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笙的演奏能力训练

2022-03-01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陈广声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横膈膜颤音丹田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陈广声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期的笙与排箫相似,没有簧片和笙斗,使用绳子或木框将不同发音的竹管编排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笙增加了竹制簧片和葫芦制笙斗,又改为木制笙斗,最终采用铜斗。笙以簧、管配合发音,音色和谐、柔润、饱满,极具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特色,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笙演奏教学中,采用适合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一、现代笙的特点及演奏能力要求

传统的笙音域较窄,音色柔润、甜美,常用于伴奏、合奏,是民乐演奏中的融合剂,与笛子等个性化乐器形成和谐的民乐演奏作品。现代的笙依然具有“和”这一乐器特点,作为和声性簧管乐器可以增添柔情、隽永的艺术潜质。笙对气息控制有着很高的要求,气息控制直接影响演奏连续性、乐声效果,需要在演奏能力训练中加强气息的控制。同时,现代笙的复调演奏打破传统笙的音域限制,需要掌握高低音区的复调演奏手法,使音乐表达更加丰富、生动。总的来看,现代的笙种类和音域更广,演奏多元性空间更大,在器乐合奏、笙独奏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更可以与电子乐等器乐形式进行创新性地融合,对挖掘笙的传统与时代价值具有积极作用。

结合笙的特点,笙的演奏能力训练主要是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口内技巧训练需要掌握呼吸的方法和技巧,善于利用口腔内喉、舌和呼吸气流进行演奏,能使呼吸、口内各部位相互配合,熟练把控口内技巧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强化。手指技巧包括单音、和音、打音、历音等运指方法,与口内技巧呼应配合,达到吹吸、运指协调一致的演奏效果,从而充分体现笙乐器的出音特色和音乐特性,与其他乐器良好配合,演奏出优美、和谐的笙乐。

二、笙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一)口内技巧训练

1.呼吸方法

在包括笙在内的簧管乐器演奏中,呼吸方法训练都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膈肌带动横膈膜下降,吐气时腹肌收缩带动横膈膜上升,优点在于反应迅速、强而有力,然而胸部无法积极参与呼吸运动,气息容量较小。在腹式呼吸法训练中,应熟练利用腹肌的扩张和收缩来促使横膈膜下降和上升,可能因方式掌握不灵活,产生气息不饱满等情况。胸式呼吸法利用肋骨的侧向扩张吸气,气息容量更大,但难以控制吐气,还容易产生疲劳感。

上面两种方法都难以满足笙演奏的要求,无法做到既有足够的气息量,又能灵活控制气息,且能长时间保持而不易疲劳。因此,结合两种呼吸方法的胸腹式呼吸法应运而生,该方法充分运用横膈膜、腹肌、肋间外肌和胸腔,整个呼吸肌群全部参与呼吸运动,可以带来更大的气息量,且减少呼吸过程中的压力,容易根据演奏要求对呼吸运动进行控制。胸腹式呼吸法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呼吸方法,以腹部为主,可以胜任各种作品演奏的要求。

2.呼吸基础能力训练

在呼吸技巧训练中,呼吸基础能力训练同样非常重要,需要学生能灵活控制和运用气息,把控好呼吸的深度,熟练掌握换气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呼吸基础能力,使学生可以在笙演奏过程中游刃有余地运用气息。

第一,加强长音训练,锻炼学生的基础演奏能力。长音训练是一种锻炼正确呼吸方式的基础性训练,可以奠定良好的呼吸基础条件,不经历长音训练直接学习笙的演奏技巧,会出现气息不稳、音色不好等问题。长音训练要求学生发音始终平直不变,不出现上下抖动情况,在呼气和吸气时发音一致且时间长度一致,整个呼吸状态和谐稳定。长音训练的策略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可以只按一个单音练习,也可以结合练习曲练习。

