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的意义、特点与方略

2022-02-26马智勇张琳琳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管理工作学校

马智勇 张琳琳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的意义、特点与方略

马智勇 张琳琳

[淮阴工学院]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具有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学校政治安全防线、推进学校建设法治化和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等重要意义,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明显的艰巨性、综合性、群众性和政策性特点,因此,高校安全管理干部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策略,努力做到透彻了解上级部署要求、深入掌握实际情况、大胆反映现实问题、增强自身素质能力、主动担当作为和敢于抓好责任落实。

高校;安全管理;方略;对策;国家安全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资源、传播科学知识、提供科技文化服务的组织,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而安全管理则是高校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高校安全管理一般指,为了学校和师生安全,运用管理原理和方法,行使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合理有效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从而实现安全稳定动态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活动。[1]通常情况下,高校安全管理内容涉及维护稳定、治安管理、反恐防暴、消防管理、实验室安全、生产安全等多个领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国际国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安全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高校内部各种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多发频发态势,诈骗偷窃、自杀自伤、打架斗殴、火灾爆炸等事件时有发生,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也给社会安全稳定造成沉重压力。

一、高校安全管理的意义

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重新审视高校安全管理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政治安全防线、推进学校法治化建设与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局面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尤为必要。

(一)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举措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高校里存在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物质资源、科研项目和信息情报,具有人才集中、信息密集、政治敏感、社会影响巨大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国内政治形势的“稳压器”、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主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维和方法,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维护师生利益、保护科技文化资源不受侵害和学校安全稳定,对于促进总体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证高校政治安全的坚固防线

当前世界大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3]国内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改变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破坏活动从未停止,反华渗透不断加剧。他们不断变换手法拉拢腐蚀高校师生,千方百计在文化教育领域寻找和扶持“内应力量”。大学生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目标,高校已成为我国反渗透、反颠覆的前沿阵地。面对严峻的形势,高校只有不断加强政治性事件预防工作,及时消除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坚决防范打击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活动,才能确保高校政治安全防线牢不可破。

(三)推进高校建设法治化的基本途径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各级党政机关和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4]以此为指引,法治建设已成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也对高校安全管理领域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规定,所以将安全管理作为深入推进高校建设法治化的基本途径具有显著必要性与可行性。借此,高校可以加强师生员工法治观念、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习惯的培养,逐步形成防范安全事故、保障学校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四)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安全管理虽然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但却对中心工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安全管理举措,就不能有效抑制和消除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并将各类安全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势必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从而使高校全局事业发展受到阻滞。事实证明,高校唯有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做好安全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学校公共安全和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确保高校长期安全稳定的局面。

二、高校安全管理的特点

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深刻变化,社会和师生员工对高校安全工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内容、方式和导向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工作任务更具艰巨性

目前,高校多校区办学比较普遍,而且师生员工数量多、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重点部位集中,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从防范对象看,高校既要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不法分子的渗透与破坏,又要防止内部人员损害学校安全稳定的行为。从管理范围看,高校的任何单位、任何部位、任何人员、任何工作都需要纳入安全管理工作范畴之中,不允许有空白地带和漏管环节。从时空要求看,高校安全管理是“全天候”的工作,任何季节、任何时段都是关键,必须做到时时抓安全,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懈怠。

(二)工作内容更具综合性

高校安全管理范围涉及内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个层面,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点。从内容上讲,需要将思想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基础建设等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安全管理整体。从力量上讲,需要学校与各二级单位上下联动,各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安全管理合力。从辐射面上讲,既要做好学校内部风险隐患的防范工作,又要防范外部不良因素对学校的影响,亟需学校、政府、社会、家庭等相关方联防共治,形成安全防护网络。

(三)工作方式更具群众性

毛泽东指出:“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5]习近平强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可持续的运作机制。”[6]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事关每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千万家庭的幸福。高校唯有广泛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逐步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有利环境,不断增强大家的安全感、幸福感。

(四)工作导向更具政策性

及时解决和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与违法违纪问题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问题和矛盾的处理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和政策导向。例如,对于违法违纪案件事故的处理,一方面要防止单纯的“以罚代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把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责任当作一般违纪问题进行内部处理。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分清群众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对前者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进行教育转化,力求处理一个、教育一片;对后者就要运用法律手段断然打击,绝不网开一面、下不为例,做到既突出政策的导向性、政治性,又确保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

三、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方略

为应对新挑战、新问题,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主动权,高校安全管理干部应当增强工作主动性、预见性,主动探索新方法和新策略,发挥安全稳定主力军作用。

(一)努力吃透“上情”

