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教育在思想教学中的作用
2022-03-01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小学刘瑛璐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小学 刘瑛璐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此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同时,很多学生的家庭存在多方面的矛盾,如与父母关系不够融洽,因而会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心理教育,从根本上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在思想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营造师生共进的温馨氛围
教师一方面承担着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情感的倾听者和心理的引导者,教师只有主动与学生交流,欣赏学生、接纳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学习中温馨的氛围,促进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因此,在情感心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从营造师生关系做起,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倾听学生的苦恼,解决学生的问题,带动学生健康成长。
在师生关系的营造上,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在思想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和全体学生展开互动,营造温馨的集体氛围。例如,在进行党史教育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唱红歌,观看经典的红色电影片段,从而有效增进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称赞,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与欣赏。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讲述一位自己崇拜的革命先烈,当学生讲述邱少云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夸赞学生讲得生动感人,对邱少云英勇救人的过程表述得十分详细,情感表达十分充沛,从而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其次,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与学生展开单独交流。在课下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散步,询问学生存在的困难,引导学生向教师表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对很多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强烈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支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喜爱。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能与学生产生精神上的交流,让学生体会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学习与成长。
二、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学生普遍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溺爱,因而在集体生活中无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容易产生很多矛盾,进而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掌握人际交流的技巧,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比如,班级中一些学生个性比较孤僻怯懦,缺乏与他人交流的勇气。对此,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主动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当其他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让班长邀请比较孤僻怯懦的学生一同参加活动,并让其他学生主动帮助这些学生,称赞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增强这些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对脾气比较暴躁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让其学会宽容。比如,一些学生经常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发生口角争执。对此,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和他人产生矛盾,我们自身有什么地方让别人不高兴呢”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过程,认识到自己行为中的不文明之处,从而学会宽容他人。同时,教师还可以让这些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一遇到问题,就这样发生矛盾,班集体还能和睦相处吗”学生能有意识地观察其他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向宽容友爱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展开交往,及时反省自身的问题,形成宽容友爱的心态,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休闲方式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能接触到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和娱乐资源。但很多娱乐方式对学生存在不良导向,容易让学生因此产生较多心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远离电子游戏、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培养。例如,一些学生经常浪费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并因此形成了逃学、熬夜等不良习惯。对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收集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案例讲解了解到沉迷网络游戏对精神状态和生理健康所造成的严重损害,以此降低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程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阅读和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如,一些学生有酗酒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科学文献,了解酗酒的危害,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饮用白开水的习惯,让学生健康生活。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进行探查,从心理层面和情感层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例如,一些学生为了追求自我的独特性而存在攀比行为,会用大量的金钱购买奇装异服,对家庭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真正的价值。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让别人真正觉得自己很独特,很有价值呢?”在学生疑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出贡献。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体会到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恩,从而对自身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从心理与情感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让学生远离不良生活习惯,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形成健全人格。
四、展开及时的亲子交流活动
由于生活环境的极大变迁,学生的家庭情况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一些学生来源于单亲家庭,容易因为缺少亲情的关爱而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学生来源于贫困家庭,容易因为经济条件而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学生是随迁子女,容易因为处于陌生环境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展开亲子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家长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解决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家庭状况展开亲子交流活动。例如,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用纸写下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并由教师传达给父母。同时,可以让该学生的父母写下对学生想要说的话,由教师传达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问题,并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从而有效消除心理问题。又如,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让家长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同时,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对该学生进行评价,让该学生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再如,对随迁子女,教师可以让其与家乡的亲人进行在线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亲人对自身的关注与支持,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这样的亲子交流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家长对自身的关怀与期望,从而形成孝亲敬长的优良品质,以坚定的信念投入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情感心理教育能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爱,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心理教育的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紧密交流,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组织学生展开亲子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同学、家长对自身的关爱,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积极融入集体,以乐观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与他人进行交流,对集体做出奉献,促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