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探究

2022-03-01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付庄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1期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付庄小学 徐 娇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从过去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总结来看,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质疑能力。从过去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来看,主要原因是在以分数为王的教育时代,教师更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知识解题,获得更高分数;在课堂教学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较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上学生也缺乏自我思辨和质疑的想法,导致在应试教育时期,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事实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极为重要,善于发问和质疑,说明其头脑灵活、思维敏锐,更能举一反三,通过一个知识点可以联想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且创新创造能力也会有更好的表现。现代教育发展至今,教育理念也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因此,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对知识产生疑问及好奇,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向教师请教。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可以抓住机会提出想法和疑问。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的权威性,也能为课堂营造更为轻松和谐的氛围,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平等,能真正做到亦师亦友。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这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通过提问学生逐步养成多思好问的习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课堂教学上为他们自主探索和交流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进而求取结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质疑求真的过程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家李政道也曾说:学问,要先学会提问。由此可以看出质疑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开端,也是创新的根基。现代教学强调学生要拥有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还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他们养成质疑和提问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充分结合,把培养学生思维作为核心,逐步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

首先,过去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营造严谨治学的课堂氛围,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为学生讲授各种数学知识,学生作为求学者,要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吸收知识。然而,正是这样的课堂氛围,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束和紧张,以至于不敢提出质疑,怕回答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才能大胆提出质疑。而且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消除学生过于紧张、拘束的心理。创造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需要师生通力合作,教师应当注重转变自身的教育角色,教师既是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降低对教师的畏惧,教师还可以保持包容的心态和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不管他们的问题是否符合常识,贴合逻辑,也应当耐心和细心地为学生做解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问题得到重视,这样学生心态会更加放松。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教师更应当报以热情和耐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教师也应当积极与学生保持情感交流,在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更加平易近人,学生也会更加信任教师。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给每组的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提问:为什么学习三角形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有学生问不知道长和宽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确实存在的,也是课堂教学上需要解决的,通过学生之口提出,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从而解决疑惑。

最后,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树立勤学好问的榜样,让学生明白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多提问,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提问,教师也可以采用身体动作,语言等方式去激励他们,对他们的质疑行为表示充分的认同和赞美。教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往提问的方向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鼓励学生反问可以启发他们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

(二)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情境式教学法是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让学生进入设置好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他们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上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也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质疑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质疑,并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都融入质疑的情境中,在情境中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设置生活化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充分结合。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对比他们的大小,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学习到系统的求取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他们会绞尽脑汁使用自己的方法求取面积。有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教师也充分肯定了学生想法。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若想要知道篮球场的面积或者足球场的面积怎么办?你们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会意识到他们想到的办法都具有局限性,有些方法过于复杂,不切实际。这时候教师再提问:有没有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如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对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面对困惑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想要把知识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创设各种各样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让学生乐于在情境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在情境中完成对问题的探讨,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一体化。

(三)设计矛盾,让学生提出质疑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却不知道从哪方面提问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问题情境和矛盾,让他们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火花需要契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更多元素,可以让学生去提出更多的问题,设置矛盾点,让学生抓住矛盾点,从而提出问题,进而主动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万以内的笔算减法时,首先学生要自行浏览学习的内容,留够时间自主思考,学生在看了内容之后提出质疑:四位数的减法是否可以从高位开始减?这是可以组织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下去探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计算题,让他们尝试解决,最后再通过问题对学习的内容做出总结,让学生实践对比解决自己的疑惑。学生认识到有部分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操作过于烦琐,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可取,但不代表不可行。通过这样的结果学生认识到书本上总结的知识点,只是帮助大家能快速有效地求出结果,是通过筛选后的优秀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也意识到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而是可能存在更多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求取更多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教会学生质疑的技法

刚开始在鼓励学生提问的时候,很多学生的问题天马行空,甚至有些问题在当下也无法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也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由此才能通过提问掌握知识与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习到了方法及技巧,他们才知道提问的方向和目的,逐渐具备质疑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工作。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质疑更是如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犯错,即使问题不完整、不清楚都可以进行自由提问,创造民主和谐的提问环境,让学生敢问敢想敢提,在此过程中如遇到表达不清楚、思维逻辑混乱的情况,也不要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要在学生说完后,针对问题进行引导或者请其他的学生补充。教师应当对学生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运用适当语言表达自身疑惑的能力,做到问题精准,有思考的价值,有见地和有思考的空间等。

(五)实践引导学生自证疑问

当质疑被提出后,学生应当通过实践的方式去验证质疑是否成立,提出质疑并通过实践论证,这是环环相扣的。实践也是打消疑问的最好方式,然而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都略显不足,为了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更好地论证学生质疑的问题以及提高他们质疑的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答疑解惑。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通过实践进行多方面的科学论证,不断地提高质疑能力。例如,在完成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的教学后,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质疑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带学生到学校的花坛和草丛中,利用所学习的面积求取知识,得出学校花园与草地的面积。学生在实地勘测过程中,也会提出新的质疑,如如何测量出梯形花园及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高,教师则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即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很快,学生便能成功地测量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准确地计算出其面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质疑,这样能极为有效地深化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使他们的质疑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质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的有效表现,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求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时候,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质疑意识,注重问题的导入,构建开放的课堂,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同时还可以利用总结延伸知识点,并注重利用实践引导学生自证疑问,以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六)落实数学相关知识点的讲授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重要的是落实数学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有效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质疑。教师通过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知识点,使自己的质疑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时,三角形被称为“稳定性极好的图形”。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不是特别能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稳定性很好这个知识点。这需要学生通过空间想象结合三角形的概念去理解,而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将这个知识点讲透、讲清晰,学生只有能充分解读三角形的性质,才能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解答自己的质疑。教师可以多举例论证三角形稳定性的具体作用。例如,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自行车需要三脚架才能停稳,相机支架以及一些电视塔的基本形态都是三角形。让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质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好学好问、求知探索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优化的引导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质疑的机会,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