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中职历史教学探析*

2022-02-28潘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课标学科中职

潘俊

2020 年2 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 版)》(以下简称“课标”),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历史上的第一个历史课程标准,是指导中职学校历史课程建设的权威文件,标志着历史正式成为中职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对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1]。笔者拟基于课标对中职历史教学应然状态、存在问题和适然之策作探讨。

一、中职历史教学的应然状态

(一)在“学标”中坚定课程使命

课标作为国家层面颁发的中职历史课程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承载着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使命,规范中职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保障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各级教研部门、广大基层职业学校应当深入学习课标内容和要求,深刻领会开设历史课程的重大意义,坚定历史课程的使命和职责。

课标指出,“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在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中,历史教育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以独特的学科优势发挥着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按照课标的规定,将历史课程列入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规范历史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发挥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在“贯标”中推进课程建设

课标不仅秉持了普、职教育基本一致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而且在课程结构、内容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贯穿了“类型教育”的要求。基于这样一份总规划性质的课程标准,中职学校需要在贯彻标准过程中切实提高历史课程建设质量。课标第二部分中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这五方面素养要求贯穿在课程结构、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全面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孤立、僵化理解和实施。

课标详细编排了学习内容,作为课标具体落实人,任课教师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要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注意中职历史内容与初中历史衔接,使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帮助学生先梳理、吃透中外历史的基本脉络,对中外历史时空建立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素,以此来推动中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在“用标”中提升教学实效

国家层面“建标”为中职历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标”“贯标”是课标在基层学校落地落实的前提,最终,“用好标准”才能发挥课标在历史教学中的基础作用。而要“用好标准”,关键在教学实施和学业评价两个环节。

首先,树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首要追求,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评价等,既要注重对单一核心素养的专门培养,也要注重对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科学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主旨[2]。其次,注重历史课程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将专业知识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甚至依托专业教学情境,在学生熟知的场景中教学历史知识,形成育人合力。最后,实施多元化的教学。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单纯的语言信息传递形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探索适合的多元化教学。

二、中职历史教学的实然透视

(一)学校重视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随意对历史课的课时进行缩减,甚至中途取消历史课的现象;历史课程选用的教材随意性较大,还存在严重老化的问题;中职历史教学缺乏研究氛围,教师探索教法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得不到有效激发。

(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中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单薄,而且缺乏学习动力。历史课程学习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学生会感到乏味。同时,学生、家长在初中阶段就将历史课作为“副科”,到了职业学校,这种观点更会强化,使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师专业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师学历对口率较低,普遍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教历史课的现象。历史教师教学动力不足,认为历史“课程价值感、成就感”不高,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认为“既然基础差,就只能灌输”,回避教法创新,使本就沉闷的课堂更加枯燥乏味。

(四)课程建设水平较低

中职历史教材内容滞后,目前中职学校的历史课程尚未使用全国统编的、与课标配套的教材。已有教材的内容体系不符合学生实际,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历史学科专题式知识架构。同时,比起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历史课程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相对较少。

三、提升中职历史教学的适然之策

(一)课程定位精准化

历史课程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首先是“必修”,其次是“各专业学生必修”,这样的递进强调,彰显了历史学科在中职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广大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学和课程管理中,要按照课标要求,开足历史学科课时,并将历史列为“考试”科目;挖掘、彰显中职历史全课程内容、全教学过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历史发展脉络,科学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切实提高学生历史学业水平。

(二)师资建设专业化

课标的落实、课程的实施,关键环节在一线教师。首先要配齐中职历史课程专任教师。课标要求“学校应按规定配齐合格的专任教师”,数量充足、专业背景匹配、资质达标,这是“配齐”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底线。其次要提高教师适应教学要求的能力。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能力。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专业学科知识、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具备善于学习各类有益知识、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另外,作为中职教师,还应具备对学生进行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主旨化

中职历史教学的主旨除了提升历史文化素质外,还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和职业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高站位的主旨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形式支撑,要求在教育价值、现实价值和知识价值之间寻找切合点[3],要求任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适切性的教学内容。

课标规定历史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内容,“拓展模块”是在基础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开设的选修课程,这是课标的一大亮点,也是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专业认知能力的检验。这样的课程结构组合,既体现了高中阶段公共基础课程的普遍要求,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促进个性发展、增强职业意识。

课程内容主旨化还体现在所选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内容要体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要与初中历史衔接,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要体现时代性,适当吸收史学研究和考古发掘的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教学方法生本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本化”是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应有之义。首先要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统历史教学往往以记忆、理解为出发点,要走向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质。其次要注重历史课程与专业学习的融合。专业是学生将来安身立命的可能依托,课标强调“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最后,要认识到历史是研学课程的重要“蓝本”。可以利用所在地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地方民俗馆等历史遗存组织现场教学,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中职生课余时间相对宽裕,非常适合课后利用数字化资源自主开展在线学习。教师也可以优选一些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或者制作知识难点的微课,编制电子媒体教材,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打破同学间、师生间交流障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4]。

(五)教学评价全程化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要通过教学评价来检验,中职历史教学评价能否发挥正向的“指挥棒”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将评价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能否将评价放在知识处于生成状态或应用状态的情境中,能否将评价点落在产生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土壤”之中[5]。历史学习的评价要结合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系统收集,并科学分析、处理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信息,准确判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要借助合适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运用信息技术,科学掌握学生的全过程学习状态。

评价要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秉持素养立意,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要评估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心智状况,要强化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做事过程的测量和评价,这也是全程化评价的职教诠释。

要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效用,通过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给予学生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考核与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标学科中职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超学科”来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