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的纾困策略
2022-03-06陈叙,刘露
陈 叙,刘 露
(1.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通过教学改革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富有逻辑性、系统性和衔接性,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在改革后取得显著成效,逐渐从传统的“技巧教学+体能训练”向以健康习惯孕育为基础,运动技能与专项体能协同提升的全新教学范式升级。然而,从整体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来看,却呈现碎片化、狭隘化和同质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缺少对运动项目文化和背景知识的传授,教师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原理、达到的效果和益处的解析不到位,过于成人化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无味,教师难以与小学生形成情感共鸣。
情境式教学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赋予小学生合适的情境角色而使其获得身份认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创设愉悦、和谐和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以一种小学生能够快速接受的方式进行施教,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广播操、田径、足球、跳绳等运动中辅以图片、音乐、影像为背景或传播载体,讲述运动项目的历史由来、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人物故事、各运动项目间的内在联系等,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思路增强感知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感受运动之美和健康的重要性。
1 情境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其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1.1 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让·莱夫(Lave)和爱丁纳·温格(Wenger)提出,自1993年被教育研究学者重点关注后,该理论便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从教育实践的场域空间看,“情境认知”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具有情境性,即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静态抽象概念,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出的一种动态组织系统,因而“情境认知”的研究重点在于将视角从单一认知主体转向认知主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及认知主体在这种环境中的活动参与和互动价值。“情境学习”要求学习者在不同的“实践共同体”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以获得身份认同,其要义等同“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莱夫和温格在其著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实践共同体”一词,这与“情境教学”息息相关,它是指依据目标精心设计情境,赋予小组成员合适的角色,使其通过角色饰演明确责任与使命以提升对共同信念及共同利益的认知境界,同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主张知识体系化和学习情境化,鼓励学习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基于现实由他人设定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或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1.2 情境式教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情境式教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包括以下3个方面:(1)情境式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自我认知的建构者和塑造者,而体育教师是运动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具有主动权,对运动知识的求索不再局限于“被动获得”,更多考虑知识是否满足自我发展需要。(2)情境设定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情境素材根植于社会现实,情境设计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小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情境并扮演适当的运动角色,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或以独立思考或以协商合作的方式,运用知识点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诚然,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其在元认知水平上不断否定自我、创造自我的过程,启发小学生积极思考与想象,在此过程中小学生逐步实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进阶,从而生成具有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人格和品质。(3)情境式体育教学亦是小学生高阶思维、运动能力及体育品德从抽象化到可视化的场域载体,通过角色担当可以显化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积极进取和挑战自我等体育美德。综上,小学情境式体育教学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渲染体育课堂氛围,小学生通过运动想象和体验运动过程培养运动能力,对小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体育运动学习、建构体育知识、涵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健全人格大有裨益。
2 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的困囿
2.1 应试教育理念推崇“分数至上”
从现有教育体制与教学环境来看,“应试教育”仍是情境式体育教学在小学开展的束缚。应试教育下的中、高考体育目标与学校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存在冲突。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将考试的权威性推崇到极致的标准化考核理念中并加以在中考体育中实施,学生普遍认为体育和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一样,有其制度化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最终目标是在考试中展现较高的水平和较好的成绩。这种观念使“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体育科目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高分即优秀”的体育观念深入每一个小学生甚至家长的思想。在分数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推崇下或者分数区分度不足的心理驱使下,体育的功能与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而造成小学情境式体育教学未从根本上得到学校的支持。
2.2 情境式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的制约
小学生是体育运动风险高发、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运动安全是困扰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而情境式体育教学受特殊场地、人物等的限制会大大提升小学生的运动风险。运动风险源自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身体动作的不确定性,由于固有风险与体育运动相伴而生,无法凭借外界力量完全消弭。因此,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实施情境式教学之前,首要考虑的就是教学中的这一情境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运动安全要求、是否能够确保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得到最大保障。由于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学校在实施包括情境式体育教学在内的素质教育前,往往会因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而放弃某些特殊教学方式。
2.3 应试教育目标与情境式教学内容存在冲突
小学情境式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在开展小学生素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情境式体育教学除了按照体育的标准化考核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案外,还在体育课程中设定了特殊的、能展现小学生素养和精神风貌的特殊体育场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团结友善、积极进取、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情感体验。然而,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应对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与情境式体育教学的内容大相径庭,如此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教育模式会因其僵化刻板的考试形式,使小学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参与体育运动,进而生成厌恶情绪,小学生在如此考试需求的压迫下会产生“被动参与、实际无益”的效果。
2.4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从体育教师层面看,情境式体育教学强调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因此,小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一旦体育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或体育教师未能扮演好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及时纠偏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在固有风险发生时未能及时实施专业救助,极易对小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从小学生层面看,小学生顽皮的性格会影响情境式教学的有序开展,如果体育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设计,体育课堂会失去原有的良好秩序,而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3 小学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的纾困策略
3.1 完善情境式体育教学的基础保障
从人的全面发展观出发,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拼搏向上、敬畏规则、团队精神等品质,实现良习养成、身体强健等目标的重要阶段。健全完善的基础保障是各个学校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在义务教育中的小学阶段,为保障情境式体育教学开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体育教育基础保障进行“再完善”。(1)国家应制定小学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的标准和办法,在保证体育课“开足开实”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开展情境式体育教学,提升体育在学业中的地位。同时,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2)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定期检查关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命安全,学校要保证情境式体育教学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的安全,定期对相关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3.2 强化体育教师情境式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
情境式体育教学中主体活动的场域即情境是由体育教师设计的,情境创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式体育教学的关键一步是体育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因此,体育教师要正确把握情境式体育教学的核心内涵,更新教学理念。首先,传统的、惯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及唯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等已不适用于新时代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小学开展的情境式体育教学应该能够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其次,厘清情境式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而非阶级性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重新定性自身角色和地位,实现从知识占有者、灌输者向分享者、引导者进行角色转变。此外,体育教师直面小学生的成长诉求,树立以小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体育教学中的角色互动,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3 增强体育教师情境式体育教学的能力素质
情境式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情境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将某一情境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以“丢沙包”为例,小学生可以作为“士兵”的角色,沙包可以充当“手榴弹”,塑料筐作为一场战争的“攻击目标”,那么,小学生的目标就是要将沙包丢进塑料筐中,小学生会切身感受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体育教师在这一情境中,要将包括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在内的所有动作、行为贯穿到整个情境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情境式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动作是否符合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对多个情境进行比较,选择最能表现体育教学内容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情境,这样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3.4 因地制宜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情境式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特色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个性赋予不同的角色担当。所谓“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形风貌和民风民俗各具特色,即便同一城市,市区与农村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情境体育教学活动,突破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钳制。例如,黑龙江省的学校可以打造校园冰雪运动主题体育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学校可以开设“抛绣球”等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题的体育课。教师通过创设蕴含地方特色文化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以实现在角色参与与互动中,培育小学生的运动能力,锻炼小学生学习的高阶思维,塑造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思想品德,为服务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