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领域中动觉的研究综述

2015-12-05王建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位准确性运动员

王建军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1 概念界定

在现有对动觉的研究中,对于动觉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在国外,最早给出动觉定义的是Scott[1],他认为动觉是反映身体各个部分,如速度、幅度、持续时间和体位改变的感觉。Howard[2]对动觉的定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他指出:动觉指对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身体各部分运动幅度所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区别能力的感觉。希尔加德[3]认为:动觉是肌肉、肌腱、关节等的感觉;其中关节和肌腱的感觉器官检测身体的位置和移动,肌肉的感觉器官自动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但其提供的信息几乎不能供我们直接察觉。

我国对于动觉的研究起步较晚,曹日昌[4]认为: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动觉的收纳器是本体感受器,这些收纳器位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之后学者的观点与曹日昌基本一致。梁承谋[5]进一步发展了动觉的定义,他认为:动觉是主体对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反应,它是主体对肌肉收缩的力的感受。较比之前的概念,更明确,更具体。

纵观这些专家学者给出的动觉定义,笔者对动觉概念的界定更倾向于动觉是对主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变化和肌肉的收缩力变化的感觉。

2 研究现状

2.1 动觉方位准确性的研究

王振[6]等在部分运动员动觉方位准确性的研究中指出,不同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之间动觉方位的准确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最高的应属球类运动员动觉方位的准确性。运动员方位准确性受性别、文化程度、训练年限和不同运动项目等因素影响。石岩[7]等通过对某大学体育系男同学进行的实验研究指出:个性特征对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和手动作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定量运动负荷对提高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有显著作用,而且定量运动负荷后1min时手动作稳定性变化不显著。黄爱庆[8]通过国家女子冰球队和普通女大学生的对比实验指出:手腕动觉方位辨别能力可通过针对性训练以达到提高。国家女子冰球队员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学生。运动年限在10年以上的队员,其准确性高于9年以下的队员。王克海[9]在篮球教学对手腕和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表明:篮球训练可提高手腕和肘关节的动觉方位准确性;手腕和肘关节外展动作的角度误差要大于内收的误差。

2.2 对动觉感受性的研究

许尚侠[10]通过以师范学院与体育学院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表明:运动员等级与关节动觉感受性呈正相关。不同项目的男运动员上肢各个关节动觉误差度各不相同。动觉感受性上女运动员略好于男运动员。于晶[11]通过研究自由摔跤运动员指出:动觉感受性中的肌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优秀运动员非优势侧的动觉感受性高于一般自由摔跤运动员。肌肉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相比,肌肉紧张感与运动等级呈正相关。优秀与一般自由摔跤运动员在腰部、颈部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动觉感受性均差别不大。自由摔跤运动员在腰颈部动觉感受性中,肌肉张力与肌紧张感之间关系呈现的趋势是:在肌紧张感这一指标中,表现出随着肌力增加,由其所产生的肌紧张感呈现下降趋势。在腰部运动幅度感这一指标中,表现出当关节活动幅度较大时,由其所产生的运动幅度感处于较低水平。

2.3 对动觉后效的研究

吉淑芳[12]指出: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动觉后效呈现为不同的类型,在质和量上均有差异,可分为扩大型、缩小型和中间型。陈舒永[13]等人在对动觉后效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提出:缩小型属外向,扩大型属内向,中间型内外向的趋势不大明显。简化了动觉后效的刚定程序以后,并没发现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但发现了在各种条件下测定的动觉后效的类型是固定不变的。

2.4 肌肉运动感觉的研究

史作阳[14]等人在对肌肉的运动感觉研究中指出:肌肉群及关节的参与伴随着整个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初学者在学习时并不能按照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时间练习,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做动作时的肌肉运动感觉。在学习新动作技术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动作概念。采用肌肉运动感觉练习,学生练习时的速率慢,在动作结束后去体会做动作时的肌肉用力感觉,对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会起到良好效果。杨小鹏[15]在罚球肌肉运动感觉的心理训练中,将训练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训练前后对比,训练前:全队平均命中率为42.5%;采用肌肉运动感觉心理训练第一分阶段后,测得全队平均命中率为63.6%;第二阶段训练后,测得全队平均命中率为69.2%;第三阶段训练后测得全队平均命中率为71.8%;通过半年的专门训练,全队命中率比专门训练前提高29.3%。

3 对目前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3.1 对动觉研究现状的评析

纵观目前已有的文献,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国内对动觉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动觉的方位准确性和动觉的感受性方面,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一般大学生;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相对比;只有少数文献是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检测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肌肉和关节上。实验方法主要通过实验法对不同人群的动觉进行研究。那么,通过笔者的思考,认为目前对于动觉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于动觉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和普通人群,很少把高水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其次,未能对动觉进行深入的研究,且国内对与动觉的研究过于稀少。

3.2 对动觉研究发展趋势的展望

根据对文献的查阅,分析其不足,笔者认为日后对动觉的研究着重点应该放于高水平运动员上,因为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国的竞技体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动觉的研究,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一系列量化标准,更有利于运动员选拔,并为专业队对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对于动觉的理论会更加完善,并且对于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的控制会更加完美。

[1]Scott,M.G.Measurement of Kinesthesis[J].Res.Quart,1955(26):324-341.

[2]Howard,I.P.,Templeton,W.B.Kinethesis.In Human Spatial Orientation[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66.

[3]E.R.希尔加德,R.L.阿特金森,R.L.阿特金森.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1.

[5]梁承谋.试论动觉的心理学特征[C].全国第七届心理学论文汇编.1997:224-225.

[6]王振,肖开宁,姜小丰,等.广西部分优秀运动员动觉方位(臀部)准确性的初步探讨[J].体育科技,1998(3):24-26.

[7]石岩,阎守扶,申高禄.定量运动负荷和个性特征对动觉准确性和动作稳定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6(2):131-138.

[8]黄爱庆,阮利民,王福全.冰球运动员手腕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实验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1),23-25.

[9]王克海.篮球教学对手腕和肘关节动觉方位准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47-148.

[10]许尚侠.上肢关节动觉感受性与体育训练的关系[J].心理学报,1964(1):94-101.

[11]于晶.力的大小与角度对自由摔跤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12]吉淑芳.关于“动觉后效”的实验探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53-56.

[13]陈舒永,杨博民.动觉后效的个体差异[J].心理学报,1982(1):70-79.

[14]史作阳,郭鲁娜.浅谈爆发力及肌肉运动感觉在投掷项目的应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7,23(3):87-89.

[15]杨小鹏.罚球肌肉运动感觉的心理训练[J].阴山学刊,2001(5):57-58.

猜你喜欢

方位准确性运动员
CT及超声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诊治价值及准确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认方位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Word Fun
运动员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