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驱动因素、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
2022-03-02邢文明胡艳红洪芳林
邢文明 胡艳红 洪芳林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目标,工作重点转变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进而改善民生并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文化扶贫作为改善脱贫地区文化民生,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主要解决的是因“人”致贫的问题,是阻断返贫、解决相对贫困的有效机制,也是保障脱贫工作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支持社会和个人的科学发展决策,促进地区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是消除地区贫困现象的特殊力量[1]。公共图书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开展文化扶贫相关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和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符合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使命,同时也是图书馆追求服务创新、与时俱进的一种方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驱动因素、作用机理、推进策略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脱贫地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 文献回顾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精准识别、扶贫模式、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等方面。在文化扶贫精准识别方面,王尧[2]基于多维层次分析模型与日志记录法,分别对目标人群和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刘宇等[3]基于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剖析了我国三类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的研究思考、实践举措及面临的挑战,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的智慧与经验。在文化扶贫模式方面,郭利伟等[4]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三种主要模式:提升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软实力的智力支持模式、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拓展服务模式、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合作共赢模式;王岗等[5]以宁夏固原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提出发挥行政主导协调功能、跨界合作、扎根民生等文化扶贫模式;周秋菊等[6]以武陵山地区的5所高校图书馆为例,提出了“一方式+五维度”的一体化创新模式。在文化扶贫的路径机制方面,詹景海[7]从贫困人群文化素质、致富技能、图书馆文献和扶贫资源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基本路径;冯永财[8]通过调研陕西省贫困地区,构建了高校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对口帮扶的机制。
综上可知,学者围绕脱贫攻坚对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探讨,为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经验启示。进入后扶贫时代,公共图书馆理应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以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然而,当前已有的研究对此关注较少,尚未有学者对脱贫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致富,脱贫群众如何提高可持续致富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文章拟对公共图书馆参与推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驱动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梳理公共图书馆与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作用规律,进而阐述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策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进一步推动脱贫地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驱动因素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尽管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但一些脱贫地区还存在返贫风险,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发展问题,亟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而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有效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在我国进入有效治理相对贫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是多重因素驱动下的必然结果。
2.1 国家发展政策导向
文化扶贫是我国消除贫困问题和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扶志”和“扶智”作用。2018年发布的《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指出:“开展扶志教育,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进入后扶贫时代,国家仍然将文化作为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致富的独特力量,提出继续发挥文化对于脱贫地区群众的精神滋养与激励作用。202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国家在强调文化对于扶贫的重要性的同时,还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文化资源的供给。201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出:“扶助老、少、边、穷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201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不仅是文化扶贫实践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大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的服务供给,可助力贫困地区尽快实现可持续致富。《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指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总分馆体系为统领中心,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提升农村地区图书馆服务能力是‘十四五’时期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公共图书馆理应响应国家发展政策,通过继续发挥“志智双扶”的重要作用,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致富,助力完成“脱贫不返贫”的目标。
2.2 脱贫地区的现实需求
我国现阶段实现的“脱贫摘帽”仍具有很强的外生性。贫困群体脱贫主要是依靠强大的外部力量帮扶、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来实现的,而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并未得到根本提高[9]。部分脱贫地区受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就业机制等因素的限制,依然存在返贫风险。有研究表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规模性退化有赖于脱贫群众自生能力的提高[10]。脱贫群众自生能力得到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是自身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是否能够获取切合自身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信息资源。相关研究显示,贫困地区群众对文化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需求特征集中表现为:一是当地群众的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信息领域[11];二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村民,希望通过传播独特的民族文化来实现文化致富的愿望较为强烈[12];三是贫困地区的家长及教师希望图书馆能够多为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服务和支持,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四是留守儿童对图书馆提供课后作业辅导、职校选择等信息服务也表达了较为强烈的需求[13]。