一般而言,学校安全工作的“上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原则和立场;二是国家法律法规,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尺度;三是学校领导班子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意图,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向。由于高校的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安全管理干部如果对“上情”理解不透彻,在遇到对人、对事的处理时很可能会偏离正确方向,甚至不良社会影响。只有吃透“上情”,所提的建议和事情处理结果才能符合政策要求与上级的意图,才能使重要问题得到精准稳妥处置。因此,安全管理干部要认真学习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中心工作,多向学校领导汇报请示工作,逐渐养成善于分析形势、解决难题、把握局面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掌握吃透“上情”的本领。

(二)切实掌握“下情”

所谓“下情”,即高校安全管理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好安全事故风险预防和化解工作,通常要掌握四方面情况:一是精神异常、性格偏执、社会关系复杂、有非法行为经历等重点人员的活动轨迹;二是实验室、危化品库房、图书馆、食堂等重点部位日常风险隐患发生情况;三是各部门、单位的安全组织是否建立、工作机制是否健全、管理作用能否发挥;四是与学校安全稳定相关的社情民情等外部环境情况。若要切实熟知下情,安全管理干部平时应做到三勤:第一,脑勤,勤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多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防止出现“事先没想到、有事吓一跳”的情况;第二,嘴勤,经常深入到各单位、场所讲安全政策、讲防范知识,开展安全教育,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敲警钟。第三,腿勤,经常到安全工作重点单位、重点区域查苗头、查隐患,做到对学校具体安全情况亲知、真知、深知。

(三)大胆报告实情

现实中,部分安全管理干部认为如实向上级报告存在的问题就是自我否定或揭别人的“疮疤”,因而通常报喜不报忧或者避重就轻。然而,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大胆报告实情是对高校安全管理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能向学校领导封锁真实情况或者弄虚作假。事实上,学校领导也最希望安全管理干部讲真话、报实情。只有如此,才能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彻底地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保障学校长期安全平稳发展。为此,安全管理干部应坚持事事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原则,主动克服报喜不报忧、以偏概全抓“牛角尖”、平时不揭短事后算总账等错误倾向,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直面问题、大胆揭短亮丑。

(四)善于磨练“真功”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提高的高校安全需要,安全管理干部要注重锻炼提高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一是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高度关注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新发展,着重关注高校安全情况的新变化,善于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认识问题,从社会大背景和高校建设全局分析形势、掌握动态,从相同的声音中辨别出杂音、识别出影响安全稳定的苗头,及时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牢牢把握安全工作主动权。二是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高校安全管理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具体来讲,要经常深入师生之中,深入教育教学和服务保障一线,切实摸清师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安全问题的症结,从深层次上分析原因、总结思考,取得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成果。三是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安全管理干部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处理的事、难对付的人,所以要注重在实践中练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本领,一旦遇到棘手问题能够大胆控制局面,妥善解决问题,切实为学校分忧排险。

(五)主动担当作为

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工作复杂多变,安全管理干部要树立勇于担当作为的意识,掌握主动性,下好“先手棋”。第一,认清高校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不断增强安全管理措施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主动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设定新目标,获取新资源,探索新方法,创立新机制。第二,超前分析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把视角始终放在问题的前沿,从各种不安全现象中发现深层次矛盾,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和安全工作发展的策略。第三,能禁于未发,在及时准确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主动出击,该疏的做好说服教育,该堵的落实防范措施,该打击的依法断然处置,把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第四,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在动力,主动服务于师生员工,与师生员工站在一起,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积极为广大师生员工排忧解难。

(六)抓好责任落实

从近年高校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分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是导致安全案件与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要不断健全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各单位各层级安全工作责任,加强统筹和督查职能,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细做实。首先,坚持常抓不懈。安全管理工作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不能以临时突击和集中整顿代替经常性工作。安全管理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满足情绪,更不能急功近利、谋求一蹴而就。其次,坚持深入细致。安全管理干部应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深层次问题,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苗头和上级指出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问题原因,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改进工作建议,不断给师生员工敲警钟,力求反映问题更实、解决问题更快。最后,坚持较真碰硬。安全管理干部必须克服处理棘手问题时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当“和事佬”的问题,应坚持运用定期排查、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多搞“回头看”,常杀“回马枪”,做到工作不落实不走人、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以强有力的督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王焕斌.高校安全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2]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N]《人民日报》,2020-04-15(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2.

[4]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做好对外开放大文章[N]《广西日报》,2015-03-09(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8.

[6]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N]《人民日报》,2019-11-04(1).

江苏省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机制研究》(2020SJA1808);淮阴工学院2020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酌情资助课题《高校校园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研究》(2020DJSZC16)。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管理工作学校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推介
关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