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

2022-03-02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杨亚如

学苑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思维

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杨亚如

所谓审辩思维,又俗称“批判性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自己所学过的内容不要直接全盘接受,要有针对性地对于学过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相应的价值及其性质进行判断,从而树立起学生自己的判断能力与决定能力,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虽然说学生已经经历过初中的历史学习,但是历史所包含的知识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而且历史知识是非常注重真实性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授课的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要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在看待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要秉承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在审辩思维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自己想要学到的历史知识。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基本历史知识不牢固,没有形成审辩思维。

对于当前高中历史,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对于学过的历史知识记忆不够牢固,经常将很多历史知识线索弄混,分辨不出究竟哪些是相互对应的知识点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很多学生还是停留在小学和初中的不愿意学习甚至不去学习的状态,很多学生进入高中,认为高中历史知识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就会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够重视。本来对于历史的学习过程就不够重视,高中阶段再不重视,必然导致历史基础知识难以掌握。其次,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时,依旧采用初中学习历史时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的记忆方法短时间还可以,时间一长还是会忘记或者混淆,没有对高中历史形成审辩思维。

2.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没有情景化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的学习中,课堂教学内容和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二者之间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传统高中历史教师就是采用口头讲述的形式,这样简单的讲述过程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因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仅仅依靠语言无法进行更好地描述。反过来也是一样,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直没有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这也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由于历史是讲述过去所发生的事,和当前所处的环境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通过视频或者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记住情景教学方法要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不要盲目使用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等,避免对于学生的历史认知产生错误的影响。

3.新旧知识联系不到位,没有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具有非常多的知识,这也就需要学生一点一点去逐渐学习所学过的知识。众所周知,当知识过多时,就会对学生的记忆和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高中历史知识学习来说,大量历史知识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融合过程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没有经常复习。没有经常复习产生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对于学过的知识就会逐渐忘记。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在学习之后学生并没有及时进行复习,导致了新旧知识联系不到位。其次,就是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将审辩思维发挥出来,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单独的这一个知识,并没有结合原来的知识通过审辩思维进行分析整理。

4.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强。

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发挥学生的审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任何一件事物进行审辩思维运用,都首先需要学生对于事物能够有质疑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质疑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就是一个不断审辩思维发挥作用的过程。对于学生质疑能力不强的原因,最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学生比较懒惰,不愿意学习,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跟不上教师进度;第二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即使有学生对于某个问题产生质疑,但受到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影响,也会对于质疑的问题不敢提出,不敢发问,导致学生质疑能力不强。

5.课堂学生参与度低。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低对于审辩思维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认知中就应该是教师尽可能多的将知识灌输到自己的脑海中,而自己只要被动接受知识,同时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大量做题,开展题海战术应对高考题目就够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比较少并且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较少。其次,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主要是有很多人将高中历史定义在一种用途比较小的课程,认为历史是“应试教育”中只要通过背诵就能够获得成绩的科目,认为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要知识点掌握的全面就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在课堂上参与培养历史能力的活动,甚至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在耽误正常的历史课程进度。还有就是教师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对于课程准备不足的情况,即使有学生提出了相关的历史问题,教师也不能及时回答,甚至有可能为了教学进度不被延误,会刻意回避学生问题,而这样的情况或多或少都会直接或者间接降低学生课堂参与度。

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审辩思维的具体策略

1.稳固历史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想要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脉络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是必要的方法。因此,在高中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传授,要带领学生全面分析某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后来产生的影响等等,从而可以逐渐使学生知道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锻炼学生通过现象看透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最早受到列强欺负的事件就是鸦片战争,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一定要将西方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给西方带来了强大的工业基础背景给学生讲明白,而不是直接给学生讲鸦片战争中国有多么屈辱,赔偿了多少东西,一定要通过鸦片战争这件事看到历史的本质,那就是一定要发展国家工业,国家工程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一定要激发起学生为国家稳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不能单单停留在历史事件的本身。在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根据历史事件了解整个发展过程,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原因,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性看待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发展学生审辩思维能力。

由于历史讲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而且历史发生的时间也与现在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与现实社会并不在同一个时空内,这就为正常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讲好历史课程,培养学生审辩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图片或者是相关影视资料,向学生呈现出真实的教学场景,从而唤醒他们的感性认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切勿盲目使用,以免对学生的历史认知造成错误的判断,影响他们审辩思维的形成。比如说,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学习中,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依旧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然后为学生梳理香港、澳门是如何被列强夺去的,中间经历了哪些波折才回到中国。在这个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穿插历史图片或者历史视频来为学生创造更加形象的场景,使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祖国伟大统一的重要意义。在课程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港澳台的问题由来是什么,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以及结合教师上课所讲的历史背景、历史发展过程,对于相应的问题给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的整合能力和判断能力会逐渐形成。

3.注重新旧知识联系,拓宽学生审辩思维。

纵观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历史的车轮都是在不断前进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想要将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梳理清楚,就要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使学生可以有判断性和辨别性地看待问题,从而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在历史课程中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因而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历史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到历史发展过程,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是著名的农民起义运动,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对于类似的起义事件还有哪些等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行深刻讲解并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的认知就会加深,就会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联系,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审辩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提高学生审辩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是不容置疑的,其原因是历史讲述史实。但是,这些见解不正是编者们的理解吗?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与质疑,可以围绕某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历史人物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使他们在交流中纠正、补充或完善观点,让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和相互启发。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辩证讨论活动,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且开展公开辩论赛,让学生能够有抒发自己见解的舞台。而学生开展资料收集活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提供能够获取丰富历史资料的网络平台,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在网络交流软件上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并且引导学生开展历史问题探究工作,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以身作则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辩思维能力,从而学会用批判性思维重新审视和认识历史,也能够进一步从历史事件中思考当下的生活,获得对生活的全新感悟。

5.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强化学生审辩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提前备好课,甚至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会提前想好,这样在历史课程进行的过程中确实可以使课堂讲解得更加流畅、紧凑、完整。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基本上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就不高。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知识点学生们才会去学习,这就导致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就少,长期以来就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变弱,只是机械接受知识,并没有深入去探究知识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学计划尽量多设置一些问题或提供一些话题,联系学生最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将热点问题与历史探究问题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们能够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深入到历史探究问题的解答中,而教师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气氛提升到最佳程度。并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拥有更多思考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强化学生的审辩思维。

结束语

总之,审辩思维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历史思维,对于学生学习历史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他们的审辩思维,从而助推他们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