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视域下高校德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26王俊杰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书院导师学院

王俊杰

书院制视域下高校德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王俊杰

[沈阳师范大学]

现代书院制借鉴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的管理模式,跟如今高校的德育理念、发展目标、德育内容以及管理模式等结合起来,丰富德育内容,更新德育评价方式,建构多元协同式的德育模式,将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的先进理念更好的贯彻落实到高校发展中。本文通过梳理书院制的历史发展,界定德育概念,在我国高校传统德育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书院制德育内涵和特色进行说明,并指出书院制高校德育模式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力图更好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观念贯彻落实到高校中去,促进高校回归到大学育人为本的初心。

书院制;高校德育;育人模式;对策分析

一、现代书院制下的高校德育

(一)现代书院制德育的内涵

书院制是现如今高校采用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导向,综合能力为重点的新教育管理制度,它是一种以中国古代书院传统为基础,继承和发展古代书院“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理念精神,吸收借鉴国外住宿学院制度的优点,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的大学生德育模式。书院制德育指的是秉持“全人教育”和“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德育的渗透性,强调“正人心”的人格教育,将德育融合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均衡教育中,在书院“家”氛围的环境熏陶下,通过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相长的导学机制、亲密融洽的朋辈和师生关系等各类正式与非形式教育,有效发挥书院学生社区的养成德育功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素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1]书院制的“尊德行”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理念,使得现代书院制成为现代高校针对育人方式的一次积极探索,因为历史底蕴、办学模式、文化特色不同,现代书院制自实行以来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共性、有差别地发展。[2]

(二)现代书院制下的德育特色

1.书院与专业学院相结合育人

书院制推崇全人教育的理念,不但在传统知识方面有所要求,更注重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性、引领型素养方面的培养。因此高校的书院建立专业教师为主导的学习体系,实行书院和专业学院的双重管理制度,书院和专业书院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存在,平行发展各自的优势,将学术研究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专业书院是学生的第一课堂,以“学科为本”,用于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授和学术的研究,专注于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不用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因此更应该将学科知识作为高水准的追求。[3]书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学生为本”,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基本住宿和身心关怀,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对学生的这方面教育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知识性教育,围绕课本理论展开关于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知识学习;第二是通过体验性教育,用实践践行理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非正式教育,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性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切身体验到大德育的氛围。

2.专业与通识教育相结合育人

古代书院制的培养目标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书,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庸才,现代书院制的德育内容更多的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协同作用上体现出来。[4]专业教育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于锻炼学生独立去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通识教育是以人文自然科学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侧重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人文追求,传授给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正确认知。这种结合,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方位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3.学业与生活导师相结合育人

古代书院提倡的“教学相长”成为书院至今发展态势良好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学术造诣、一言一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深深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价值,因此教师的参与度对书院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院采用导师制的方式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课程,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由生活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教育,关照到学生的日常起居,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到达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书院制还实行师生共膳制、师友计划等活动,主张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管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有助于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这种一站式的全员机制,不仅提供给学生更加多元和全面的指导,让学生有了会做学问的能力,还增强了互帮互助的团体意识,更好地进行渗透式教育。[5]

三、书院制德育模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书院功能定位和现实体制机制不相匹配

引入书院的德育模式之后,与原本学院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微妙了,人们预期的两者关系应该是矩形式结构的关系,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相辅相成,各司其职,但在实践过程中和预期却有着很大的差距,书院这一热潮变成一个空有形式的表面化倾向。学院负责的工作是学业上的创新和学术上的探讨,书院负责的是学生们的生活和通识教育,这样看来,似乎界限清晰,分工明确,但是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整体性的,学习、道德、常识等是很难分别进行教育引导的,因此就难以明确地进行一一对应。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虽然冠以某某书院的名称,但实际上,在学院和书院的时间、资源配置上有所冲突时,仍是以传统的学院模式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重视学科建设和学术的深入,讨论室也成为上课的场所,书院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支持,对书院建设的态度也是漠不关心的,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德育发展没有受到重视。

(二)师生对书院制德育模式的适应性有待加强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原本是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进行有效疏导和沟通,但采用了书院制的新管理模式后,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处理应对,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另外,书院属于寄宿式的公寓社区,需要师生共同住宿其中,辅导员需要成为常驻人员,对于有家庭的辅导员来说,就会出现需要克服的诸多困难。推行的导师制,要求导师也要和学生的频繁零距离接触,这对一些研究任务繁重的导师来说,也是一项必须面临的挑战。学生方面,书院制模式下,部分学生也表示出对这种制度的不适应,学生同样兼顾着学院和书院的两种身份,有时候会出现身份上的冲突,并且书院制下的学生需要有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意识,学生能否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地进行学习和道德历练,也是一个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书院软硬设施的不足形成书院特色单一化

