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27徐晓艺
徐晓艺
(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社会中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心源性猝死”“肥胖症”“颈椎病”等病症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高等医学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储备、输送医疗人才的高等学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调查与分析近几年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发现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对医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及我国医疗领域整体的健康素质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摆在所有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路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电子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以“医学院校”“路径”“体质健康”为关键词检索,搜集相关文献、大量阅读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效度。问卷的效度检验运用专家法,设计《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调查(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由问卷的内容设计和问卷的整体设计2个题项组成,设定的评价等级为非常合适、合适、基本合适、不合适、非常不合适5级,于2022年6月15日联系4位本研究领域的专家,通过微信和邮件2种形式发送评价问卷,并于1周内得到反馈。对问卷的内容设计4位专家的评价为:1位认为非常合适,3位认为合适;对于问卷的整体设计4位专家的评价均为合适。(2)问卷的信度。信度检验运用重复测试法进行检验,在距第一次发放并回收问卷间隔15天后,再次向参与第一次测试的50位学生发放相同的电子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R=0.87,符合可信度要求。(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以皖南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蚌埠医学院5所高等医学院校的2018~2022级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委托5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微信群共回收电子问卷(每个IP地址仅能填写一份)573份,剔除无效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535份,有效率为93.4%。
1.2.3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 19.0、问卷星将收集来的有效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基本情况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分析,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2.1.1 身体形态指标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可以反映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通常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
由表1可知,医学院校大二学生的BMI合格率最高,占比96.55%,大三开始合格率逐渐降低。这与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成正比,高等医学院校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体育必修课,随着大三、大四、大五年级医学生体育锻炼次数减少,医学生的身体代谢率降低、肥胖率增高。
表1 2018~2022级高等医学院校学生BMI统计表
2.1.2 身体机能指标身体机能指标指肺活量,肺活量是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表2可知,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肺活量大二时及格率及优秀率最高,及格率占比94.83%,优秀率占比7.76%;大三开始逐年呈下降趋势,大五及格率及优秀率最低,及格率占比52.63%,优秀率占比仅1.75%。究其原因主要为:大一、大二期间医学生能够接受有组织的体育课堂教学,大三、大四、大五由于学校安排的见习及毕业设计,没有体育必修课,因此医学生的锻炼时间减少,从而导致部分医学生的肺活量降低。
表2 2018~2022级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肺活量统计表
2.1.3 身体素质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包括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m跑(男)/800m跑(女),是速度、耐力、柔韧、平衡和灵敏的一个综合表现。在反映学生速度素质的50m跑项目中,大二、大三的医学生及格率及良好率有所增加,但是优秀比例有所下降;立定跳远是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协调力的运动,大二年级医学生立定跳远的及格率最高,大三开始及格率有所下降,不及格率在大五年级达到最高,占比56.14%;1000m跑(男)/800m跑(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在大二的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大三逐年下降;坐位体前屈是检测学生柔韧素质的项目,大二、大三年级医学生的及格率最高,分别占比91.4%、93.2%,但是优秀率从大二开始逐年降低。(表3)
表3 2018~2022级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统计表
2.2 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
2.2.1 主观因素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体育健身意识薄弱。由表4可知,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应付体质健康测试,占比61.87%;其次是为了缓解压力,占比41.87%。这个结果表明大多数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没有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表4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多选)
(2)体育价值取向缺失。价值取向是主体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矛盾、取舍、冲突时坚持的立场及态度,价值取向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培养拥有较高医学专业素养人才的基地,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医学生从小就被灌输着文化课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的思想。通过调查得知,在影响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众多因素中过多的医学课程,压力大的因素位列第一,占比76.07%(表5)。医学生一方面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就业压力,因此大多数医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增强体育锻炼中更倾向于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面对非专业课上往往采取应付态度。
2.2.2 客观因素其包括三个方面。
(1)体育文化环境陈旧。体育文化环境主要来自人类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包括社会体育文化环境、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和家庭体育文化环境,大环境对人类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由表5可知,有66.54%的医学生认为体育不重要,29.16%的医学生还没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喜欢运动。高等医学院校是从事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中医、西医教育的大学,此类大学针对性较强,是专门为国家培养专业型医学人才的基地,此类院校对于医用的医疗设备、实验室、医学器材等投入较多,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的相关设施投入较少,尤其是体育宣传的设施及体育相关影音图书资料等,此外,学校的体育课程大多也以实践为主,理论课时严重缺失,这不利于医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导致多数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利于身体健康的层面上。
(2)体育运动场地匮乏。由表5可知,有44.11%的医学生认为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是缺少锻炼场所,完善的体育场地是进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能基本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需要,但是无法满足医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医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与匮乏的体育场地设施间的矛盾愈发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生锻炼的自主性,减少了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影响了医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表5 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多选)
(3)体育运动类App单一。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针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利用相关运动类App监督医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但目前市场上包括高校使用的运动类App大多以跑步为主,只能较为单一地提高医学生的心肺能力,对于其他身体素质锻炼作用较低。
2.3 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
2.3.1 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高等医学院校可通过周末开展体育相关讲座与报告,加强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通过观看体育赛事、优秀运动员范例,培养医学生的体育鉴赏能力,在医学生享受感官愉悦的同时,提高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培养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2.3.2 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体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通过体育课可以培养医学生正直、韧性、和谐、关怀、责任等精神。通过团队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团结意识,通过观看国家体育赛事可以增强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医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组织医学生参与、观看各类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激发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医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思想上入手,医学生才会逐渐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3.3 创新体育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部分学校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众多高等医学院校更关注的是本学科建设、师生的科研成果等,缺少对体育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导致体育文化被边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体育社团、俱乐部,将体育教育延伸至课外,还可以定期地与兄弟院校进行友谊赛,使医学生通过近距离参与、观看比赛,感受体育精神,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3.4 保障体育场地设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是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投入,为医学生提供相对完善的体育锻炼器材,加强对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和利用,发挥利益最大化。体育场地资源有限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对体育场地要求较低的体育项目,如武术、健身气功等。
2.3.5 建设健全运动类App高等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医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模式,高等医学院校可通过每学期的体质健康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运动类App,将每个医学生的体测数据导入,进而针对性地对医学生提供可选择性的项目,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校还可以在运动App中增设服务体系,方便快捷地为医学生提供场地预约及场外指导,为有需求的医学生开具运动处方等。
3 结 论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不仅仅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基地,还应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医学生重视体育教育和文化建设,培养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国家、学校的双重重视,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保障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建设健全运动类App,才能帮助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