;对照组满意度为90.93%(682/750),其中非常满意479 例、一般203 例、不满意68 例。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4,P=0.000<0.05)。

3 讨论

DVT 为临床常见病,是由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液回流,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形成的三大因素包括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加,可能与手术、创伤、药物、妊娠、久坐、久站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肿胀、疼痛,部分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猝死。由于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也易导致静脉血栓被忽略。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较高,亦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识别和预防,对降低其发生率,改善结局有重要意义[3]。

气压治疗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经过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从而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进而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4]。尤其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需要卧床,加之产妇本身出血风险及血栓风险较高,极容易导致产后发生DVT,对其给予气压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被动的压迫软组织,从而促进肌肉间的静脉血液回流,防止DVT。楚薇[5]的研究报道指出高龄产妇由于妊娠生理的改变,导致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在妊娠期受增大子宫的压迫,孕产妇腹腔压力升高,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及产妇卧床休息等多种因素并存,使得产妇发生DVT 的风险大大提高,通过在剖宫产术后行早期护理干预及双下肢气压治疗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其预防静脉血栓的总有效率达93.55%,有利于预防DVT 的形成。提示早期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认为,对高龄产妇术后立即行气压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降低DVT 的几率有重要作用。李淑静[6]在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DVT 的效果探讨中报道,接受气压治疗后产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降低,且产妇发生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及DVT 的比率大大减少;与实施常规剖宫产围术期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DVT。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1 h 肌力恢复到4 级、干预后2 h 肌力恢复到5 级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的43.73%、5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在产科临床中给予早期预防DVT 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为极大程度上减轻疾病本身及其产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另外,不是所有高龄产妇在剖宫产后都能进行气压治疗,对于已经有血栓的产妇不能做气压治疗,这是因为气压治疗的挤压有可能增加血栓脱落风险,由于血栓局限在下肢可能会引起下肢的肿胀,在没有进入循环的情况下,无脱落的情况,则不会引起严重的心、肺、脑栓塞,因此,只要侧支循环代偿,下肢肿胀也会逐步的好转[7,8]。另外,对于下肢重症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产妇,禁止做气压治疗,气压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对于有出血倾向者以及溃疡性皮炎的产妇,禁用气压治疗,以免加重病情[9]。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DVT 的效果显著,对降低DVT 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高龄产妇气压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看不见的气压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