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探赜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2022-02-26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人力资源职业

代 锋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资本要素投入中的第一资源,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增强人力资源高附加值的内在属性,就必须不断提高凝聚在人力资源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重视对人力资源持续不断的开发。在所有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中,加大对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力度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形态,除了在国家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教育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助推器效应之外,在促进和推动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中也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义和主要途径

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运用科学的方法挖掘和激发人力资源潜能,采取人性化的措施促进、提高和革新凝聚在人力资源身上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因素,并且通过搭建弹性平台和科学配置保障所有的人力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与职业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而言,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各有倚重,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1.1 培训与教育开发

长期以来,完整系列的教育经历和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活动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形色各异的培训活动贯穿于人力资源职业生涯始终,在全面分析人力资源需求、明确人力资源提升目标、科学划分人力资源层次基础上开展培训活动,实际上是针对与人力资源正在从事的职业和工作成就相关的学习体验,是立足当下工作成果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人力资源进行的学前教育、适龄教育、职业员工教育和员工退休后续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本质是对与人力资源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有关的学习活动,这是人力资源着眼将来的系统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与教育开发二者都是贯穿人力资源终身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也是适应人力资源属性和义务教育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1.2 工作与职业开发

实践出真知,人力资源本身从事的工作与职业活动就是一个激励自我、检验自我、提升自我、改造自我的很好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职业开发的形式多样,首先可以持续提高人力资源工作专业化水平,夯实员工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锤炼过硬岗位技能,促使人力资源能力向岗位要求的专业化方向提升;工作轮换措施,打破部门岗位横向隔阂与界限,强化工作关联,帮助人力资源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潜能,培养一专多能员工;工作扩大化途径增加员工原有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提高人力资源职业能力的适应性,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工作丰富化途径增强人力资源工作的纵向渗透,从本质上给人力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激励和参与的机会,增强人力资源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能够深切感受职业使命和意义。

1.3 组织与管理开发

组织与管理开发相对来讲是一种层次较高,过程比较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组织与管理开发是通过集中调动系列组织要素,精心设置模拟化管理环境;布局冲突性的组织行为等环节在组织内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通常采取管理者专题项目研讨、行为研究、组织学习、组织变革、决策效率提升探究等形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通过组织与管理开发,一方面增强管理者对组织管理哲学和使命价值的认同,提升其业务管理和咨询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引导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确立系统性组织目标,增强组织行为有效性;提高人力资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促使员工能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公开冲突,解决冲突,减少组织人力资源的工作内耗与资源浪费;帮助组织建立基于员工素质而非特定身份的管理与决策环境,提高决策质量。

1.4 环境与伦理开发

人力资源环境因素与伦理观念是当下容易忽视的但却实际限制着人力资源潜能发挥和能力展现的潜在因素,围绕人力资源环境和伦理要素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改进活动是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环境开发是要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创造优质的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舆论人文环境、政策制度环境,促使人力资源在工作过程中有种如鱼得水的感受;伦理开发则是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的工作合作状态和人际关系,促进人员工作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立足提升人力资源的内涵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人力资源的职业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让人力资源将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内化于工作过程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职业行为,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从而解决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组织团队建设和效率问题。

2 高职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分析

2.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目标与人力资源开发要义高度契合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围绕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工作行为等方面内容展开,是一个全面、持续、系统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普遍立足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内涵清晰,路径具体,指向明确,人才培育过程与人力资源开发内容高度契合,而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或者其它形式的教育形式的使命与目标,或者是阶段性的启智教育,或者是单一通识教育,或者是着眼于长远的宏观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育对象的培育各有侧重,相反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很好的将教育对象的潜能、道德、知识、技能、素质、行为等方面融会贯通,齐头并进,以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形式全面提升教育对象的德、智、能、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完成人力资源系统性开发。

2.2 高等职业教育为广泛教育对象提供门槛合理均衡的教育机会

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教育体系总体运行来看,无论对于政府而言,还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来讲,教育资源整体是相对缺乏和不平衡的。因此对大多数需要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对象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经过激烈竞争和各方努力,才能勉强争取到自己满意的教育机会,比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想要进入资源优质的学校接受教育,综合表现必须出类拔萃才有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想要进入区位优势明显的高等院校,或者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接受教育的概率就更低,这也是当下我国教育发展资源配置失衡的现实问题。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准入门槛和限制条件相对偏低和务实。只要社会各方和教育对象摒弃偏见,转变观念,接纳高等职业教育,那么在具备基准条件下就有机会系统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人力资源开发。

