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2022-02-26何春华汪朝杰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劳动

夏 坤 叶 蕾 何春华 汪朝杰

高校后勤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夏 坤 叶 蕾 何春华 汪朝杰

[合肥工业大学]

加强劳动教育是高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后勤部门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挖掘整合后勤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后勤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合肥工业大学总务部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积极探索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机制,以期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劳动课程;第二课堂成绩单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下文简称《意见》),阐明了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指明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下文简称《纲要》),就劳动教育的功能定位、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为推进劳动教育提供了行动方案。新形势下,高校后勤部门应对标学校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充分整合后勤劳动资源,明确育人导向,构建长效机制,优化实施路径,结合时代特征对劳动课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实践育人、劳动育人。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再认识和再出发

中央文件颁布以来,合肥工业大学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的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意见》和《纲要》是高校构建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质素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构建了“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立体化教育教学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广并贯彻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进“两个课堂”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破解的难题。自党中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以来,学校后勤部门以新的战略高度,深入理解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对劳动教育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再出发,切实增强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充分挖掘和发挥后勤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功能,积极构建后勤劳动教育有效途径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实施劳动教育。

二、合肥工业大学后勤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一)建立后勤劳动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劳动教育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后勤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总务部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以制度化的形式推进后勤劳动教育落地落实。设立劳动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和保障工作。在部门内部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校内协调机制,整合党政群团各部门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劳动育人工作格局。

建设育人团队。组建了由总厨师长、园艺师、物业管理和能源管理能手组成的后勤劳动教育指导团队。同时聘请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专家领导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邀请徽菜大师指导厨艺课堂,邀请节能节水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实施目标管理。把劳动教育实施作为饮食、能源、物业三个中心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保证经费投入,加强劳动资源配置,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将劳动教育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项目化推进劳动教育

进行资源整合。对符合学生劳动要求、具有共同实践形式的劳动资源进行整合归并,建设成为现实可用的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从劳动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劳动活动向劳动课程的转变。这种归并和整合是对同质的劳动实践活动的适度集中和质量提升,防止劳动活动的碎片化和低层次开展。

实施项目管理。以项目为载体开发劳动实践活动。依据劳动时间的长短及工作的复杂性,将劳动教育划分为基础和特设两大类。连续开展一个月以上、劳动频次相对固定、劳动内容相对单一的劳动教育项目为“基础项目”;劳动时间较短、劳动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项目为“特设项目”。“基础项目”侧重于服务性劳动,主要内容包括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社区管理、质量巡查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流汗出力、锻炼体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公共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特设项目”侧重于生产性劳动,主要内容包括厨艺培训、物业管理、节能行动等。通过实际的生产劳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能够品味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还引入了五星考评机制,根据学生的实践时长及具体表现,对每位学生进行过程监督和量化评分。

坚持课程导向。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实施需要课程的系统推进。始终运用“课程”的思维、“课程”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目标[3]。按照主题板块精心设计课程实施内容,涵盖劳动工具使用、操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事项为主要框架的劳动技能标准等。增强课程实施质量意识。教学设计上精细处理,着重劳动项目流程化控制、讲解和评估,使项目的每节课程都能体现学习和劳动育人效果。

(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考核评价。学校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总务部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契机和抓手。总务部利用该系统平台,开设了一系列劳动实践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布的项目,线上下单,完成申请、发布、选课、记录、认定的全流程和信息化管理。课程模块明确目标导向,细化项目标准,通过记录客观数据、评价现实表现、分级认证技能,全面记录并评价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经历和成果。

教学效果评价。总务部高度重视劳动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监督,专人负责系统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设计,不仅规范了劳动课程,同时也集成了数据分析、评价交流功能。利用系统的智慧管理智慧分析功能,形成课程实施统计分析报表,阶段性工作分析报告,加强对精品项目质量、项目目标达成度、学生兴趣分布等进行智慧分析。搜集整理学生反馈意见,基于反馈意见进行诊断分析,改进教学环节设计,提高教学实效[4]。

激励机制优化。为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在已经建立的劳动成果星级评价的基础上,对参与劳动的学生开展“公益服务之星”“斛兵小工匠”“劳动能手”等一系列评优评先工作,强化激励。在校园网、校报、微后勤等校园媒体,进行先进事迹宣传,分享劳动体会,营造劳动育人氛围。对劳动强度较大的服务性岗位,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对项目指导老师,根据指导项目的复杂程度进行工作量认定,作为指导老师年底考核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表现突出的老师给予绩效奖励。

三、高校后勤实施劳动教育的思考

(一)实施劳动教育要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后勤部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加强劳动育人使后勤部门在原有的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活动育人的基础上,进入了具有专业教育性质的劳动育人的新阶段。劳动育人赋予了后勤部门更重要的育人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整合高校后勤队伍实现专业化发展,提高专业化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要准确辨析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功能、目标,全面把握对高校后勤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明确高校后勤劳动育人的基本原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析后勤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主动投身到劳动育人这项工作中,用好思政教育这一法宝[5],理论结合实践,为每一位在校学生注入劳动者的精神之魂,让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收获幸福,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二)实施劳动教育要健全机制模式

高校后勤部门要构建后勤劳动教育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等基本运行体系。积极推进建立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完善劳动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加大劳动教育资源统筹整合,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后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后勤学院,发挥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劳动育人功能。

要主动适应后勤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必然趋势,开发具有现代后勤特色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后勤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建设和考评体系。注意探索把高校后勤的劳动新形态、新业态开发为劳动教育项目。推进高校后勤现有劳动育人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入发展,总结提炼高校后勤劳动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

(三)实施劳动教育要加强师资建设

劳动教育的实施,师资是关键。要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招募多元化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后勤部门要适应新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劳动教育师资建设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教师既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又能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根据后勤劳动的特点,着力加强后勤劳动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专门培训。

要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和任务,深入分析劳动教育师资的能力特点,设计出高校后勤劳动师资培养的有效模式。探索符合以实践型、技能型人才为主体的高校后勤劳动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构建高校后勤劳动师资的胜任能力模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推进阶段,要探索加快高校后勤劳动师资建设的应用策略,为推进后勤劳动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提供初步经验。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2- 04-07].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 content_549597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2-04-07].http://www. moe.gov. 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刘向兵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4]梁樑,陈翌庆,于宝证.能力导向一体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5]王双佳,赵成知,王运生,罗昊.新时代高校后勤与劳动教育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82-84.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2021 年重点课题《高校后勤劳动育人功能、模式、途径与效果研究》(项目编号:ZDKT2021008)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热爱劳动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