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发展数学思维品质
2022-03-01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中心小学朱小平
□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中心小学 朱小平
在加德纳对智能的定义与分类中,人类的智能可分为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以及内省智能几个大类。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对学生数理智能的开发与培养,对其他智能的教学及评估则关注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智能选择与发展,不利于更大程度开发出适宜自己相应的潜能。因此,本文选择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动觉智能及内省智能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数学课堂的改进与创新来促进学生相应智能的发展,发现不同学生的优势并推动其健康成长。
一、借助插图,发展语言智能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语言智能指的是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插图的基础上能够有序、完整地说出插图所表达的意思,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以此来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语言智能。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插图,通过分月饼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两个小朋友在分月饼,思考如果只有2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个呢?学生答应该每人分1个。那么如果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学生想到每人应分到月饼的一半。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把一个月饼平均分为2份,每份则是这块月饼的一半,用1/2来表示,读作二分之一。有了这个铺垫之后,教师通过插图让学生继续分析如果平均分为4份、6份、8份应该如何表示,并让学生按照“把一块月饼平均分为x份,每份是月饼的几分之几,并注意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及其读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能够正确读写简单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发挥出数学插图的教育功能,利用插图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发展语言智能及数理智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主题交流,发展交际智能
交际智能即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且较为枯燥的学科,使得有些学生非常排斥数学学习。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课堂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在主题交流这类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形式及氛围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多样性,进而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发展交际智能。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共同特征,教师可先组织“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的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物象,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小棒,鼓励学生跟身边的同学合作,看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记录下每次组三角形的记录,比较哪组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围成一个三角形。有了这个主题任务之后,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通过分析数据总结出能围成三角形的线段应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探索得出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就这样,通过主题交流与探究的形式,学生不仅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效果较好。
同时教师要注意一点,在确定交流主题时,要善于从数学教学内容出发,多选择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主题,这样学生会更有交流、探索的欲望与积极性。在这种主题交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主思考、交流中建构知识,通过推动交际智能的发展来真正达到巩固新知、提升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活动,发展动觉智能
动觉智能浅层来讲是运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如若将其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中参与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取与建构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发展动觉智能,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在四年级教师开展以“1亿有多大”的数学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物体入手,通过实践、计算去探究1亿究竟有多大。学生们找了不同的切入点完成了自己的探究活动记录表,有的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是“1亿粒米有多重”,探究步骤包括数一数:数出100粒米;称一称:用电子秤测出100粒米的重量≈2克;算一算:100粒米≈2克,那么1亿有1000000个100粒米,则重量为1000000×2=2000000=2000千克,达到约2吨。最后一步推一推:以每人每天吃500g大米来算,那么1亿粒米约够4000人吃一天,约够一个人吃11年。此外,还有的学生选择的探究主题是“1亿张纸有多厚?”“1亿只铅笔有多重?”等,从不同的角度感受1亿的大小。
正如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多去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教学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自我评价,发展内省智能
对于学生内省智能的开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思想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进而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鉴定等方式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以此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升内省智能。
例如,在完成“四则运算”这一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评的方式来总结和反思自己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自评表,评价内容与标准可以包括课内表现、平时作业、学习策略三个维度,具体内容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上交、及时改错、认真预习、不耻下问等。同时也可以加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障碍、对哪块知识点理解不够等主观性题目,以这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直面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以便下一阶段学习的改进与调整。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自评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于学生遇到的障碍提供指导与帮助,解决学生的困惑,发挥出评价的积极作用。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不单只是学习的结果,而是要更多地从学习的全过程出发,指导学生综合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再一个是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要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让学生能在自评之后进行调整、再自评,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来促使学生不断调整与改进自身行为,真正成为自身学习的责任人。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种智能都在个体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无高低优劣之分,并在不同个体身上有着不同的智能倾向与结构差别。除了文中提到的语言智能、交际智能、动觉智能及内省智能这几个方向外,其他智能同样与小学数学课堂有一定的融合之处,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与探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真正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回归教育之本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