我国虽然已实现全面脱贫,但脱贫地区总体上还面临着信息需求满足程度较低,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发挥文献资源和公共空间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脱贫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此外,部分脱贫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固有的“等、靠、要”落后思想导致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极大阻碍了脱贫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后扶贫时代,公共图书馆还要助力脱贫群众实现“精神脱贫”,通过开展扶志思想教育活动,帮助该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实现“精神富裕”。
2.3 图书馆的使命驱动
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服务社会的使命和责任。程焕文等认为,为大众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根源和基础,也是公共图书馆永恒的使命[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法》中提到的“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同样在强调为公民、公众、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5]:一是平等服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专门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开放服务,面向所有人开放,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三是共享服务,共享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和信息需求,让大家能平等共享文化服务,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文化公平。
相较于发达地区,脱贫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文化信息资源较为匮乏,脱贫群众依然是文化信息获取方面的相对弱势群体。基层公共图书馆可发挥其优势,保障脱贫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实现社会信息公平,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为所有人服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实践,推动脱贫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脱贫群众提供文化、信息和知识服务。图书馆通过履行文献信息传递、智力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保存、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能,促进脱贫群众的个人进步及脱贫地区的整体发展,进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
2.4 图书馆的自身优势
公共图书馆自身具备的独特优势对其参与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具有其内在优势[16]:一是资源优势,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可有效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信息资源需求;二是服务经验,图书馆员在文化信息导读、资源精准推荐与推送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服务支持;三是专业人才,拥有一支长期专注于信息知识整理、挖掘与服务的人才队伍,可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有关脱贫致富的知识咨询、信息分析与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
除此之外,以总分馆制为核心的服务网络体系也是公共图书馆区别于其他文化机构的优势所在。在总分馆制的服务网络下,总馆发挥着统筹协调与业务指导作用,分馆与基层联系紧密。各成员馆在基层开展符合本馆和本地区实际的特色服务,并与其他成员馆实现资源共享[17]。公共图书馆依托自上而下全覆盖的总分馆服务体系,通过农家书屋、乡村图书室、流动书屋等向脱贫地区输送文化信息资源,发挥其空间距离近的优势。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全国各地还出现了许多区域性的公共图书馆联盟,积极推动各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平等、免费、无差别地向人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一合作形式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有效弥合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信息知识获取的普惠均等,进一步推动脱贫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参与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实践活动的另一大优势。
2.5 学界的倡导与推动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一项纲领性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放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位。国际图联(IFLA)也指出,联合国2030年议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图书馆界来共同推动[18]。不仅国际组织重视图书馆参与消除贫困的工作,我国图书馆学界组织和图书馆工作者也在积极行动。2017年11月15至16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重庆召开图书馆扶贫工作研讨会,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努力开展并参与扶贫工作。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号召下,图书馆工作者积极探索文化扶贫的影响因素、模式和路径等,对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19],有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主要受到扶贫政策(国家、地方和图书馆三个维度)、扶贫资源(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基础设施)、相关服务(常规服务、拓展服务)、专业人员(基本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扶贫模式方面[20],根据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具体方式,可分为直接文化扶贫(举办讲座、科技培训等活动)、间接文化扶贫(为基层馆提供文献、资金、人力资源等,提升馆员能力)、合作文化扶贫(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社会群体或组织、个人、政府等合作开展文化扶贫);在扶贫路径方面[21],可从扶贫机制与效能、扶贫对象参与度、扶贫馆员等多个角度构建文化精准扶贫路径。同时,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也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扶贫工作,有助盲活动、关爱少儿阅读等关注特殊群体的实践活动,也有“流动书屋”“农家纪实”以及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举措,还有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电商的案例。上述一系列文化扶贫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既对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扶贫时代公共图书馆促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宝贵经验。
3 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作用机理
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国家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成效和社会反响。2020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扶贫时代,公共图书馆仍然可以利用文化致富和文化育人的优势,在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公共图书馆都有其社会使命和责任担当,虽然内容可能会因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是开展社会教育、免费使用文献资源、保障公众文化权益、文化育人以及整理和收藏社会文献的功能永远都不会改变[22]。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将在思想引领、文化服务、人才培育、决策支持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3.1 思想引领层面:加强“志智双扶”教育
