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一位情绪障碍儿童的互动案例分析

2022-03-02苏州市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同伴障碍情绪

■文/苏州市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 俞 璐

幼儿情绪障碍是指幼儿在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上与其他同龄幼儿有较为明显的偏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遇事易冲动易怒,敏感且带有攻击性,并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另一种则是带有抑郁倾向,过分内向,不够自信。幼儿情绪障碍一部分是由家族遗传、神经发育异常等内部因素导致,也有一部分是家庭教育不当,生活氛围不和谐等外部因素造成的。以往的研究揭示了辅助幼儿治疗情绪障碍的重要手段,分别是:矫正行为与认知、提供支持性互动、家庭支撑等,都是可以由教师、家长辅助开展的。

一、案例背景

乐乐是中班转入的插班生,进班没多久就状况不断:有时因为抢玩具和别人起争执,便会摔烂玩具;有时因为被其他幼儿不小心碰了一下,他就觉得别人是故意的,气呼呼地伸手就打;教师批评他,他朝着教师瞪眼睛、踢椅子。

与家长交流后得知,乐乐的爸爸是警察,妈妈是外企中层,平时都比较忙。当我把乐乐在幼儿园的情况如实告知了他的父母后,他们表现得很惊讶。因为在家时,乐乐的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坚信“不打不成才”,所以他在家一向表现得很“乖”。在后续量表的测试中发现,我与乐乐的父母对乐乐的评价出入很大。于是,我建议他们带乐乐去医院做检查,乐乐被诊断为“情绪障碍”,之后开始了相关的心理治疗。我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且与乐乐的治疗师有过交流,深知自己作为乐乐最常接触的教师,有很多地方需要与乐乐父母和医生相互配合,辅助乐乐“情绪障碍”的治疗。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疏导负面情绪:找到情绪的宣泄口

观察:

乐乐在搭积木的时候,因为一块尖顶的积木,和同伴起了争执。他一怒之下用积木打了同伴的头,我上去制止,盛怒之下的他居然要动手打我,我非常生气。但就在我的情绪即将被点燃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批评乐乐,势必会给他的情绪火上浇油。于是,我努力冷静下来,然后轻轻拍拍他的背,将他带到了隔壁的阅览室,给了他一小叠旧报纸,轻声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可以撕报纸,等你不那么生气了,老师再来和你说说话。”生气的乐乐用力地撕扯起报纸,一开始,他嘴里还喊着“我就揍他!我就揍他!”慢慢地,乐乐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小,报纸的碎块儿越来越大,过了一小会儿,他坐到椅子上看着面前的碎报纸不声不响了。我上前抱抱他,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向同伴道歉。同伴原谅了他,笑容重新回到了乐乐的脸上。

分析:

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比成人弱,是因为大脑分管情绪的杏仁核及大脑皮层,要到25 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所以,要求幼儿在有情绪的时候,冷静地听别人讲道理,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做法。何况,乐乐还是个高敏感型幼儿。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更好地去理解幼儿的情绪,另一方面“堵”不如“疏”,教师应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我选择用“撕报纸”的方法,让乐乐用一种安全的,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同伴的方法,先将情绪发泄出来,再沟通解决问题。平时我也会教给乐乐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生气的时候可以深呼吸、数数、听音乐等。

(二)陪伴共情:让情绪被看到、被理解

观察:

在一次关于秋天的绘画活动中,乐乐添画部分完成很快,但是进入涂色阶段,却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到最后,他的情绪直接崩溃了,故意在桌子上狠狠地划了几条蜡笔印,一边划一边哭喊:“烦死了,还没涂完,纸都烂了。”我走过去坐到了他的旁边,抱了抱他,并轻轻地对他说:“我看到你有点着急,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跟老师说说吗?”“我想快点涂,结果一用力,把纸戳破了。”“如果老师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会特别着急的。但是,没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把这个洞补好就行了。”我和乐乐用彩纸剪了一朵花贴在洞洞上,画面反而变得很别致,他破涕为笑,开心地向同伴展示起这与众不同的作品。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我先共情了乐乐的情绪,因为我知道,当感觉自己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焦虑的、失望的,情绪很容易不稳。这时候如果教师蹲下来,给幼儿一个拥抱,告诉他老师碰到同样的问题也会产生同样的情绪,幼儿会更容易正面看待情绪,接纳自己,减轻焦虑,从坏情绪中快速地抽离出来。

