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授课方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2-03-01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张琳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1期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张琳琳

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呈现多元化趋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授课方法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低的局面,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机、趣味,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排斥、抵触以及敷衍心理,真正激发其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多元化授课方法的作用下,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构建高效课堂有深远意义。

一、多元化授课方法的实施原则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使用“讲解—接受”式授课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做笔记,听教师分析课本上的知识,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授课方式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而且学习浮于表面,其个性发展也受到抑制。新课改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并且强调师生位置要对调,教师应响应号召,积极创新授课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对授课方法的多元化处理,尽可能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教师都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由他们掌握学习主动权,确保学生真正参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保证授课方式的有效性。

第二,趣味性。高中数学知识复杂、抽象,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排斥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遵循趣味性原则去处理授课方式,以此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觉、积极地研究数学知识,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第三,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给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如今,人们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现代化原则探索并创新授课方式,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时效性,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多元化授课方法的构建模式

(一)运用分层教学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经过小学、初中近十年的学习,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的差异更加明显,有的学生兴趣强烈且基础扎实,而且接受能力较强、思维灵活,对新知识能做到快速理解并掌握,但是也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较低而且思维略显迟钝,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的局面,教师若是“一碗水端平”,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出现有人“吃不饱”而有人“吃不消”的问题。因此,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大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待,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例如,在讲解关于“集合”的知识时,笔者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以及对他们的观察和调查问卷大致了解了学情,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A组即数学基础扎实且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B组即数学基础一般、接受新知识能力一般但兴趣较强的学生,C组即数学基础薄弱且思维迟钝、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分好学生的层次后,笔者给他们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同样,在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中,笔者也依据学生的层次进行了区分,这样的授课方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规定的教学目标,既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又显著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应用生活且源自生活,新课改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以及促使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和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实施生活化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且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将自己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关于“等比数列”的知识时,为了唤醒学生兴趣且促使他们吸收这节课的知识,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进新课,即“国王奖赏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在这个趣味性故事中,面对发明者提出的要求,国王毫不犹豫地应允却在准备奖品时发现即使打开全国所有粮仓也无法兑现承诺,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激发他们的兴趣后,笔者又结合房贷、车贷以及当前高中生熟悉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含义、通项公式与应用方法,不仅促使学生有效地吸收并掌握了等比数列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迁移应用能力。这样,学生今后在超期消费和办理各种贷款时就知道如何利用等比数列的知识做出最佳选择,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在当前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高中数学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给学生打造充满生机且高效的数学课堂。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或者空间想象,而部分学生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吃力且学习低效等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教学活动开展起来更加轻松、高效。

例如,在讲解关于“点、直线、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知识点时,仅靠教师口述或者学生的空间想象,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电子白板,通过电子白板上的旋转、移动等操作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空间上不同维度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上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直观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充满趣味、活力,而且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十分愉快。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创设直观情境之外,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准备好课件、微视频等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做好准备,可以积极配合教师,避免出现听课跟不上教师、理解吃力等问题,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近些年得到广泛运用且受到师生青睐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待讲的知识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或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知识建构的机会,而且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思维,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尽可能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原则,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自觉地研究问题、完成任务。

例如,在讲解关于“圆的方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出相应的图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圆的方程。在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在他们发生矛盾、争执或者陷入困境后及时去帮助他们,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建构。最后,教师综合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纠正和补充,呈现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互动,既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指导性,从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还可以运用参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吸收和内化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且涉及知识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带给学生无限乐趣的同时让他们产生无穷的烦恼。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应探讨多元化授课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构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展现出数学的魅力,同时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教学实效性,给他们创造自由、轻松、愉快、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