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物理一流课程建设的课程思政方法与实践研究

2022-03-01张景川刘金秀楚合营柴学平李晓勤

高教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张景川 刘金秀 楚合营 柴学平 李晓勤

摘  要:文章通过大学物理一流课程建设,对什么是“课程思政”、怎样开展“课程思政”、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得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方法、是课程的核心和灵魂。也就是说“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始终;把课程思政作为建设一流课程的方法来体现课程的核心和灵魂。使大学物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消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建设本校好用、外校可用、师生爱用的线上教学资源。实施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过程评价考核体系。

關键词: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方法;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031-05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class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w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s, how to develop it, and how to evaluate i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s the method, the core and the soul of the course. It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the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hich embodies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and practices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of college physics combines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ith the basic laws and rich content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making the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s and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go together, eliminating the phenomenon of "the two ski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build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are easy to use in our school and in other schools and lov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establish a variety 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Keywords: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the practical research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1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辅导员与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也是高校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合理提升学业的挑战度、增加课程的难度、拓展课程的深度;淘汰一批“水课”、打造一流“金课”。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师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关注、思考与研究的重点、焦点与难点。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课程建设“两性一度”的新要求。在教育部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在网络平台、课程教材、数字资源、在线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学会、各高校也都纷纷立项推进在线资源建设与应用。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施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措施,检验了近年来的网络平台建设、在线资源建设以及在线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利用已掌握的技能、 积累的经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塔里木大学依托本校的校园网建有校本课程资源平台, 并借助中国大学MOOC等开放课程平台,钉钉平台等开展了在线上、线下教学。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就是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这一关键环节建设的深刻内涵尚待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凸显课程思政的核心和灵魂,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流课程建设,不仅仅是一场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一场课程教学的伟大革命。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选取哪些课进行思政教学、什么时候切入课程思政、怎样实施课程思政才能达到入盐入味的效果。课程思政建设不单单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减或者是课程体系的调整变化,还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政元素凝练,围绕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目标、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思政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加法。大学物理课程承担着全校理工农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重任,近年来,本课程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挖掘整理大学物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把知识、能力、素质和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育“两张皮”的弊端。

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是方法。是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课程思政把实事求是的精神与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丰富内容有机融合,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大学物理教育教学的始终;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课堂教学始终。将“两弹一星”、航天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在学生心中得到牢固树立,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奉献青春才智,实现人生价值。

课程思政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一流课程是建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的新时代高校精品课程,其核心与关键是课程思政。点亮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而言,课程思政是凝练思政教育元素,把思政教育元素融进各类课程中,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消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的方法;是挤干“水课”水分,打造“金课”与一流课程的方法。

二、在一流课程建设中打造课程思政融入制高点,强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一)引导价值追求、融合教育目标——引大道

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等作为课程思政元素。二是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格物致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作为思政元素。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育学术精神、全程寓道德——启大智

传道、受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使命,首先要寓道于教,挖掘物理定律、定理与物质运动客观规律之间的融合教育,比如以电荷产生电场,电荷是电场之源切入饮水思源,把感恩教育作为思政元素的主要内容。其次寓德于教,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操作、科技创作发明、学术论文撰写和分工协作,进行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科学精神教育,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术诚信精神的培养。

(三)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建资源

按照“案例数保底不封顶,思政内容指导而不指定”的原则,建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库。思政元素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

(四)强化课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塑灵魂

在实施大学物理教学设计时,要把凝练课程思政元素作为课程设计的目标,构建以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内容知识點与课程思政教育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课程知识体系。要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情怀作为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灵魂。教学设计要把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反馈评价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把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伦理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相契合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五)构建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追成效

大学生课程学习的有效成绩一定要注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育的反馈与评价。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不会一蹴而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对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因此,大学物理课程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科学评价体系,对思政教育效果也要实施以过程考核为主,分阶段、多次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学生个体思想变化档案,实施综合评价机制,追踪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效果。