第二,锻炼“丹田气”的“沉下去”与“提上来”,增强学生对气息的掌控和运用能力。在呼吸能力训练中,可以结合民族文化中的经验,通过气沉丹田、丹田提气两个要点锻炼“丹田气”。气沉丹田强调吸气深沉,调动丹田力量控制气息稳定不动,此时小腹有鼓胀感觉,需要调整好状态,再根据演奏需要按节奏呼出气息。丹田提气强调尽量打开两肋,感受到胸腔抬起的状态。在丹田气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体态自然挺直,使气息自然舒畅,吸气时横膈膜向下收缩、肺部扩张,气息进入肺部,腰部和腹部感受到气息的力量。而呼气时,肌肉群应保持用力状态,灵活调整腹压,准确把控呼吸节奏和程度,使气息在控制状态下呼出。

第三,锻炼换气技巧,使学生掌握换气的方法。换气是笙演奏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考验演奏者的呼吸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两个乐句中间换气,保持乐句的协调性和演奏的连贯性,也可以在乐曲自然间隔换气。需要注意的是,应延续前一乐节的情感状态,通常采用音断气连、乐停韵存的方式,保证演奏状态与乐曲相符,提升笙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训练呼吸技巧

限于呼吸技巧众多,本节主要围绕气颤音展开分析,唇齿颤音需要学生训练唇齿的配合度,可以迅速保持唇齿上下张合的状态,使呼吸的气息强弱有序变化,利用气流鼓动簧舌发出唇齿颤音,训练过程中需要保持呼吸平稳,避免上下牙齿碰撞;舌颤音训练需要学生将舌头保持在弹吐状态连续吐音,在呼吸时舌尖微微上翘碰撞硬腭,感受舌颤音时舌头位置及状态,以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喉颤音运用喉部颤动发出喉颤音,应保持颤动均匀、协调,跟随乐器情感变化而改变颤动频率、速度;腹颤音运用腹部肌肉快节奏运动发出波浪音,掌握难度很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腹式呼吸法,把握“丹田气”锻炼要点,有能力严格控制小腹状态来灵活配合气息流动。

(二)手指技法训练

笙演奏中的手指技法包括基础性指法和技巧性指法两类,需要先强化训练基础性指法,再专项强化训练技巧性指法。基础性指法以四种基础音调演奏,要保证气息流畅稳定;技巧性指法对演奏者技巧的灵活程度要求较高,包括颤音、打音等。例如,在颤音演奏时,手指需要有节奏的开闭发声孔,速度要跟上节奏,且保证音调、音色准确。这需要经过长期、大量的练习,在演奏能力训练中往往和口内技巧训练同时进行,提高手与口的配合能力,使笙演奏更具表现力。

三、笙演奏能力的训练方法

在笙演奏能力训练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指法不熟练时要先慢练,熟悉乐曲和指法,并更有效地划分乐句,更科学的确定动作走向,保证动作的标准性。要注意不能盲目求快,养成不良的演奏习惯,慢练可以慢慢尝试呼吸与手指乃至全身动作的协调配合,在逐渐熟练后适当提高速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解练习。大量重复性的练习一个曲子取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会忽略演奏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应抓好细节的练习,将整个乐曲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对每个部分开展专门练习,明确练习要求与标准,使演奏能力训练更为简单、有效。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笙演奏经验。当笙担当主旋律时,演奏应加大力度,突出笙鲜明的音色特性,而在和音演奏时应在音响、音色、声部上注意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配合。在民族风格强烈的演奏中,可以多使用花舌等技巧,增加装饰音,丰富出音的层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聆听和鉴赏,并练习吹奏《凤凰展翅》《晋调》等精品乐曲,熟悉笙演奏乐曲的旋律,辨别自己吹奏是否正确,在技巧、方法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协调、自然。音乐艺术很注重感觉,笙演奏能力训练中应注重学生把感觉练顺。先要把乐曲理顺,所有细节都练习到。再以中等速度和力度进行练习,把握好音准等细节,呼吸与指法搭配自如,做到均匀平滑。然后进行适当的变速练习,提升对乐曲的控制能力。

四、结语

对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来说,基本功至关重要,笙的演奏能力训练也是如此。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全面掌握笙演奏的基本技巧,对提升笙演奏驾驭能力具有支撑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控制训练难度和节奏,认真做好乐曲分解练习,使学生可以达到游刃有余、协调自然的演奏效果。

猜你喜欢

横膈膜颤音丹田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