2.3 从投资收益角度来看,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成本偏低

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分析,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过程,同时也契合经济学投资收益理论要义。这就意味着成本与收益要素必然贯穿在整个教育投资活动中。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相较于其它教育形式与活动,一方面在教育费用的投入方面相对合理,普遍与教育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匹配;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教育周期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普遍较短,一般都保持在2到3年,总体要节省1到2年的教育时间,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时间就是成本,时间就是价值,这就大大降低受教育者的机会成本。在较短的教育周期里,高等职业教育以其独特的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内容促使人力资源开发,使教育对象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紧缺型成才。

2.4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弹性灵活,知识技能折旧率较低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实施过程有很多其它教育形式都不具备的灵活化和弹性化,也有很多自身独一无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比如高等职业院校按部就班深化校企合作、如火如荼推行学徒制、高职教育学生顶岗实习环节、高职教育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推广等,这些项目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独具优势的特色项目,也是国家教育政策明确规定和要求执行的内容。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这些兼具形式灵活、内容弹性特点的学以致用式教育内容使教育对象和人力资源的知识体系、技能结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职业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提高,实现教育对象从高职院校到社会与职业的无缝衔接,大大降低人力资源由于无业或者失业所造成的知识技能折旧,实现迅速将人力资本投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达到人力资源开发的终极目的。

3 高职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独特作用

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不断创新,虽然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高等职业教育以其上述显著的优势,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3.1 深度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价值精神

职业道德精神与人文价值观念在人力资源全面素质结构中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是有关社会价值认同、个人价值判断、职业价值标准以及认识过程规范等方面的体系化和系统性的意识汇聚,需要人力资源在知识水平和领悟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助推器效应。首先在职教理念上,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致力于培养能够将工作做到无可挑剔极致状态的娴熟技能人才,而现代工匠精神正是人力资源道德价值和职业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其次在职教行为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引导教育对象永无止境的锤炼和提高专业技能,塑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摈弃挑肥拣瘦的层次等级观念,鼓励高职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需要地方,树立包容性的职业观,这些正是人力资源人文价值精神最真切的体现,因此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潜移默化培育人力资源道德论理和价值精神最鲜活的手段。

3.2 提升人力资源心智素质和职业能力

人力资源的心智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人力资源知识储备、工作技能、劳动熟练程度、智力水平、心理素质等内在要素和外在特征的集合,其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接受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劳动与工作经历、实践经验积累和部分外在环境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笃行明理知行、精工致远的职教文化精髓,以其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学以致用的教育模式,为教育对象提供广泛的锻炼机会。一方面将非熟练的劳动力资源培育成可堪重任的娴熟人力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锤炼,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技巧、灵敏度、柔韧度和熟练程度,最终提高人力资源的智力水平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循序渐进的切合实际的教育项目实施和科学方法的教导,可以改变人力资源劳动能力形态,成功实现将初级劳动力资源训练成复杂的能够履行岗位职责的专门的高级劳动力资源,彻底改变和影响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和能力水平,从这角度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3.3 激发人力资源技能创新与职业创造力

毋容置疑,技能创新和职业创造力是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中最有价值,或者说附加值最高的组成部分。从总体上分析,人力资源职业创造力主要体现为在劳动和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力身临其境的钻研和体验,能够不断提出新思想、发明新技术、创造新工艺,也可表现为把前辈同行们零碎的、尚未成型的观念进行头脑风暴,提炼精华,提出全新的创意思想,或者将若干关联领域的技术成果加以综合开发利用、改进革新,创造新的劳动成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考虑,提高社会人力资源职业创造力至关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校内实训、仿真模拟训练、校外顶岗实习、实践项目拓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教育活动的实施,力求给高职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理论结合实际,潜心钻研,发现工作完成和技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自己革新求变的能力。有鉴于此,高等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技能创新与职业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3.4 助推劳动力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使用

