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
2014-11-28谭雪晴
谭雪晴
快乐感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1],表示个体较少地感受到生活事件的压力,正性情感多于负性情感。已有研究表明,神经质对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均有显著影响[2]。外向性不仅直接影响快乐感,还通过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快乐感给予间接影响[3]。本研究将综合神经质与外向性两方面的特征,从气质类型的角度考察农村大学生的快乐感体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湖北某高校69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有效被试为640人。其中农村大学生498人,城镇大学生142人;男生182人,女生458人;平均年龄(20.77±1.25)岁。
1.2 方法
1.2.1 Diener 编制的快乐感量表[1]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维度共14个项目,采用7 级计分。分数越高,说明正性情感或负性情感体验越强烈。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1,0.80。正性情感题目计正分,负性情感题目计负分,二者的总分作为快乐感的分数。
1.2.2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4]
由钱铭怡等人修订,共48 道题,由外向性、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4个分量表组成。本研究选取了外向性、神经质两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5,0.77。根据艾森克的气质理论,形成4 种典型气质类型。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χ2检验。
2 结果
2.1 农村大学生的气质类型特征 χ2检验发现,农村大学生4 种气质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质最多,其后依次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为进行比较,对城镇大学生的气质类型也进行χ2检验,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血质最多,其后依次是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农村大学生多血质气质类型明显比城镇大学生少。见表1。
2.2 农村大学生气质类型的性别差异 对性别、气质类型进行列联表分析,发现气质类型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0,P<0.05]。进一步做分离χ2检验,结果表明,男生4 种气质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血质最多,其后依次是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女生4 种气质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质最多,其后依次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见表2。
2.3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气质类型农村大学生的快乐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15,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多血质学生快乐感最多,显著高于其他三类;抑郁质学生快乐感最少,显著低于其他三类。见表3。
表1 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n(%)]
表2 农村大学生气质类型的性别差异[n(%)]
表3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s)
表3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s)
将快乐感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前27%和后27%作为高快乐感组和低快乐感组,其余为一般组。进行快乐感、气质类型的列联表分析,结果表明快乐感类型与气质类型相关(χ2(6)=111.113,P<0.001)。进一步对4 种气质类型在高低快乐感组中的差异进行χ2检验表明,低快乐感组中,抑郁质显著多于其他气质类型;高快乐感组中,多血质显著多于其他气质类型。见表3。
3 讨论
3.1 农村大学生的气质类型特征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多血质气质类型明显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少,与以往研究结论有共同之处[5]。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具有先天基因成分,但也具有可塑性,可受环境、时间影响而被塑造。不过,环境变量对气质的影响是有限的,某些环境变量只影响某些气质类型,对其它则不产生较大影响[6]。本研究中多血质类型的生源差异大,说明生活环境对多血质气质类型形成有一定影响。
3.2 农村大学生气质类型的性别差异 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群体中,男生多血质气质类型明显居多,而女生抑郁质气质类型明显居多。以往研究证实:性别对大学生气质倾向无显著影响[5-6]。之所以出现不一致,可能与调查对象不同有关,本研究选取的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农村大学生。此外,测量工具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深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 对4 种气质类型农村大学生的快乐感差异比较发现,多血质学生快乐感最多,抑郁质学生快乐感最少。多血质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他们更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寻求利用社会支持,积极应对问题,从而减少消极情绪体验,增强快乐感体验。而抑郁质学生性格内向,虽踏实稳重,观察敏锐,但不善交际,优柔寡断,敏感脆弱,正性情感少,快乐感少。尽管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以往研究已发现:某些气质类型的人较另一些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更容易引起不健康的心理。比如,抑郁质与学习焦虑水平有极显著性相关[5],抑郁质学生社交焦虑的检出率最高[7],各种心身症状最多[8],生活满意度最低[9]。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对有抑郁质倾向的农村大学生给予关注,引导他们挖掘气质类型中对自身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方面,减少或克服负面影响。鼓励他们发挥善于思考的优势,主动与人交往。同时,激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适应性,体验生活的乐趣。
[1]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98-103
[2]李中权,王力,张厚粲,等.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0,3(1):165-167
[3]安芹.外向性与快乐感相关变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25-228
[4]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5]陈明琴,刘发勇.高校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1):48-51
[6]贺红,李祚山,邵方.重庆市大学生气质特征调查及教育对策[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77-79
[7]汪隽.357名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气质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0,24(7):500-501
[8]于琪,刘惠军,翟德春,等.不同气质类型医学生应激状态下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04-105
[9]赵静,孙宏伟,赵建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7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