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2022-03-01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李振鹏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 李振鹏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时期开展高质量的物理教学活动,既能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大胆质疑和合作探究等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上,众多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过度追求学生物理知识记忆能力的提高,将主要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讲解以及例题分析上。在这样的导向下,很多物理学科教师的教学活动呈现出“过犹不及”的效果,单纯“课堂理论阐释+例题演示分析”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大部分高中生的感性思维发展高于理性思维,而高中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逻辑性较强的公式、原理和各类抽象物理概念为主,大部分高中生受到个人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会觉得物理课程知识学习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利用视听化的物理课程为学生直观展示物理课程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理论化、抽象化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能提高学生物理课堂教学参与度
在当前,众多高中物理教师将主要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物理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在课堂上采用“例题演示分析+课堂理论阐述”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效不足: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很少去思考结果产生的过程,缺乏必要的物理思维。往往教师认为学生能有效记忆物理知识原理并在做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即可。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课堂教学参与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不高。但是应用微课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物理自主学习习惯,同时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标记,从而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形成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物理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课程微课教学现状
(一)课程主题不够突出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物理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辅助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物理微课教学活动质量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当前不少物理教师把握不住微课的主要特点,在设计物理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主题不突出,很多教师为了多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微课内容的设计上添加了很多关联性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不好知识点的主次关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微课在物理课程中的应用质量。
(二)教学节奏不够明显
高中物理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的时候,应注重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的主要内容时把握不好课堂教学节奏,不少物理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于是在选择物理知识内容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将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压缩,并取消了师生互动的环节,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教师的微课视频内容在时间节点上设置不够合理,在应用的过程中把握不好教学节奏,降低了微课教学的作用。
(三)微课难以发挥应有效果
在当前不少物理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缺乏客观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微课教学模式主要起到辅助性的教学作用,没有将微课作为一种独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看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不同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物理实验等,虽然增强了物理课程的直观性,但是没有注重应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难以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微课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微课系统
构建高中物理微课系统,优化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寻找物理课程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优化知识传递方式。鉴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的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点,多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从而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微课视频内容制作过程中添加一些具有故事性的内容,以增强高中物理微课视频的趣味性。在当前,大部分物理微课视频只有8~10分钟的时长,最多也不会超过15分钟,每个微课视频的主要内容中至少包含一个物理知识点。教师要在视频讲解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剖析,推动学生理解其中的要义,以满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需求。在微课视频中融入故事性的课程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
(二)完善课程平台,丰富课程资源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实验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物理理解能力、科学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的主要课程内容时,要立足于新课标的相关教学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微课化的处理,结合学生的物理课程基础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制作课程教学视频。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电流的相关课程知识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电表的操作,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笔者将“电表的安装”这一知识点拆分成理论讲述和实验指导两个部分。首先,在理论讲述部分主要指导学生复习关于电流表的相关课程知识,实验指导部分为学生讲解了电表改装及相应的设计思路、电流实验原理、不同实验器材的连接方式、实验注意事项等。其次,在课堂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观看网络课程视频,一边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自主完成实验活动。
(三)创设课程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从高中生的角度来说,理解理论化的物理课程知识需要借助既定的生活经验。很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都有着紧密联系。那么我们在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应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与物理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物理课程知识进行感悟与思考,深化学生理解。
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光的折射”相关课程知识时,这一物理现象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那么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只为学生讲解“折射角度”“物质密度”等物理专业术语,而要在微课视频内容中添加实际生活案例,如在视频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池塘中的鱼,从岸上的角度来看鱼的位置在A点,但是在实际捕捞的过程中发现鱼并不在A点。通过这样的课程视频内容,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初步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光的折射给个人视觉带来的变化,从而使理论化的物理课程知识内容更为直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课程在高中教育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动微课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知识探究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完善课程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在深化学生物理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物理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