一些教育工作者尝试把高校德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是书院制德育模式和其他的传统模式是有所差异的。目前实行的高校大多没有彻底把握到书院的德育思想精髓,书院制实行时间不长,高校书院大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可借鉴的先例为数不多,一些高校难以更新自身的书院理念,大都效仿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模式,所以导致了较单一化的德育方法。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全参照香港中文大学的模式并不能行得通,未结合实际进行的生搬硬套,很容易导致书院德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者融合发展的效果低下。另外,书院的软硬设施的薄弱,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书院德育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多元化方式,使得德育成效滞后。

四、书院制高校德育模式的对策分析

(一)正确对现代书院的定位,增强书院自治性

首先,要正确认识书院的定位,协调好“双源协同”的责任。书院不等同于学院,也不作为二级学院的替代物附属于学院。书院也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是进行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前进式多元探索。[6]书院制的改革关键就在于要明确好书院和学院之间不同的工作与责任,以此保障分工育人的效率。书院和学院之间没有冲突,书院教育的实行并不是对专业教育的忽视,确切的应该说是对专业教育进行更好的延伸和补充。二者的协调可以采用书院委员会与专业委员会的协同责任制,分别管理学业和日常。学院应该更多的是以学科为本,而书院应该以学生为本,协同的推进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轨制。书院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探索自己书院的运行模式,首先书院在结合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理念和标准,应该要以“学生的成长”为重心,发挥自身“非正式课堂教育”的作用,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各书院也要建立自己的职能机构,比如:导师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等等,[7]还应有书院内部展开室内活动的场所,方便可以进行课程和讲座。在导师团队上,要建立一支符合书院多路径培养人才,德才兼备,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的书院导师,通过他们带动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全面构建教育队伍,调动学生对书院建设的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健全书院书记、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整体的思想教育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并在书院里配置一支专门负责书院中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导师队伍,包括除学业导师以外还设有常任导师、社区导师以及导生等生活导师。充分调动在职人员的积极性,做好思想工作,分配好工作份额。为解决书院导师任务繁杂问题,书院可采用以资深教授担任院长为中心,并配置专门的教辅人员和一定比例的兼职导师以及校外导师进行辅助。“学生自治、服务自助”这一理念可以更好地缓解导师人手不够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院开展一切工作的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形成学生社区书院制,建立学生社区党团组织以及学生民主自治管理专题委员会,帮助管理书院的日常事务,引领书院良好风气;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书院内部的设计和创新等,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书院导师团队中除教授以外,书院的管理活动也需要党政的管理干部、学生事务管理专员、心理健康教师、后勤保障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参与,建立全面的教育、管理、服务的书院机制。[8]

(三)构建书院特色文化,加大软硬件阵地建设

书院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每个书院的文化都应该被重视起来,构建出自身的特色。书院的物质文化指的是书院内的硬件设施,例如书院的建筑、设施、绿化等外在的方面,是学生在书院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与教育》中强调,教育必须利用好环境的作用,没有环境就没有教育。[9]因此书院的环境要能够起到既能体现独有特色又要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到书院风气的作用,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应该体现出书院的精气。在传统的书院环境中应该设置多种的活动室,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品位的书院环境。书院精神文化是书院的文化软实力,主要关注学院的学习氛围、文化传承和人际环境。通过学院的名称、院歌和院训,明确一个学院持有的宗旨及理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大面积和高速的优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零散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升整个书院的精神底蕴,形成正向的、特有的精神文化。书院可根据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书院导师的学科专长,举行“一院一品”的活动,即每个书院要创立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品牌要凸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宣扬各个书院的文化理念,促进书院制德育下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1]成宗达.“书院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06):12-14.

[2]温旭.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对现代大学书院制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8):26-30.

[3]曹洁.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4]朱有荣.高校德育内涵解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7):64-65.

[5]王蕊.书院制中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兴义市阳光书院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0.

[6]蒋家琼,丁晨,王思微.我国一流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现状与展望[J].江苏高教,2021,(12):88-94.

[7]曲中林.优化书院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肇庆学院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3,34(1)32-36.

[8]谢建.“大学+书院”共生视域下的通识教育研究——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1(06):34-37.

[9]张晓新,邓洪波.2020年书院研究综述[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5):131-140.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书院导师学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朵云书院黄岩店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V eraW an g
导师榜
白鹿洞书院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