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有效提问』促发幼儿语言表征
——以绘本阅读活动为例

2022-03-02大同市平城区馨泰花园幼儿园杨雅祺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彩虹狐狸绘本

■文/大同市平城区馨泰花园幼儿园 杨雅祺

绘本是儿童看世界的窗口,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的表征行为又为教师探寻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感受提供了依据。教师在幼儿多元表征的同时辅以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丰盈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阐述绘本活动中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表征行为做出提问策略转化,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随意性提问向适时性提问转化

绘本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路、感知世界的窗。绘本用幼儿看得懂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置身其中,就仿佛穿梭在一个个灵动的情境中。教师要把握幼儿的表征行为,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深入思考。

比如在阅读绘本《彩虹色的花》时,幼儿拿到绘本便兴奋地向小伙伴介绍:“快看!彩虹花!红,黄,蓝……”边说边指着封面数颜色,同伴也受其感染加入其中。当看到彩虹升起的画面时,幼儿A 说:“彩虹花开了,小动物们都来看彩虹了。”幼儿B 接着说道:“我和小动物们一起仰起头看,像这样!”幼儿边说边做出抬头认真观看的动作,看了很长时间。于是,教师问道:“彩虹出现时,大家为什么都来了呢?”这一提问建立在幼儿“长时间抬头观望”的表征行为上,有助于幼儿对绘本展开深入思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发展,而且引发了幼儿与故事中小动物的情感共鸣。幼儿略加思索,说:“他们一定是想念彩虹花了,因为彩虹花帮助了他们。”在绘本故事的推动下,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的表征进入了那片开满彩虹花的原野上,尽情感受,大胆想象。

二、封闭式提问向开放式提问转化

优秀的绘本对幼儿来说就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教师提问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通过问题来激发幼儿思考,能够调动幼儿思考的积极性,拓宽幼儿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元表征。

比如在共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读到“狐狸被蜜蜂吓得疯狂逃窜”时,幼儿哄堂大笑。教师适时提问:“狐狸跑去哪里了呢?”一名幼儿回答道:“应该是跑回家了!”另一个说:“跑到森林的房屋里了。”教师随即问道:“房屋是谁的?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幼儿想了想说:“房屋就是他的家,因为我害怕的时候都是往家跑。”有幼儿继续补充道:“跑到别人家,别人也不给他开门!”教师又问:“那么,狐狸回到家会和它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述着自己想象中的故事……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围绕《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情节开展了表演游戏。一名幼儿说:“狐狸,你赶快过来,我当你的妈妈保护你。”扮演狐狸的幼儿向“妈妈”跑去,说:“妈妈,蜜蜂在我头上蜇了好多包,哎哟,好疼呀!”妈妈为小狐狸“包扎”好后说:“以后不能再去捉鸡了,这样是不对的!”

一系列开放式提问层层递进,将幼儿的想象延伸到绘本之外,激发了幼儿的多元表征。在阅读——猜想——创编——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内隐的想象力通过动作表征外显,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解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预设性提问向生成性提问转化

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中,目标的制定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要从“重技能、轻情感”的想法中跳脱出来,关注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情感表征,探寻阅读活动的价值,浸润幼儿的心灵。

在绘本《最爱的,是我》共读活动结束后,有幼儿感叹:“老师,这个故事真感动。”活动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幼儿争相诉说着自己的感受:“我也觉得,我都差点哭了。”“我也是!”教师摒弃了“霸王龙遇到了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等预设性问题,而是认真聆听幼儿讨论自己感受的瞬间。幼儿停止讨论后,教师问道:“故事的哪里感动了你呢?”一名幼儿说:“四只甲龙宝宝以为爸爸不爱他们,只爱尼,但爸爸爱他们每一个!”“他们误会爸爸了!”另一名幼儿补充道。班里有许多幼儿是二胎家庭,所以围绕故事中四只甲龙宝宝误以为爸爸只爱尼,最后将误会解开的情节,幼儿有许多想要表达的感受。教师适时提出了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是爱呢?”幼儿都有各自的理解,还列出了许多“爱的证据”:爱是上幼儿园时妈妈牵着我的手,爱是爸爸和我一起跑步一起踢球,爱是妈妈每天早晨起来的一个亲亲,爱是奶奶给我做的小沙包,爱是爷爷和我去放风筝……幼儿的情感表征是教师贴近幼儿内心世界的契机,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感动你”和“什么是爱”等问题的引导,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和绘本阅读的情感体验进行整合,并获得新的情感认知,达成绘本阅读情感目标的同时,使故事主题得到了升华。

四、关注个体提问向面向全体提问转化

在绘本阅读中,幼儿内心的表征欲望被唤醒,只有面向全体的提问,教师才能洞察全体幼儿的内心。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贯彻一种理念——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活动中有多少幼儿,回答的指向性就要有多少,保证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

在绘本《外星人收破烂》中,故事中的外星人“专门收那些地球上没人要的东西:蚊子包、撞头包、结巴、瞎眼……”读完故事后,幼儿都在感叹外星人的神奇。教师问:“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个外星人,想让他收走什么呢?”幼儿的想法充满了想象力:裙子上破了的地方,手指上受的伤,爸爸车上的划痕,爷爷脸上的皱纹……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面向全体的提问唤醒了幼儿心中在意的那些事,通过外星人的本领,幼儿又对自己在意的事赋予了希望。每个幼儿的心愿都渴望被看到、被尊重,面向全体的提问能让每个幼儿的内心需要都得到满足。

五、提问从“现实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转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纲要》指导相统一,对于如何设计提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了解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保证在难不倒幼儿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绘本经历积极思考的过程,并与教师、同伴积极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章鱼先生卖雨伞》的绘本阅读中,幼儿很快就能根据图片将故事情节完整地讲述出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认为幼儿能够根据画面信息完整地讲述故事,这个活动就顺利完成了。但通过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教师知道了作为引导者,应适当提出有利于幼儿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教师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天晴了,章鱼先生的雨伞卖不了,他会卖什么呢?书上有线索,小朋友可以找一找哦!”不一会儿,一名幼儿兴奋地指着绘本封底说:“老师,是卖太阳帽,看!”教师接着提问:“那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帽子会卖给谁呢?”“可以卖给长颈鹿,它高高的离太阳近。”“可以卖给大猩猩,它太黑了要防晒。”“可以卖给企鹅,搭配它的礼服很好看。”幼儿的奇思妙想,共同描绘出“章鱼先生卖帽子”的生动场景。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儿童是一个容器,可以把许多书灌到里面,但安妮·法迪曼则有相反的想法:儿童把自己灌进不同的书中,由容器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形状。绘本阅读中,精美细腻的画面激发了幼儿无限的想象,丰盈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思维,教师有效的提问策略则为幼儿深入理解绘本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助力与“支架”,让幼儿在领略绘本故事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频共振,使幼儿从随意“变换形状”过渡到在这些形状中感受、欣赏和体验,使绘本的价值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幼儿的心田。

猜你喜欢

彩虹狐狸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狐狸和猫
狐狸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