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下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03-02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学苑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德育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贺 娟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下青少年中广泛存在的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不良现象,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若干具体意见。《意见》要求:“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这从侧面凸显出了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在中学德育中,也要抓好劳动教育这个有效载体、宝贵契机进行立德树人,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而且要树立中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其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的行为与品德。

一、立德树人下中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小学中落实劳动教育,能够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实际的学生教育中。劳动教育目前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劳动教育的规划缺少系统性、综合性,难以将劳动课程高效落实到实际的中小学教育各个环节中,使中小学生缺少劳动意识,劳动机会少,劳动技能缺失,出现了劳动教育的缺陷问题,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意识,成为了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劳动重要性的重视,使中小学生成为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主动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奉献自我,建设社会、建设国家,树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为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基础。

二、立德树人下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1.在劳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等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需要培养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其长大后进入社会不可或缺的个人素养。中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要具有班级主人翁意识,以班级之荣为荣,以班级之耻为耻,只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劳动教育中集体校园劳动是一个重要的劳动实践形式,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一是“扫好自家门前雪”——做好自己。班级都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学生是班级的“细胞”,学生与班集体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优化了部分也就完善了整体。班级劳动与卫生中,如果每一个学生都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就耕好了整个班级的“责任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做好自己,把个人的劳动与卫生管理好,不扣班级的劳动与卫生分,不给班级抹黑,就是为班级做贡献。以班级劳动与卫生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德育的有效途径。

二是“管好他人瓦上霜”——服务集体。集体荣誉感,要求每个学生在做好自己的前提之上,热心于班级事务,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服务集体意识。比如,在班级负责的学校公共区,劳动和卫生是班级的名牌,关系到班集体的精神面貌,也是班级间横向劳动与卫生量化评分的关键区域。不仅要求负责卫生值日的学生清扫和整理好班级公共区卫生,同时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共同关心和维护公共区卫生,发现班级公共区有果皮纸屑,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打扫,争取班级公共区卫生获得优评,为班级劳动和卫生争得光荣。又如,在班级黑板报的布置上,有写字、绘画、布置等特长的学生主动为班级服务,奉献自己的劳动,为班级板报评比争得光荣。

2.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品质。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辛勤劳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支柱,不同的时代其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不会过时。中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要从小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对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意志培养都十分重要,以劳动教育为途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行,也是中学德育的有效方法。

一是开展体验式体力劳动教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当前的初中生大都在物质生活相对优越的环境之下,不愁吃、不愁穿,很少获得体力劳动机会,尤其是很多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甚至都分不清禾苗与杂草,也不知道土豆、红薯生长在地下。这不利于他们健康体魄的生长,也不利于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布置劳动社会实践作业,要求家长陪同孩子进行体验式的劳动实践,如到乡下老家体验翻地、除草、播种、挑水、浇水、采摘等体力劳动,让孩子晒晒太阳、出出汗,感受劳动的辛苦。

二是开展常态化生活劳动教育。很多学生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生活,事事有人包办代替,从来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也养成了养尊处优的娇惯品性,这不利于其自理能力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以家庭劳动教育为载体,做好家长思想工作,给学生布置常态化的家庭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煮饭、洗碗、拖地、抹窗户、洗自己衣服、整理个人物品等等,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品质,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与服务精神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3.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对劳动者的热爱情感,认识到劳动的社会价值,认识到各行各业的劳动无贵贱之分,都是社会运行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在中学劳动教育中,要从劳动价值观的培养着手来进行道德教育。

一是热爱劳动的情感。劳动是光荣的,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价值,要培养中学生对劳动发自内心的热爱,使之崇尚劳动、实践劳动。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在劳动课堂中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给学生讲述各行各业劳动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让国家更强大,劳动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劳动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劳动的辛苦,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而劳动的快乐则是劳动后的成就感和收获感。通过家务劳动,烹饪一道饭菜,会让学生胃口大开,这是劳动的快乐;将乱七八糟的杂物间打扫干净、摆放整齐,这是劳动的快乐;和大伙一起齐心协力,将教室布置得漂亮温馨,这也是劳动的快乐……通过劳动教育,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思想品德。

二是热爱劳动者。社会经济的运转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奉献,行业无高低、劳动者无贵贱。要通过劳动教育,纠正部分学生看不起“低”层次劳动、“低”层次劳动者的认识。劳动教育课堂中,教师以“如果没有他们”为劳动教育的话题,讨论各钟“低”层次劳动与劳动者的社会价值:①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的“美容师”,想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街道、社区将变成什么样子?②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员被称为“农民工”,他们在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③辛勤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由劳动者引发“头脑风暴”,开展热烈的讨论,促进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尤其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价值的认识,使学生理解:不论哪个行业的劳动者,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都是值得尊敬的。通过劳动教育,树立学生对劳动者的正确认识以及热爱情感,培养其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道德品质。

4.在劳动教育中增强学生公共道德情感。

中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公共道德,拥有社会公德心,这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劳动教育为载体进行公共道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性途径。

一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只有经过“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付出,才会有“粒粒皆辛苦”的感受和体会。针对很多中学生不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随意地浪费、破坏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进行公共劳动体验学习活动。如通过观看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的过程,以及体验清扫街道工作的辛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如垃圾不入桶、随意丢果皮纸屑、乱涂乱画等都会破坏环卫工人的辛苦劳动,也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在劳动体验过程中达到共情效果,自觉遵守爱护公共卫生环境的公共道德。

二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精神。教师通过社会劳动实践教学,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来到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公共服务的劳动活动,如清除黏贴在墙壁、柱子、街灯、公共座椅等地方的“牛皮癣”,拿着垃圾袋和铁钳收拾散落在草丛、缝隙中的果皮纸屑等。通过这样的社会劳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注重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同时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小善意举动,参与到巩固服务的劳动中,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劳动社会实践性学习活动给学生以良好的情境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看、访问、调查以及亲身参与的社会劳动,认识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质,深受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启发,规范与优化其公共行为,时时刻刻做好自己。

5.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施,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加强实践探索,以知行并重为原则,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使学生在参与劳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结合劳动教育的知识,通过示范讲解和学生的实践练习,加强对劳动技巧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在课下完成作业,实现理论到生活的延伸,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知行合一,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发生划伤、碰伤等安全事故问题。教师要以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劳动意识培养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学校的日常劳动扫除日,让学生们树立起爱劳动的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组织和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对值日扫除等日常劳动活动重要性的明确认识,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树立责任意识、劳动意识,正确的树立劳动观念,在劳动技巧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扫地、拖地、擦桌子、擦黑板的任务。结合使用劳动工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保证学生加入到日常的劳动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从内心深处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使学生认识到参与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快乐的事,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来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实现了“大德育”的教学目标。要充分挖掘中学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在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吃苦耐劳品质培养、劳动价值观培养、公民道德情感培养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劳动教育成为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发挥学科交叉育人的作用,共同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