当前,贫困文化在我国脱贫地区仍较常见,主要表现为个人或集体思想保守、安于现状、懒散怠惰,这已然成为改变穷人生存状态的障碍和阻力。贫困文化对贫困地区群众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即便是在国家的政策扶持、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人们摆脱了经济贫困的状况,其消极影响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并且还会阻碍脱贫群众接受新的科学文化思想,进而导致其缺乏内生发展动力。有研究指出,贫困文化的形成不仅仅是贫困个体自身的原因,更是源于其长期所处的贫瘠落后的文化环境。贫困文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地资源和机会的可获得性都较差[23],这不仅固化了当地人的思想,而且形成了整体较为落后的文化认知与心理,进一步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公共图书馆自产生以来,一直担负着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因此也应该帮助脱贫群众摆脱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加强对脱贫地区的扶志和扶智教育,激发脱贫群众的致富斗志,引导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通过在脱贫地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传播新的思想观念,让脱贫群众对科学文化思想有一定的认知,引领他们在思想层面实现升华;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传播社会正能量,宣传脱贫致富榜样人物的故事,使脱贫群众抱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克服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增强脱贫地区的整体活力,进而实现可持续致富。
3.2 文化服务层面: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脱贫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文化基础设施较差,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率和利用率普遍较低,地区的整体文化氛围也不够浓厚。由于脱贫群众长期生活在这种封闭、落后的文化贫困环境中,缺乏文化滋养和文化活力,久而久之逐渐与社会脱节,造成思想观念滞后、个人发展缓慢的结果,加剧了与发达地区间的“信息鸿沟”,即使实现脱贫,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的信息资源获取也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
而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文化资源与服务的精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差距。一方面,基层图书馆是脱贫地区重要的文化和信息中心,可充分利用其文献信息资源,向脱贫群众传播文化知识,使他们具备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与认知,意识到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主动汲取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依托自上而下全覆盖的服务网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化”人的工作,举办阅读推广、文化下乡、文化惠农和文化育人等活动,可丰富脱贫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脱贫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3.3 人才培育层面:提高农民持续致富能力
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部分地区仍以传统农业和传统型农民为主,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较为缓慢,亟须实现转型升级。基层农村图书馆(室)是最基础的文化单位,可作为传播农业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中心站,通过建立文献数据库,收集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合作,为农民提供专业咨询服务[24]。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以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农战略,为农村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促进农业走向现代化,同时还具备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和条件,可以在脱贫地区的人才培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脱贫群众由传统型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其持续致富能力。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指的是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公共图书馆可发挥自身资源和平台优势,为脱贫群众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技能;其次,人才培育工作具有长期复杂性,需要依靠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与各类社会力量进行合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多元化途径和方式;最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长期、近距离地接触脱贫群众,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便利,以支持其个人发展。由此可见,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具有极大优势,分馆与总馆资源互通共享,基层馆员也可以长期扎根在脱贫地区,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也有着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丰富经验。
3.4 决策支持层面:依托智库推动地区发展
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地方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的科学决策,脱贫地区更是如此。《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条件,为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和开展有关问题研究,提供文献信息和相关咨询服务。”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不仅在于拥有的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参考咨询服务经验,通过发挥其智库作用,在为国家和各省市两会提供服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受到党政部门的欢迎[25]。同样,公共图书馆也可依托智库开展信息服务,优化脱贫地区科学发展决策,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扶贫相关实践工作时,已对贫困地区的现状以及贫困群众的需求进行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大量与脱贫地区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借鉴,进而增强其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公共图书馆在长期文化扶贫工作过程中总结了诸多实践经验,并从理论层面归纳了实施路径和具体策略,可在促进脱贫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为相关基层部门提供建议和意见;最后,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文献资源、提供参考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建设脱贫地区特色智库中心,对脱贫地区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智库信息服务,以此支持科学决策,进而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的策略
4.1 文化活动多元化,消除文化贫困
据有关调研结果显示,看电视、打牌等娱乐活动仍然是贫困地区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而在读书看报、参与文化活动等主动汲取精神文化方面则明显不足[26],这种文化贫困环境会持续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面貌,因此,脱贫地区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亟须进一步加强,帮助脱贫群众实现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富裕”,消除文化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使命,应根据脱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丰富脱贫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培育其文化自信,以推进脱贫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
