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与左金丸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的效果分析
2022-03-01刘娟潘凤霞张月
刘娟,潘凤霞,张月
(邹平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山东 滨州 256212)
胃食管反流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该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经相关资料[1-2]显示,亚洲胃食管反流发病率约为5%,近年来,我国胃食管反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临床症状为典型反流综合征和反流性胸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西药治疗患者,但患者在停药后易复发,若长期服用西药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因此,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临床需探寻新型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柴胡疏肝散与左金丸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6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24~65岁,平均(41.23±2.06)岁。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2.03±1.9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有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每天2次;潘立酮片每次10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8周。
研究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与左金丸加味治疗,组方:枳壳、白芍、柴胡各15 g,炙香附、川芎、莪术、生甘草、陈皮各10 g,酒大黄2 g,吴茱萸3 g,黄连6 g。对于反酸重患者可加煅瓦楞子和乌贼骨各10 g;对于嗳气患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各15 g;对于胸闷患者可加清半夏10 g,全瓜蒌30 g;对于上腹胀满患者可加厚朴、木香各10 g,水煎服用,每天1剂,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体征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任何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胸骨后疼痛、反酸、腹部胀满、口干、口苦、嗳气、胃脘部嘈杂),分数越低表明患者临床症状越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SAS,焦虑自量表;SDS,抑郁自量表
?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疾病,流入食管物质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胆酸、胰液、十二指肠液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发生改变,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逐渐增多[3]。在多种原因下产生酸性反流会损伤患者食管黏膜、肌肉及神经,由于人类食管与心脏受植物神经支配,因此,在内脏痛觉纤维和胸部皮肤痛觉纤维在中枢神经部分交叉重叠时,会产生胸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目前临床对胃食管反流病引起胸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食管损伤所致动力学异常、异常反酸对食管损伤、食管对酸敏感被广泛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引发胸痛的主要因素[5]。临床西医主要以抑酸类药物与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食管反流病患者,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多潘立酮为临床常用药物,但长期服用西药患者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恢复,且停药后患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胸痹门》中“胸膺两乳间刺痛,肾则引背胛”与胃食管反流引起相关性胸痛症状较为相似。中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证属肝胃郁热,是由情志不遂引发肝泄失职,气机不畅,使郁久化热作酸,胃失和降,胃气挟浊邪上逆引起[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胃食管反流病反复发作,病程长,易出现瘀血,当气、火、食、痰、瘀停滞在食管,促使静脉堵塞,病邪上逆,导致心脉闭阻,出现胸部疼痛现象。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发相关性胸痛应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入手[7]。在《内经》中提到“更原厥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服,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皆噎膈反胃之渐者也”,据此说明,饮食不节,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酒后食生冷食物,使患者出现胃脘痛、恶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8]。在《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要重视“本虚”因素。在《症因脉治、呕吐论》中提到“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则饮食不能消化”,说明需以胃失和降为该病发病机制[9]。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胸痛在中医中属于“胸痞”“胸痹”范畴,柴胡疏肝散与左金丸加味处方中香附、陈皮、柴胡、芍药、枳壳具有理气滞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作用;甘草具有缓解疼痛作用;黄连具有清泄肝胃之热、胃气通降的作用;吴茱萸具有疏解肝郁、和胃降逆作用;莪术具有行气止痛、消食化积作用;酒大黄具有清上部火热的作用。
柴胡在现代药理中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肝细胞,抗肝脏纤维化的作用,此外,柴胡具有抗炎、抗病原体等作用;枳壳具有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且枳壳煎剂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白芍主要成分为芍药苷,白芍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川芎具有镇痛、抗缺血、保护肝肾的作用,且川芎中川芎嗪具有抑制应激作用,可降低NO含量,从而起到抑制胃运动的作用;甘草包含多糖类、总黄酮、甘草次酸、单种黄酮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甘草多糖具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缓解胃痉的作用;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莪术具有促进胃运动的作用,可降低血管活性肽,提高胃窦活动;香附具有抑制肠道平滑肌作用,可增加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DA含量,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吴茱萸具有双向调节离体小肠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胃溃疡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黄连可抑制大鼠胃黏膜损伤,可起到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酒大黄可起到胃肠黏膜屏障的作用,能防止细菌移位,同时,酒大黄具有抗炎、清热的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与左金丸加味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