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业财融合的几点认识
2022-02-28曾秀
曾 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摆脱了单一的核实核算职能,现已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业财融合成为了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的一种新方法,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为业务的开展提供精准的财务数据分析,提高了全面预算的科学性,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要积极推进企业财税融合进程,贯彻落实财税共享机制,将业务和财务两个部门各自独立掌握的数据利用信息数据库平台实现共享,消除业财内外信息交流壁垒的影响,激发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力。
一、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企业集团的财务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共享已经进入业务应用的爆发期。而企业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业财融合)正是企业财务共享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目的在于打造一个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系统化平台,实现企业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一体联动,将以报账为起点的会计核算模式转变为以业务为起点的会计管控模式,从而实现财务到业务的延伸。
(一)畅通了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互通渠道
劳动的分工发展带来了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专业化生产也使得产品交易费用增加,生产链条之间协调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尤其是决策者和操作者的分离导致了决策者和决策信息的分离。业财一体化,首先就是要在数据层级上,实现业务和财务信息的互通,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在各自平台上实现数据的生产、审核和使用共享,促进会计处理程序合规、企业业务运转合法,方便及时掌握企业运转情况,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比如,财务人员深度了解业务流程、业务信息后,成本核算就更加准确,收付款业务政策的制定就更科学,有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业财融合发展为企业财务人员及时获取业务数据提供了便利,有助于财务人员及时编制数据报表、开展财务分析,为业务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持,甚至可参与业务部门工作,实现更深层次的财业共享。
(二)更好发挥了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
业财融合发展,选派财务人员深度参与业务部门工作,完整掌握企业全价值链运行情况,为企业价值链各业务环节提供财务管理,诸如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分析、计划、控制、预算和业绩管理等,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财务部门也因此成为经营决策团队的重要成员,为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服务、运行支撑和成本管理,进一步发挥了财务对业务的服务保障作用。通过与业务人员共同办公、沉浸交流,财务人员能较为及时、全面地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经营问题,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供业务单位参考,更好发挥了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提升了财务在业务单位中的权威和地位。
(三)提升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建立在传统分工理论基础上的会计部门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基层会计核算人员数量过多。并且组织规模越大,会计处理事项就会越多,消耗的人力、物力也就越多,因此使得会计人员很难集中精力从事更加重要的工作,如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决策支持、成本控制与管理等。这就是传统会计核算的缺陷:附加值低、工作量大、重复性强、劳动力消耗大。业财一体化融合模式将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结算、财税管理的重大变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业务变革和流程变革,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一是上下游沟通方式的变革。业财一体化有助于便捷上下游企业的账务核对,有助于不同企业之间管理方式、沟通方式、问题解决方式的前移,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处理,有效减少了电话、邮件、当面交流等带来的时间耗费,大幅提升了信息交换的效率。二是财务管理方式的变革。业财一体化发展会带来企业收付款业务、发票管理业务、财税管理业务、会计凭证业务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信息在部门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共享互通,消除了彼此之间的不信任,通过同一结算周期内收支一条线、账期自动付款、票据开具过程的一体化和实时化、财务凭证的自动化生成等,有效提升了资金结算、票据生成、税款缴纳等基础财务工作的效率。
(四)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管控
新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下,市场环境快速变化,这给企业在投融资和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性。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管理方法,有效推进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数据共享,由此一来,业务部门业务经营活动开展中,可以参考财务部门核算数据信息,实现业务的合理发展,使开展的业务能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而财务部门可以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业务经营数据信息,对业务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和发展实际状况进行精准的掌握,既可以保障财务核算等数据信息的精准性,还可以为业务部门开展业务活动时给于有针对性地财务方面建议,有利于加强风险防控、保障计税精准度,达到管控企业风险的目的。
二、企业业财融合的难点分析
(一)管理层决策的信息需求不明确
业财融合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企业管理者自身往往对财务信息的具体需求不明确,特别是对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不明确,对会计信息指导经营决策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信息决策有用性发挥不充分,难以对财务工作的高效运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财务部门由于岗位局限和思维局限,往往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和筛选,从而难以达到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目的。并且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个人偏好、观察分析问题角度及工作岗位、工作经历的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财融合效果。
(二)业务与财务的目标不一致
一般而言,企业各业务部门的职能都有明确分工,业务部门必须服务于既定业务目标。在管理模式上也侧重于目标管理,强调特定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容易导致业务部门产生突破控制限制的冲动,容易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业财融合的关键正好是出于流程再造,突出财务的监督功能,进一步发挥财务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事前提示、事中管控功能,切实增强财务的决策支持作用,发挥财务对业务的监督约束作用,畅通业务财务信息运转渠道。很显然,财务的这些目标与业务部门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尽管财务部门很主动,但业务人员觉得增加了工作量,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外部价值链的会计流程再造难度较大
业财融合发展导致会计核算主体由之前的单个企业扩展到整个产业链条的多个企业,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内部的会计信息,还要关注上下游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了节约成本、避免重复作业,多数企业业财融合系统由原有的ERP系统发展而来,但原有的以ERP系统数据收集的端口仅限于企业内部使用,并没有延伸到上下游企业。上下游企业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延伸,要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就必须对外部价值链进行流程再造。但由于外部价值链企业的类型不同,会计信息的标准不同,加之信息的秘密性,各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兼容难度很大,影响了业财融合下的会计流程再造。
(四)缺乏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
