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时事新闻教育实证研究

2022-03-01杨荣斌

高教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杨荣斌

摘  要:时事新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新闻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与新闻教育改革创新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高校时事新闻教育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综合培养,对高校大学生这一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益成熟时期的特殊重点人群进行卓有成效的时事新闻教育,使其不断积累时政知识,开拓国际视野,强化分辨时事真伪、善恶的能力,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时事新闻教育;北方民族大学;非新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84-05

Abstract: Educ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and new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ghly developed news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lagging news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current affairs new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ppeared relatively prominent problems.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seems to be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carry out effective educ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and news for college students, a special key group in the increasingly mature period of outlook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core values of situation policy education and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o that they can continuously accumulate current political knowledge to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the truth and falsehood, the good and the evil of current events, and firmly establish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ivate patriotic sentiment, enhance confidence in our national culture, and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th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news; North Minzu University; non-majors in journalism

一、高校大學生接触时事新闻的情况

本文抽取了北方民族大学非新闻专业,包括历史、法律、思政教育、生物科学、机电工程、音乐舞蹈和美术等人文、理工及艺术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接触、学习时事新闻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69份,有效问卷率达95.33%。有效样本显示男生254人,占总比54.16%,女生215人,占总比45.84%;文科专业学生163人,占比34.75%,理工科专业学生157人,占比33.48%,艺术专业学生149人,占比31.77%。

(一)接触时事新闻的频次

就接触频次而言,数据显示,仅有22.17%的学生有每天主动看阅时事新闻的习惯,此外,33.48%的学生会经常性地主动看阅时事新闻,30.92%的学生会定期但较少频次地看阅时事新闻,11.51%的学生不定期偶尔会主动看阅时事新闻,1.92%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主动地去看阅时事新闻。然而在“高校大学生是否应该及时关注并了解时事新闻”的补充问题中,超过96.16%的学生表示赞同,表明广大高校生虽然会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主动看阅时事新闻的频次存在巨大差异,而就关注时事新闻的重要性而言,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掌握最新最热的新闻资讯,并实现学习生活与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是被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广泛认可的,只是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二)接受时事新闻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接受时事新闻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23.24%)和个人兴趣(21.96%),总和占比近一半。此外,获取知识(18.55%)、与他人交流(7.89%)和受同学及身边人影响(5.33%)等因素,也是广大高校生关注时事新闻信息的几个重要动机体现。而不太关注时事新闻信息的主要原因,一个方面是爱好差异,没有形成足够的兴趣(14.71%),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学业压力,没有富余的时间(8.32%)。表明相关课程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看阅时事新闻热情的激发还很欠缺,未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广大高校生主动、及时地关注和了解时事新闻信息,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看阅时事新闻兴趣不高、重视不够。此外,现阶段高校大学生除了一定的学业压力外,重专业学习轻综合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外知识的延展教授及引导学习广泛缺失,学生平时主要都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缺乏对时事新闻相关教育的针对性学习。

(三)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种类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对娱乐新闻、时政新闻、科教新闻三种类型的节目关注度较高。其中,关注《娱乐最前沿》等娱乐类时事新闻节目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19.83%。关注《新闻联播》等央视时政类和《百家讲坛》等科教类节目的学生次之,分别占比17.48%和19.62%。而对于体育、军事、财经和法制等其他类型的时事新闻节目的关注度普遍偏低,均不超过10%。究其原因,其中在收看时事新闻类节目的动因中选择“自身养成的习惯”的占比最高,为76.12%,说明高考的应试要求以及多数中国家庭晚间收看央视时事新闻类节目的习惯,成为学生收看时事新闻类节目习惯养成及持续固定的主要因素。而在收看科教类节目的动因中选择“获取知识”的占比为81.24%,说明通过看阅新闻收获知识、理论成为一部分受访学生收看科教类节目的重要原因。此外,在收看娱乐、体育、军事等类型节目的动因中选择“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比例最高,占比分别为46.48%和36.46%,反映出当下学生面对过重的学业负担及心理压力,想要通过收看轻松的新闻节目得以舒缓。