三、在一流课建设中理清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熟练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

(一)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每位教师务必深入学习把握中共中央、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掘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正确把握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构建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熟练课程思政教案的基本要点及逻辑关系;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分辨思政教育素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及社会的关系;建立课程思政成效反馈和有效评价方法。

(二)课程思政成果体现

做好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学习培训骨干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要求、意义,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能力,发挥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其次,严格做好课程思政教案汇编。课程思政主持人将每一位教师完成的课程思政教案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分享,促进本专业乃至学校课程思政的发展。汇编成册的教案,可以作为上报各类评审工作的支撑材料,展示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和教书育人工作的情况。

四、一流课程建设成效与评价

(一)逐步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一流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要不断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把知识、能力与价值统一起来,把课程思政教育与育人效果结合起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中来。变被动考核为主动、变一次性评价为多次评价,变一次性评价反馈为多次评价反馈,变期末考核为过程考核。切实让学生忙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多起来。知识的平时成绩评价分为课堂考勤、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课后作业、网络预习和复习综合评价等;能力的平时评价注重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价值和思政育人效果的考核体现在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及个人发展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比如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交流、递交思想汇报、解答具体题目等方式进行体现。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混合式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示意图,如图1所示。混合式教学分步推进示意图,如图2所示。

(二)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资源建设体现建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建设本校好用、师生爱用、外校可用的线上教学特色资源。开发、制作大学物理微课程,丰富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以及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反映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与各专业院系的沟通、调查,实施不同专业讲授不同教学内容,以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为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结构,增加了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以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把新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利用多媒体教室,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反映物理规律的教学视频及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电气工程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以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

(三)大力推进实验室条件建设,强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近三年,物理实验室面积由原来的800 m2增加到目前的2 440 m2,仪器台套数由原来的500余套增加到目前的1 200余套,仪器资产由原来的2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700余万元。强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些理论课没讲的东西,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补充;比如核磁共振、原子光谱、霍尔效应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新世纪的新理念、新思维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建立了学科交叉、逐步升级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新的物理实验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型实验组成。实验内容既有时代性、先进性,又兼顾传统与经典。

(四)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显著提升

2020年,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团队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团队三位教师被认定为塔里木大学首届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团队教师参加首届兵团高校课程思政展示项目评选获得特等奖,赢得疆内外高校同行的一致好评。建设有课程思政内容的电子教案;紧扣课程思政主题,制作教学典型案例;拍摄制作有课程思政要素的典型课程视频特色资源,通过“学习通”网络平台,开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实验教学能紧密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升了课程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五、结束语

大学物理一流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改革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迈进;从注重单一知识的教育到知识、课程思政融合,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转变;从期末考试单一知识的考核评价到过程考核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科学评价的实施;从期末一次性评价反馈到平时多次评价、多次反馈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从一本教材、一些参考书到特色视频资源的建立;从简单的习题集到习题库、试卷库和自动组卷系统的开展;从建立课程网站传统的展示平台到雨课堂、学习通、钉钉、学堂在线等新型网络平台的应用。大学物理教育教学得到全方位的改革和提升。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方法,自我充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获得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及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自觉学习转变;由对大学物理怕学、不感兴趣向爱学、爱问的浓厚学习兴趣转变;课程挂科率逐年降低,学风有了明显好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EB/OL].(2016-12-08)[2021-12-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

577.htm.

[2]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21-01-08)[2021-01-09].http://www.gov.cn/xinwen/2021-01/08/content_5578265.htm.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 世界水平的一流本

科教育[EB/OL].(2018-06-21)[2020-12-20].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5]张景川,楚合营,孔德国,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及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8):162-165+179.

[6]王小力.大學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

(10):54-57.

[7]王素元,张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电磁感应教学为例[J].物理与程,2021,31(6):124-128.

[8]李鹏,李志坚,马杰.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大学物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OL].物理与工程:1-6[2022-01-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483.O3.20210707.1053.002.html.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