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类型,劳动力市场主要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体制机制相对完善,劳动力部门分布广泛,工作条件优越,职业发展前景明朗,对劳动力具有很大吸引力;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环境不够完善,工作性质比较粗放,劳动强度较大,存在一定的职位空缺。因此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流动的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对次要劳动力市场反应比较消极排斥,大都不愿意主动流入次要劳动力市场,这也造成目前不同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矛盾、比例失衡的局面。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学生树立健康包容的“海纳百川”式劳动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形态本质上无高下等级之分,唯有社会化生产背景下的分工合作不同而已,鼓励高职人才摈弃身份顾虑,转变畸形的职业观念,积极主动选择向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甚至勇敢尝试从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向次要劳动力市场,凭借卓越的技能,厚实的职业素养在需要的领域大显身手,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大量紧缺的所谓“蓝色”人才,从而促进区域劳动力资源的协调流动与合理布局,整体上提高不同类型与层次人力资源的配置效果,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4 高职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和显现出来,还需要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社会各方共同采取有效策略与措施。

4.1 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以师导育”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变革发展过程中,强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丰富高职教育内涵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要紧扣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殊规律,突出高职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和效用,扎实推进高职教师“双素质型”提高工程、教师“双职称型”促进工程、“双能力型”评定工程、“双证书型”认证工程等方面的职教改革工作,严格实施“以师导育”,确保高职教育教师既熟悉社会广泛认可的行业知识,又具有特定岗位的技能资格,一方面具备娴熟的理论教学素质,另一方面也拥有职业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以来,对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来说,在素质基础过硬、知识结构丰富、能力体系健全、思想理念包容的高职教师的培育和熏陶下,自己的综合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工作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这也正是人力资源开发过程所要实现的效果,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真实直接的体现。

4.2 完善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与考级制度,推行“以证督教”

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很多泛化的从业资格认证标准和认证资格被政府废止和取消,但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和认可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比如注册会计师、建造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医师资格证等十几类职业等级证书,它们含金量很高,行业普遍也比较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素质和塑造潜力。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契机,采取针对性的激励督导措施,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学生成果鉴定和技能评估工作,渐进式地逐步实行高职学生毕业“双证制”模式,也就是施行当前高等教育普遍采用的毕业学历证书和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额外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双证并行实践,从而在高等职业教育内在教育体系指标和专业化职业标准的双重指引下,“以证督教”,使高职教育学生能够拓宽素质结构,积累多元能力包,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缩短人力资源角色转化周期,提高理论成果转化的效率,提高人力资源的适用效率,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质目标。

4.3 精细组织并广泛参与各层级的职业技能大赛,落实“以赛代练”

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布局的地位之所以不断的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之所以越来越受青睐,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高职人才展现出来的突出岗位胜任力为其争取了地位和成就,高职学生的职业心态和职业适应力远远超过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不过高职人才综合岗位胜任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通过不同教育形式和途径千锤百炼锻造的。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的发挥优势资源效应,抓牢高职教育过程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象广泛的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深入落实“以赛代练”的特色实践教学策略,用教育行为诠释“实践出真知”的育人理念,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从“室内”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向“赛场”,从“考场”走向“擂台”,把人力资源开发贯穿始终,不断开拓高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胸襟,让学生在淋漓尽致的高度真实性的职业环境中大显身手,增强能力本位的职业自信心,树立健康职业心态,练就一身经得起检验的本领。

4.4 多策并举推进校企合作,用好顶岗实习平台,实现“以工促学”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讲,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学徒制改革、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一方面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教育项目,另一方面更是高职教育充分彰显职教实力、扩大社会影响、促进高效人力资源开发的焦点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改变被动观望作风,主动降低姿态,以市场营销学的内涵精神与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就前沿发展动态、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服务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共赢式的探讨,摸索学校与区域、地方、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合作新模式;推进新常态下的学徒制改革进程,培养高职学生敬业的职业精神、有效的团队协作、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高校要集中优势资源,发挥整体社会影响力,为学生争取和搭建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实施理实一体,“以工促学”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人力资源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成功实现角色转变创造系统化的保障条件。

5 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定的时期,其行业地位、社会认可、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形式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近些年,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规划措施和制度文件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提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从长远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将会更加深入地促进不同组织和国家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从而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国家、政府、社会要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协同采取措施保障高职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彼此收益。

猜你喜欢

劳动力人力资源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职业写作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我爱的职业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