企业积极践行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业财融合管理中,由于部分企业还未建立针对业财融合的管理制度体系,造成财务部门权责划分模糊,阻碍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的有效融合,同时也对财务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职能发挥造成了制约。而有的企业虽然在实施业财融合管理中,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太过于笼统,与企业自身管理实际情况的契合度不高,缺乏完善性、实用性,由此也不利于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推进开展。
三、企业实施业务融合的意见建议
(一)持续优化业财融合平台
管理层决策信息一般由财务部门提供。但是在管理层信息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财务人员由于自身岗位局限做出准确判断的难度很大,更何况管理层个人信息偏好各不相同。因此,为提供决策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采集的主动权应交给管理层,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业财融合平台,一是要优化数据模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职能、与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出现,从技术上和思维模式上为管理层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了可能。数据是智能技术有效运转的基础,搭建可靠的数据模块很重要。企业财务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业务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非业务数据),对系统中具有业务含义的数据进行标签化管理,即通过建立一个标签字典,来重新定义每一个具有业务含义的字段,在每一笔交易发生时,将交易中所包含的标签及标签值存储到数据层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并基于应用场景获取更广泛的非结构数据。搭建好数据基础之后,就为日后的数据自动化处理和深度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要提升数据提取的便捷性。企业管理层并不一定很熟悉财务工作,为方便信息采集,应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以图形、文字等简单明了的方式引导管理层采集自己所需数据。三是要推进财务运营的智能化。在完成财务信息数据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规则、模型,将财务人员提取财务数据的思路方法、分析过程、判断等系统化,从而将复杂的财务运营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人员采集会计数据时,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筛选出自己所索要的结果。
(二)加强宣传教育,淡化业务财务界限
万事开头难。由于思维惯性,企业业财部门习惯上都是基于各自岗位职责来选择和设计信息系统的,因此,容易出现相关数据不兼容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于是,业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财务运行情况,财务数据也无法实时跟踪业务的运行管理,甚至出现业财数据相互脱离的现象,难以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系统。业财融合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且业财一体化系统的启动、开展及日后使用,离不开业务部门的配合、支持。要站在时代发展大势和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加强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思想教育,让更多的人明白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和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坚强决心,减少思想阻力。同时要调整规范财务部门的职能功能,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业财融合目标,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部门职责范围,更好发挥财务部门在推进业财融合工作中的作用。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尽可能站在别人的岗位上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尽量避免因财务人员个人性格、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给业务部门带来不必要误解。财务人员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业务部门,帮助开展工作,尽快熟悉操作流程,推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深度融合,一体联动。
(三)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强上下游企业财务信息整合
要切实发挥大型龙头在内外供应链管理中的示范带动、强势引领作用,实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的流程再造和会计信息的整合共享,同时也需要财税法规政策的支持配合和会计行业的积极引导。只有内外部价值链条的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在更大范围、更高标准上的会计信息共享、实时管控、及时采集。鼓励龙头企业在供应商选择时将业财融合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帮助外部企业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财务流程再造和财务标准规范,实现更大范围的业财融合、信息共享,推动大数据趋势下企业业财融合进程不断走深走实。
(四)强化企业业财融合制度体系建设
为有效推进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开展,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的顺利、高效开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企业必须要注重对业财融合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落实开展:其一,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强化自身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然后在结合自身企业管理和发展现状实际,来科学、合理的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和管理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并依据社会经济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业财融合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以保障企业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始终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实际,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其二,为有效提高企业业财融合效率,确保日后企业经营发展中责任追究工作的高效开展,企业必须要对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加以有效落实,对各岗位权责分工加以明确界定,以确保可以提供可靠依据。其三,对企业开展业财融合所节省下来的成本费用加以合理利用,实现对该笔费用的合理管理和再分配,并积极构建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做到对员工工作情况的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怀着较高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业财融合相关工作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其四,积极构建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企业开展业财融合管理模式虽然实现了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管理风险,这就需要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对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对企业业财融合工作全过程的监管,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在业财融合推进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需要企业提高风险管控意识,注重对财务资金的风险防控以及对业务的实施中各环节的风险管控,通过对完整风险防控体系的积极构建,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是新经济市场环境背景下现代企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是帮助企业从传统的核算型财务向着管理型财务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占据同等重要性,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依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和管理需求实际,积极打造专属企业自身发展的业财融合模式,以此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业务和财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成功升级,从而为企业创收,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