二、时事新闻教育的满意度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此次对北方民族大学非新闻专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受时事新闻教育现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以结构化的封闭型问卷设置满意度调查相关问题,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形式(见表1),以衡量受访者对于问卷所设涉及问题的满意程度。

(二)数据的信度分析和结论

课题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针对回收样本的各个数据,概括分析各个变量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采用Cornbach所创的α系数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以检查各变量衡量项目的内在一致性。Cornbach α值大于0.7视为代表因子具有高信度,若Cornbach α值在0.8以上表示量表具有高度的信度。

对调查问卷所列出的题项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进行信度检验,根据测量要求信度(0.7)设为可接受。总体信度达到0.823,见表2,表明测量的结果具有较高信度, 可以用来进行分析。

表3反映出现阶段北方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时事新闻教育满意度的情况,平均值为2.54左右,说明目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接受时事新闻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其中,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新技术的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自媒体等各种新的传播模式获取时事新闻资讯,加之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传递,多元化的讯息渠道使得现阶段高校生对获取时事新闻信息的途径最为满意。然而,学校相关媒体在设备配备、网络技术及网络速度等方面的投入不够,造成学生对时事新闻教育相关教学硬件的支撑与保障的满意度偏低。

满意度较低的变量显示,由于学校及非专业教师对时事新闻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够,未能实现在日常教学中对相关时事新闻教育的合理安排,除了新闻学概论、新闻评论等相关通识类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会涉及时事新闻外,各科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中几乎不涉及时事新闻教育,且对涉及时政问题的时事新闻的讲解缺乏深度。造成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接受时事新闻教育的机会少,缺乏系统性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在自己平时生活学习中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对自己所接触到时事新闻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的满意度最低。

满意度较高的变量中,学生对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有关时事新闻类话题的氛围满意度较高,体现出当前在校大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时事新闻素材及知识实现与人的有效沟通和理论探讨,发挥了一定的时事新闻教学作用。此外,学生接受时事新闻教育对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对自己拓展知识视野、增强社会认知的帮助,以及对自己树立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的满意度高出平均值,反映出广大高校生对接受时事新闻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的认可。

三、高校大学生时事新闻素养状况

(一)对新闻属性的研判

时事新闻的真实性是其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基本原则[1]。现阶段,一些时事新闻报道为了造就舆论热点,故意断章取义、哗众取宠、恶意炒作话题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歪曲事实的同时,造成恶劣的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大量或真或假的时事新闻资讯的出现,考验着广大高校大学生判断分析时事新闻的能力。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关于甄别判断新闻内容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典型新闻案例,比如近两年的舆论热点事件“重庆公交坠江”系一小轿车女司机逆行导致、崔永元曝光范冰冰“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事件具备一定隐蔽性、延展性。调查结果显示有近35.39%的学生表示认可新闻的真实性;有25.37%的学生对新闻事件有自己的疑问,但不会专门通过其他途经和方式验证;有27.08%的学生表示会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从官方网站和官方渠道验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仅有12.15%的学生表示除了證实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之外,会对新闻事件有自己的个人看法,不盲从舆论导向。这表明当前高校生缺乏新闻内容深层次分析和研判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造成一些大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相关时事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可靠性,缺乏基础的判断和分析的思辨能力,思维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舆论导向所影响。

(二)对有害新闻信息的分辨

北方民族大学地处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地缘、民族、宗教等关系较为复杂,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以及国外敌对势力在信息领域蠢蠢欲动,广大高校生日益成为他们渗透和争夺的对象。而对未知事件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疑问的高校生,往往对那些相应的有害新闻信息缺乏必要的有效辨别能力。我们就“美国颁布‘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是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吗?”这一问题测试学生分辨有害信息的能力,结果显示,有82.73%的学生认为是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但有14.71%的学生持不知道或说不清的态度,甚至有2.56%的学生认为不是。表明现阶段仍有一部分高校生新闻素养及时政警觉性不高,分辨、解读时事新闻的能力较弱,在接触到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时,容易被具有迷惑性的标题或具有隐蔽性特点的煽动及反动的新闻内容所蒙蔽。在没有进行有效分析和深入解读前,容易造成一时间分辨不清新闻事件的真相或真假,在与时事新闻信息接触中,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冲击和影响。

