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提升策略
——以“旅游心理学”教学为例

2022-02-28盛世玲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旅游者心理学

盛世玲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旅游学科核心素养

21 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先提出了“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的概念,“核心素养体系”则是教育部在2014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旨在解决21 世纪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问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参与要求学生有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的精神[1]。旅游心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体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职业与审美素养、心理品质与思维能力等。

旅游心理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旅游服务行业的应用性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品格和素质。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当前成长,更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其专业的行业特点,注重学生在职业认同感与行业专业化上的提高,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作用。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对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职学校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礼仪、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未来旅游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言行举止文明规范。笔者就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抽象思维能力、素养现状、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以及知识来源等 6 个维度开展了问卷调查。从学生问卷的数据反馈来看,高职学生学情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存在知识储备单薄、知识来源单一、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等问题。

三、核心素养对接式的教学实践

(一)着眼概念,探究问题

对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感觉心理学概念和知识抽象难懂,还没入门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抗拒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学家的故事,如希波克拉底、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等,让学生感受心理学的魅力,产生了解心理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用案例导入教学,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学习精神。

案例:“旅游者的气质”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气质量表,组织学生测试并得出数据。请学生通过分组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生活观察,收集关于“气质”的知识。

2.课堂导入。出示丹麦漫画家皮特斯特鲁普的《一顶帽子》漫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请第一组同学情景表演,模拟一下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遇到对方坐到自己帽子上时不同的反应:A.一把揪住对方衣领,讨说法;B.依旧抽烟,面无表情;C.哭泣、伤心;D.迅速提醒对方坐到帽子了,随后利用幽默化解尴尬。以直观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帮助学生理解气质的定义,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看一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把握知识的能力。

3.课堂分析。首先,列举四大名著中四种气质类型典型人物,学生对照分析自己像哪个人物,围绕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其次,将结果发布到探究平台中进行共享与交流,通过对张飞(胆汁质)、武松(多血质)、唐僧(粘液质)、林黛玉(抑郁质)的了解,加强对气质四种类型的理解掌握。再次,学以致用分析评价同伴的气质:胆汁质的人脾气急躁,做事风风火火;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粘液质的人沉着稳重;抑郁质的人细心谨慎,敏感孤僻。最后,学生探讨交流所观察的气质类型分析得正确与否。在积极的讨论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

4.课堂延伸。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给出苏格拉底的格言“认识你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们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气质特征的长处及短处,让学生发扬积极品质,控制消极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教师模拟酒店场景:假设一位抑郁质的旅游者,在入住饭店的房间里,发现饭店床单有污渍,想想会发生什么情况?这种设计既把课堂的情景延伸到了课外,也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让学生在分析了气质类型的表现后,继续说出不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表现。教师再提出探究式问题:如何针对旅游者的气质提供满意的服务?引导学生通过“讲一讲”“做一做”,选择不同气质类型人物进行扮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突破难点,学生掌握了不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接待技巧,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微课,质疑解答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传授。如“心理行为的动力特征”章节,学习“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旅游服务心理”章节学习导游如何有效地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导游日常的工作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问题后开展小组讨论,了解旅游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能让旅游者满意的只有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服务,导游服务人员要掌握不同特征旅游者的接待方法和接待技巧,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修养和能力素质,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未来的职业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创设,知识链接

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必须结合整个旅游过程,才能把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晰、易于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情景模拟方法能较好地化难为易,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进行类比或反向联想,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情景模拟的形象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如何对旅游者鉴貌辨色”章节,笔者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连云港一日游”模拟情境,学生自编自排自演,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处理旅途中出现的情况。在情境表演中,学生们用诙谐有趣的表演,展示了同一个旅游团里不同性格的旅游者形象,如“急躁型”与“忧郁型”旅游者在一起,出现“急惊风与慢郎中”的尴尬局面;“急躁型”与“急躁型”旅游者在一起,出现争吵不休的局面等。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满足游客需求的根本途径是要将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懂得了导游员的出色表现是旅游者产生愉快、信任心理的重要保证。

(四)素养培育,反哺社会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回归生活、贴近生活,以实战为契机,检验巩固所掌握的旅游心理学知识。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公益实践活动,如走进连云港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化身讲解员,为来客进行讲解和志愿服务,向公众讲解馆内陈设和连云港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出行,助力港城创文。走进高新区花果山大道星海湖公园,化身环保志愿者,拿着垃圾袋在湖边捡拾垃圾,呼吁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争当文明践行者;走进花果山、孔望山景区,化身导游员,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开展通俗易懂的义务讲解,展现连云港导游风采,展示景区自然人文魅力,增强文明旅游的意识,用实际行动助力文明旅游。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从知识层面扩展到生活实践、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认同及人际交往上,极大地促进了生生及师生之间的情谊,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旅游者心理学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气质类型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北京市通州区3~6岁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及气质维度特点分析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