如果幼儿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哭闹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知道你现在感到很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幼儿会因为觉得被老师看到,被老师理解,情绪慢慢变得平和。但是,如果教师说:“别哭了,我们要坚强一点!”或者“你看某某就做得很好,你要向他学习。”这种缺少同理心的表达,可能会让幼儿更有压力,情绪更难稳定下来。

(三)运动康复:加强运动量助力积极情绪的养成

观察:

在户外排队时,我喊了两遍,乐乐还是不肯好好排队,并委屈地嘟哝着:“我还没玩够。”如果让他继续排队,他的坏情绪有可能随时会爆发,如果让他继续玩,又会破坏规则。于是我说:“那就请乐乐今天留下来帮助阿姨整理操场吧!”几分钟后他面带笑容回到了活动室,阿姨说基本都是他一个人整理的,跑来跑去相当卖力。自此以后,我经常会分配给他一些消耗体力的任务,每天加大他的运动量,让他比别人多跑几圈,或多跳跃攀爬。每次运动后,他的情绪都变得很好,参加区域活动时专注力也慢慢提升了。

分析:

教师邀请乐乐做事情,对于他来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因为,首先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其次,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乐乐发泄了情绪,获得了自我价值感。神经科学的结论表明,运动可以让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内啡肽,而这两种物质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所以,让幼儿多参加体育运动,或者布置一些帮老师拿东西、整理玩具、浇花之类的动态任务,可以帮助幼儿借机释放积压的情绪和压力,让情绪趋向稳定。

(四)矫正认知:及时回应促进情绪稳定性发展

观察:

玩沙活动结束,我发现乐乐将表情墙上的笑脸标记换成了愤怒标记,于是我赶紧去问明原因。原来,同伴在拍打衣服上的沙子时,不小心把沙子弄到了他的身上,他很生气,正想着怎样去报复同伴,又觉得这样不对,接着用我教他的深呼吸的方法平复情绪,但还是越想越气。于是,我让他回忆情绪绘本中兔子先生是如何处理情绪问题的。如果去报复了同伴,后果会怎样,如果原谅了别人的不小心,又会如何。之后,我找到乐乐的同伴,说清楚事情的缘由后,他主动向乐乐道歉,乐乐有点不好意思地接受了。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将目光转向表情墙,发现愤怒标记已经被笑脸标记代替了。

分析:

情绪障碍的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中比较敏感,别人无意识的触碰,会使他觉得是故意的,不仅情绪变化极快,而且情绪反应的强度很高。乐乐玩得开心的时候,会进入一种亢奋状态,又是大笑,又是手舞足蹈,但只要有一点不如意,就会迅速由“晴”转“阴”,不管不顾地发脾气。乐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慢慢学会了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但是,情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并且及时回应他的情绪变化。除此之外,我经常通过情绪绘本,引导乐乐共情他人情绪,矫正他对事物和人际交往的错误认知,帮助他学会不乱发脾气,避免情绪走向极端。

(五)家园配合:良好榜样是情绪能力养成的前提

观察:

一天,乐乐来园后情绪很不好,脸上还有泪痕。一问,原来他早饭吃得慢,被爸爸骂了,结果边吃边哭的他,又打翻了牛奶,于是爸爸更生气,打了他一顿。我安慰了乐乐后,联系了家长。乐乐爸爸接到电话后便表达了深深的后悔,检讨自己因为担心迟到,而打了乐乐是非常不恰当的做法,还亲口对乐乐道歉。当乐乐感受到爸爸的歉意后,情绪明显好了起来。

分析:

情绪平和的家长,能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形成稳定的情绪。而且更重要的是,幼儿会观察父母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情绪,学习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

乐乐的爸爸在冷静后,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调整自己的做法。但是,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三、案例总结与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学期结束时,乐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冲动行为也减少了,并且有了一群好朋友。乐乐的变化,与家长和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情绪障碍幼儿的不良行为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要改善症状,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幼儿亲密接触的家长和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情绪状态,营造平和、宽松的氛围,并进行恰当的情绪回应与引导。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更有权威感。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模仿着教师处理情绪的方法,体验着与教师互动中的情绪流动,同样也会感受到教师的情绪变化。所以,教师维持情绪稳定是疗愈“情绪障碍”幼儿的重要前提,掌握一些干预方法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另外,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是教师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制胜法宝。

猜你喜欢

同伴障碍情绪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寻找失散的同伴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