(三)对客观新闻事实的认知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文化、娱乐思想及价值理念通过各种渠道被广泛引入,对现代高校生的主观认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极易对他们的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产生误导。其中“被娱乐的民族主义”对大学生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就很大,例如一度炒得很热的“杜嘉班纳辱华”和“金马奖台独”等涉及娱乐内容的新闻信息,除了抨击、抵制这些行为的爱国举动,各种情绪也在社交媒体上激发和渲染。问卷中就“对这些行为的抨击是一种爱国表现,还是利用舆论热点博取关注”这一问题,调查了学生们的态度。其中,有57.78%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爱国表现;但有26.23%的学生认为它既是一种爱国表现,也存在博取关注的情况;甚至有12.58%的学生认为这些行为只是为了博取关注、蹭热度;另外还有3.41%的学生表示没有关注到这一问题或自己无法做出判断。相较当前过度发达的新闻信息市场化、商业化和泛娱乐化,学生系统的新闻时政、德育教育,以及民族理论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和革新还较欠缺,使得正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形成、树立时期的广大高校生的道德认知、政治意识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看待相关时事新闻,尤其是娱乐新闻信息,容易盲目且片面,缺失正确、客观的判断和分析,而造成主观误读。

四、深化大学生时事新闻教育

(一)培养思考能力

应注意引导高校生通过对时事新闻内容的主动思考,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引导他们将历史的、辩证的、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哲学观点和理性思维与实际事件相结合来分析问题,强化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在校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展示中国高铁、C919飞机、港珠澳大桥等涉及国运民生的重大科技成就的时事新闻内容后,让学生结合新闻信息和相关知识给自己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和出行方式,通过开放式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激发学生对新闻内容主动思考的意识,加强对相关新闻知识的运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慢慢学会用所学理论思考时政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理解分析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提升政治素养

应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客观的政治观点及理论去分析时事新闻,将时事新闻教育科学、合理地融入时事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促进学生政治素养全面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梦、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系列重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5周年主题展等相關时事新闻,并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等议题,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各族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逐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养。

(三)强化爱国情感

时事新闻教育应注重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的注入,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培养[2]。应通过关于国内在各个领域创新建设所取得重大成就的新闻事件,例如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空无一人的世界最大智能码头“上海深水港智能码头”等重大科技成果,多领域、多层面呈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智造、中国奇迹,让广大高校生为自己国家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骄傲、喝彩。还可通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闻事件,例如联合国感谢中国维和部队的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等国际新闻素材,展现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以及为全人类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四)加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不断革新、发展、崛起的保障。新时期,“广大青年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复兴”[3],更离不开文化自信。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应丰富相关课程内容,例如让学生搜集整理身边的优秀文化素材,采访相关文化传承人、目前仍健在的参加过抗战的革命者,以及先进人物和时代楷模,将他们的传承精神和先进事迹在教学中进行分享和学习。通过时事新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深入和加强,使广大大学生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理想和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以及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时事新闻教育也应注重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可根据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服饰特色、宗教信仰和民族交往的历史源流,以及我国当前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等素材,开展相关时事新闻教育,包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报道,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发言讲述身边民族团结的故事等方式,逐步树立“祖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祖国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4]以及56个民族是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相互依存、多样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根本意识。确保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能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合理处理民族问题,自觉主动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

[2]刘秋梅.浅谈社会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规范[J].新闻与写作,2006(11):47-48.

[3]郭海鹏.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2):45-52.

[4]陈华.新疆统一于祖国是历史的必然[J].西域研究,1992(3):1-11.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
论辅导员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