具体而言,一是收集和整理当地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并定期通过展览、宣讲、观影等多样化形式向脱贫群众展示和宣传,以增强群体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是以我国的传统节日、当地优秀文化和人物故事为主题背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增强脱贫群众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三是挖掘和发现脱贫地区潜在的文化遗产,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性措施,深化脱贫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以此提升其文化自豪感;四是加强对脱贫群众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与教育,并达到脱贫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在脱贫地区形成良好的家风、民风与乡风氛围。
4.2 科学知识生活化,激发阅读兴趣
虽然我国早就实施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乡村地区的文盲人口数量仍然较多,且绝大部分农民只有小学学历,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因此普遍存在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识读能力是阅读的基本前提,但当下不少农民识读困难,阅读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这也决定了他们对阅读服务的利用会非常有限[27],这种情况在脱贫地区更加严重。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全面推动全民阅读”的契机,通过内容生活化和形式活动化的创新性阅读服务,破解脱贫地区的阅读障碍问题,使脱贫群众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
具体而言,一是有计划地拓展与脱贫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阅读服务范围,如为老年人策划关于精神慰藉、求医问药的暖心服务,为妇女准备有关家庭婚姻、烹调技艺等的读书活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激发其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二是针对脱贫群众的实际需要及其在阅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讲解各种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使其在生活化的阅读活动中感受阅读的意义;三是在服务好有需求的人群的同时,潜心探寻引导阅读意识不强人群的有效服务形式,通过组织相关主题的思想动员、文艺节目,以及阅读辅导、名著欣赏等活动,找到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增强其阅读意愿,激发其阅读兴趣;四是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文献资料和数字网络资源,满足脱贫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在馆内划分出特定的学习区域,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其不断实现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第三空间”。
4.3 技能培训合作化,拓宽致富途径
农村地区陷入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层次且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贫困群众自身缺少可持续致富的能力。在实现“脱贫摘帽”后,部分脱贫群众由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匮乏,可持续致富能力不足,仍有可能再次返贫。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与多方合作创设平台,为脱贫群众提供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以此提高其可持续致富能力。作为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主力,公共图书馆可鼓励具有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优势的不同主体参与其中,促进其与公众、学校、社区和文化企业的服务连接[28]。
具体而言,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与不同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开展教育资源和人才合作,为脱贫群众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开设专业讲座和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学校教师或者学生志愿者来授课,有针对性地对脱贫群众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其致富能力;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与当地的文化产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人员来宣传“以文化促经济”的新理念,与脱贫群众展开近距离交流,使其认识到文化的价值所在,有意识地传承当地传统手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可以让脱贫群众到企业接受短期培训,学习必备的基本技能,并将企业方的人才需求、招聘信息通过公共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给脱贫群众,增加其就业机会,拓宽致富途径,以此提高脱贫群众的可持续致富能力。
4.4 信息资源推送精准化,切合实际需求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文化扶贫工作也要把握“精准”这一基本原则,把贫困地区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导向。2020年后,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脱贫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信息需求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时,同样需要精准识别脱贫群众的信息需求,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用户画像这一技术手段获取与用户需求趋向相关的多方信息,实现对脱贫群众需求的精准识别,并以其实际需求为基础推送信息资源,以此实现精准服务[29]。
具体而言,针对从事传统农业类型(如传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的农民,图书馆应具体细分农业类型并精准推送信息,帮助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而非盲目推送大量与农业无关的信息,导致其产生反感心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则应多向其推送先进农业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方法,并及时普及国家最新相关财政支持和资助补贴政策;对于有想法、有创意的自媒体工作者,其要进行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网络直播,则应向他们推送有关视频拍摄技巧、产品营销知识、网络知识产权等信息资源,帮助其接触和学习新知识,了解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另外,还可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如组织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专家讲座等,让脱贫群众参与其中,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服务理念与促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具有内在契合的一致性,因而对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公共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致富,不仅能帮助脱贫群众摆脱可能再次返贫的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引领、文化服务、人才培育、科学决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激发出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脱贫地区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以此真正提高脱贫群众的可持续致富能力,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智志双扶”的效果。因此,文章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从文化活动、知识阅读、技能培训、信息推送等方面提供支撑,推动脱贫地区实现文化振兴和全民阅读,帮助脱贫地区解决实际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近。
(来稿时间: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