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F-κB、25-(OH)D3、CK-MB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03-01孟祥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毒性病毒感染心肌

孟祥会,陈 营,董 旭

(锦州市中心医院 儿科,辽宁 锦州121000)

病毒性腹泻属于感染性腹泻的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呕吐、排便次数增多、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中以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另外因儿童各器官功能与成人相比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消化系统酶系活性较低、消化液分泌不足,较易受到病毒入侵,最终导致病毒性腹泻的发生[1-3]。目前随着临床上对病毒性腹泻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此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关,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临床上被认为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认为其在腹泻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研究显示[5],维生素D在肠道正常防御中就有重要的意义,适量的维生素D可保证肠道黏膜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但当其缺乏时肠道正常防御被破坏,临床上常用25羟基维生素D3(25 Hydroxylic Vitamin D3,25-(OH)D3)水平高低评价机体维生素D含量。另外腹泻发生后患儿多伴随着胴体过量产生、水分缺失等表现,上述表现可诱发酸中毒或者脱水,进而损伤心肌,心肌损伤可导致心肌酶谱改变,其中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升高最为常见[6]。目前已有上述各项指标在腹泻中的研究,但并未有研究将三者联合应用于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中,鉴于此,在本文中首先分析病毒性腹泻患儿血中上述指标含量,再次分析三者对此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望用于临床此病的诊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1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病毒性腹泻分为病毒性腹泻组121例、非病毒性腹泻组68例,同期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健康组。3组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BMI等一般资料中均衡可比(P>0.05),见表1。本次研究所有相关事项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3组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病毒性腹泻组、非病毒性腹泻组均符合《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7]中对腹泻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腹泻、持续发热、呕吐等症状,大便性状为水样便、稀烂便、脓血便等,大便次数明显增加。健康组无腹泻、发热、呕吐等表现,大便症状,身体健康无疾病。

排除标准: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发育不全者;自闭、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者。

1.2 检测方法

样本采集: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以离心半径5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分离上层血清,-80℃保存待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NF-κB、25-(OH)D3水平,NF-κB ELISA试剂盒由上海心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5-(OH)D3 ELISA试剂盒由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K-MB水平。

1.3 指标观察

对比分析NF-κB、25-(OH)D3、CK-MB在3组儿童、病毒性腹泻组不同感染类型、不同病情阶段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NF-κB、25-(OH)D3、CK-MB对儿童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NF-κB、25-(OH)D3、CK-MB在健康组、非病毒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中的表达差异

非病毒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NF-κB、CK-MB水平高于健康组,25-(OH)D3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组NF-κB、CK-MB水平高于非病毒性腹泻组,25-(OH)D3水平低于非病毒性腹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NF-κB、25-(OH)D3、CK-MB在健康组、非病毒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中的表达差异

2.2 NF-κB、25-(OH)D3、CK-MB在病毒性腹泻组患儿病毒感染类型中的表达差异

RV感染患儿NF-κB、CK-MB水平高于非RV感染患儿,25-(OH)D3水平低于非RV感染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NF-κB、25-(OH)D3、CK-MB在病毒性腹泻组患儿病毒感染类型中的表达差异

2.3 NF-κB、25-(OH)D3、CK-MB在病毒性腹泻组不同病情阶段中的表达差异

持续性期、慢性期NF-κB、CK-MB水平高于急性期,25-(OH)D3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NF-κB、CK-MB水平高于持续性期,25-(OH)D3水平低于持续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NF-κB、25-(OH)D3、CK-MB在病毒性腹泻组不同病情阶段中的表达差异

2.4 ROC曲线分析NF-κB、25-(OH)D3、CK-MB对儿童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价值

与NF-κB、25-(OH)D3、CK-MB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对儿童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见表5。

表5 NF-κB、25-(OH)D3、CK-MB对儿童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病毒性腹泻为在儿科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可致死,因此有效的诊治对疾病控制和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8-9]。

研究认为[10],病毒性腹泻发生后Toll样受体会经激活NF-κB,进而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介导肠道黏膜内免疫炎症反应,加速疾病进展。NF-κB属于Toll样受体下游调控蛋白,是炎症反应过程中较为关键的转录因子,当其被激活后,会诱发级联炎症反应,动物实验表明[11-13],当NF-κB被激活后会影响胃肠刺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导致肠粘膜能量代谢紊乱,诱发腹泻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与健康儿童和非病毒性腹泻儿童相比,NF-κB在病毒性腹泻患儿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患儿病毒感染类型、疾病阶段相关,其中在RV感染和疾病处于慢性期中升高更为显著,此结果提示,NF-κB可能参与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发展,且与患儿病毒感染类型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病毒入侵后机体出现炎症级联反应,激活NF-κB表达,而致肠粘膜炎症浸润,影响正常能量代谢,抑制肠道酶活性,而影响肠道吸收消化功能,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相关,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患儿上述变化更明显,进而导致NF-κB表达量更为加剧。而在此过程中以RV病毒感染最为严重,进一步推测其原因可能为与非RV病毒相比,RV病毒对患儿肠的侵袭性更高,能量代谢严重失调,局部炎症反应加剧致NF-κB表达升高相关。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其可促进钙的吸收,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在免疫调节、抗炎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上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足量的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正常的肠道黏膜细胞功能,增强防御素的表达,在肠道正常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15]。维生素D在机体内以25-(OH)D3的形式所存在,其在血中的含量高低可反映出机体内维生素D含量[16]。本文经检测25-(OH)D3发现,与健康儿童和非病毒性腹泻儿童相比,在病毒性腹泻患儿中其表达明显降低,这提示着病毒性腹泻患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患儿腹泻发生后肠道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维生素D吸收率明显降低,引发机体维生素D缺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影响肠道黏膜细胞功能,防御素含量降低,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相关。进一步分析与患儿病毒感染类型的关系发现,RV感染患儿25-(OH)D3表达低于非RV感染患儿,分析其原因可能与RV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对患者肠道消化功能的影响更强烈最终导致25-(OH)D3降低相关。

目前临床认为腹泻发生后多表现为心肌酶谱改变。CK-MB属于CK的同工酶,其广泛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血清中含量极少,但当心肌损伤发生后,其经心肌细胞释放至细胞中,导致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加[17-18]。研究显示[19-20],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可引起心肌损伤,且病毒可经侵袭胃肠黏膜屏障经淋巴结、血液扩散,进而加重心肌细胞损伤,而导致CK-MB升高。在本文中分析病毒性腹泻患儿血中CK-MB表达情况,CK-MB在患儿血中表达明显升高,且RV感染患儿表达异常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为RV病毒所感染的群体免疫力更低,其感染所引起的心肌损伤,而RV病毒感染的患儿机体水分缺失更为显著,且体内产生大量的酮体,致脱水酸中毒,对心肌的损伤更为剧烈相关,表现为CK-MB水平升高。

经ROC曲线分析显示,NF-κB、25-(OH)D3、CK-MB对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价值发现,与三者单项诊断相比,联合诊断价值较高,此结果提示着,临床可根据三者水平变化诊断此病。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与健康儿童、非病毒性腹泻儿童相比,NF-κB、CK-MB在病毒性腹泻中表达升高,25-(OH)D3表达降低,且与RV病毒感染、不同病情阶段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其水平高低评估此病,以用于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

作者简介:孟祥会(1978-),女,满族,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儿科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病毒性病毒感染心肌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肌桥是什么病?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藏在心里的“桥”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
早孕期间不能有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