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2-03-02刘莹莹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侧向插管呼吸机

刘莹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重症肺炎(SP)属于常见重症疾病,易合并呼吸衰竭(RF),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病死率高达3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对于SP合并RF患者需根据通气指征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此类患者有效排除气管内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是呼吸机治疗的重要环节,予以气管内吸痰是缓解呼吸通畅的关键。而研究发现,不同体位对吸痰效果有不同影响[2-3]。基于此,本研究分组探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在SP合并RF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SP合并RF气管插管患者,接受常规吸痰护理干预的41例为常规组,接受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的43例为研究组。常规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3.32±6.63)岁,原发疾病为慢阻肺26例,肺间质纤维化7例,吸入性肺炎5例,其他3例,RF类型:Ⅰ型11例,Ⅱ型30例。研究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4.10±6.51)岁,原发疾病为慢阻肺27例,肺间质纤维化6例,吸入性肺炎5例,其他5例,RF类型:Ⅰ型12例,Ⅱ型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SP符合下述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主要标准为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脓毒症休克经液体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为氧合指数≤25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BR)≥30/m in、血尿素氮≥7.14 mmol/L、多肺叶浸润、收缩压<90 mmHg需积极液体复苏。(2)符合RF诊断标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提高,且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3)均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2)严重心、肾等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伴有严重并发症。(5)无自主呼吸或出现呼吸骤停。(6)不具备机械通气使用指征。(7)合并其他系统传染性疾病。(8)存在躯体障碍无法侧卧位者。

1.3 方法

均予以原发病、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将呼吸机模式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设置参数:潮气量(VT)为360~400 mL,BR为12~15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为40%~60%,吸呼比为1.0∶1.5~1.9,呼气末正压(PEEP)为5~6 cmH2O。

常规组予以常规吸痰护理干预,由ICU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每次吸痰保持患者原体位不动,予以气道内湿化(注入生理盐水4 m L),接呼吸机通气20 s,吸痰时间10~15 s,负压20~30 kPa,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背,每2 h翻身及叩背1次。研究组予以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1)侧向旋转吸痰。由专科护理经验≥5年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并由2名护士配合,首先予以侧卧位(痰液滞留的肺段在下),予以4 m L生理盐水的气道内湿化,接呼吸机通气15 s,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背,然后翻身150°~180°,于15 s后进行吸痰,吸痰负压20~30 kPa,吸痰时间10~15 s,翻身叩背1次/2 h,按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翻身,并于翻身前后进行叩背。(2)接受基础ICU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每日通风2次,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0min/次,定期监测病房空气。②设立观察表与病情评估。由护理人员依据观察表进行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尤其在每次吸痰前后进行统计记录,每2 h观测1次,对于病情加重者,增加监护频次1次/h。③呼吸道护理。Ⅱ型RF患者接受低浓度吸氧,对Ⅰ型RF患者接受高浓度吸氧,以按需吸痰为基本原则,注意无菌操作,并进行呼吸机干预,集水杯放在管道最低点,定时更换冷凝水与管道等。④并发症干预。注意识别与预防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易受压部位观察,遵循先吸痰后鼻饲原则,并注意口腔与鼻饲相关护理,清除分泌物,降低感染发生风险。⑤认知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时,对患者进行SP合并RF疾病知识与目前病情说明,说明疾病转归,表示积极配合临床救护可促进疾病恢复。⑥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过度忧虑者使用正能量激励语言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列举治疗成功案例,树立配合临床救护的信心,并予以眼神等非语言关怀,抚慰患者情绪。对于情绪稳定者,可予以治疗配合说明,若出现负性情绪时,可使用注意力转移法、展望法进行缓解,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呼吸功能锻炼,以促进其恢复。

1.4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统计比较吸痰前2 min与吸痰后2min两组患者心率(HR)、BR、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2)恢复进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长。(3)并发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Ⅰ期压疮、VAP、误吸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情况

吸痰后2 min,两组患者HR、BR、SpO2水平均优于吸痰前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情况(s)

a表示与同组吸痰前2 min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3)常规组(n=41)t值P值HR(次/min)吸痰前2 min 90.12±4.01 89.85±3.27 0.337 0.737吸痰后2min 86.79±3.85a 87.11±3.39a 0.404 0.688 BR(次/min)吸痰前2 min 24.01±3.16 23.79±2.99 0.322 0.748吸痰后2 min 20.83±3.25a 21.20±3.13a 0.531 0.597 SpO2(%)吸痰前2 min 96.01±2.04 95.93±1.85 0.188 0.851吸痰后2 min 97.56±2.15a 96.92±1.72a 1.502 0.137

2.2 两组患者恢复进程情况

研究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长均较常规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进程情况(s) d

表2 两组患者恢复进程情况(s) d

组别研究组(n=43)常规组(n=41)t值P值ICU入住时间7.28±1.39 8.39±2.03 2.936 0.004总住院时长14.01±1.72 15.33±2.04 3.212 0.00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心肺基础疾病或附加危险因素增多,S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对于合并RF的患者,增加病情危险程度与治疗难度,患者可因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重而危及生命,机械通气虽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状态,但需予以气道管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4]。

人工气道气管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结局。有研究显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取不同吸痰体位(侧卧位、半卧位、侧卧旋转体位)对吸痰效果、呼吸道并发症有不同影响[5]。另有学者发现侧向旋转吸痰护理策略可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恢复时间,是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6]。本研究对SP合并RF气管插管患者使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结果发现,吸痰后2 min,两组HR、BR、SpO2水平均优于吸痰前2 min,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可有效吸痰,且吸痰后未发生较明显的HR、BR、SpO2水平波动,较为安全。机械通气虽可改善患者呼吸,但易损害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功能,导致分泌物淤积,干扰呼吸道通畅,增加VAP发生风险,影响恢复进程,在使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后,研究组VAP发生率低于常规组,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侧向旋转吸痰是综合气道湿化、翻身、叩背的综合方法,可使患者一侧肺与另一侧肺处于纵向轴线垂直状态,便于气道分泌物移动,在湿化、叩背结合下利于痰液排出,彻底改变常规吸痰法吸痰不彻底的不足,减少VAP发生,减轻肺部痰液浸润侵害,促进患者恢复,进而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长。

综上所述,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SP合并RF气管插管患者,可降低VAP发生风险,缩短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长,未增加吸痰后生命体征波动幅度,是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猜你喜欢

侧向插管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一起飞机自动改平侧向飘摆故障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乘用车侧向安全气囊性能稳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