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防控的效果分析

2022-03-02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程组间血压

李 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可导致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异常而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分为1型和2型两种[1]。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案,多以药物干预为主,并结合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心理干预等综合健康管理,以加强患者的配合,改善其健康状况。为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在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防控方面所产生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收的1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分段法分为两组。2018年1—12月接收的55例实施常规健康管理,纳入A组,2019年1—12月接收的55例实施综合健康管理,纳入B组。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无听说障碍,能够进行正常交流,无严重并发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妊娠期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精神障碍或听说障碍。A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2.58±5.1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9±0.74)年。B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2.62±5.2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32±0.79)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A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不定期的健康教育,每3个月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B组实施综合健康管理。(1)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健康教育活动参与情况、用药方案及遵医嘱情况、运动计划、饮食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自我管理培训:每周组织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协助患者制定饮食、运动等自我管理计划,告知其血糖、血压的监测方法,并给予用药指导。每周采取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给予患者健康干预提醒,了解其在自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为每位患者提供自我管理计划记录本,嘱其每日将用药、饮食、运动情况记录在册。根据记录本了解患者自我管理执行情况及不足的地方,邀请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刚开始每周1次,8周后每个月1次,并每3个月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3)心理干预: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强调糖尿病的危害性,并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及参与自我管理。

1.3 观察指标

血糖控制情况:管理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美国贝克曼AU-582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的检测。血压控制情况:管理前后检测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心理控制情况:管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情况评估,最终得分越高则代表焦虑情绪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脑血栓、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发生率[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管理后,两组患者HbAlc、FPG、2hPG水平较管理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a表示与同组管理前对比,P<0.05。

组别A组(n=55)管理前管理后B组(n=55)管理前管理后HbAlc(%)FPG(mmol/L)2hPG(mmol/L)8.53±2.16 6.82±2.02a 9.13±2.52 7.03±2.01a 16.92±1.89 12.13±0.96a t值组间管理后P值组间管理后8.65±2.23 5.92±1.25a 2.810 0.006 9.18±2.55 5.82±1.21a 3.825 0.001 16.87±1.82 10.95±0.59a 7.766 0.001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管理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较管理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s) mmHg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s) mmHg

a表示与同组管理前对比,P<0.05。

组别A组(n=55)管理前管理后B组(n=55)管理前管理后收缩压舒张压163.98±10.23 134.54±5.17a 95.68±5.31 78.97±3.58a t值组间管理后P值组间管理后164.06±10.35 126.01±4.67a 9.080 0.001 95.73±5.38 72.35±3.21a 10.210 0.001

2.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管理前后两组SAS得分情况

管理后,两组患者SAS得分较管理前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8,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A组为21.8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病程长,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长期的高糖水平会引起血管及神经功能降低甚至衰竭,引起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异常,引发肌肉坏死、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5]。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形式单一,患者不易理解,同时缺乏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

综合健康管理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培训及自我管理记录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自身病情的管理中去,一方面通过培训促使患者意识到加强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通过记录促使患者及医护人员更加直观地了

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利于医护人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及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6]。另外,综合健康管理中还通过递减式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配合度;同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进而强化干预效果,有效控制血糖[7]。本研究结果说明前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预后。吕登智等[8]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健康管理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前者控制血糖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综合健康管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认知度,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规避风险因素,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病程组间血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最怕啥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