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

2022-02-26郑宏亮董瑞佳董诗绘金立巍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

郑宏亮,戴 琨,董瑞佳,董诗绘,金立巍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各类课程要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不仅表明了国家极其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强调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类课程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的任务。因此,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的教学,也应该重视其思想政治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实现知识讲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深层次融合。专业课教师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担任重要的使命,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2]。

1 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以“课程思政”为主题,以“教师”为关键字,以“职业教育”为学科,并综合研究数据的时效性和专业相关性等多方面考虑,筛选出相关文章134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刊载文章14篇,占比10.5%。文章作者包括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师范院校从事相关研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等,作者所在机构包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师范类高校、职业院校等,涵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确保所得数据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反应真实情况。通过研究所得数据,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1 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

51.5 %的文献中指出,部分教师存在育人意识淡薄,课堂感染力缺失的现象,这就导致部分教师缺少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受工作年限、个人生活等影响,部分教师缺少教学热情,教学工作疲于应付,缺乏对于教育事业基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能勉强完成教书任务,难以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中。某项关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中显示,11.4%的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情绪,其他为轻型倦怠[3]。二是专业课教师较为普遍地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观念,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事情,自己的任务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一个整体。在一项调查中显示,仅有58.76%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成长与自身密切相关[4]。

1.2 课程思政认知不足

59.7 %的文献指出,课程思政的概念虽然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不全面、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表面化和硬融入的现象。在对113名专任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只有7.96%的教师表示对课程思政很了解,32.74%不能够清晰的区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概念[5]。课程思认知不清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只浮于字面意思,认为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两门课程的相加,思政元素仅限于概念性、宏观性的政策法规等内容,忽略了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联系紧密的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的融入。二是他们忽略了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在教学工作之外[6]。

1.3 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欠缺

89.1 %的文献中提出了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不足的问题,这里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及课程思政挖掘能力。将近85%的文献中都提到了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思政元素融入不恰当、教学方法老旧、评价体系不明确等问题,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缺少整体设计。同时,很多文献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重要性。首先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体系进行的,其次课程思政是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再次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包括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独立于专业能力之外谈课程思政,无异于空中楼阁,是不实际的。由于专业限制,机电类专业课教师普遍缺少对与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在挖掘思政元素时无从下手,在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的能力上明显不足[7]。某项调查中显示,机电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明显低于文科专业[8]。

1.4 专业课教师思维固化,教学创新素养缺失

21.7 %的文章中提到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经过各个院校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很好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实施的典型案例,造成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奉行“拿来主义”的情况,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课程思政元素,这些教师只是完全生硬地复制其他人的优秀经验,不做任何创造性的改变。但是由于学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不同,教师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会使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变得十分突兀,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甚至引起学生反感,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所提到的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关系紧密、相互关联的,某一种能力的不足,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另一种能力的缺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对课程思政的准确认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基”,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枝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花叶”,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果实”。如果教师缺少育人意识,教师就不会主动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就不能保证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样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另外,教师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专业群的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情况息息相关。有文献中指出,专业群层面存在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统筹设计、协同合作,课程思政建设浮于表面的现象[9]。在一项调查中显示,32.48%的教师认为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口头重视或者不重视的问题[10]。

2 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探索

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机电类专业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2.1 完善相关机制,为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1.1 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专业群应加强顶层设计,结合专业群现状,构建适合本专业群长期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专业群可以通过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工作组,统筹安排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工作,使专业群的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化、规范化。

2.1.2 制定培训制度

专业群可以通过与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制度,将课程思政及相关培训纳入教师培养的全周期,并为教师制定针对化和个性化的培训服务,使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全面提升。

2.1.3 建立监督和奖惩机制

专业群应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监督格局,完善监督制度,并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并与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相关联。同时,专业群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开展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内容的教研教改课题的申报。

2.2 思想引领,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

专业群应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激发教师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引导教师明确课程思政内涵,最终保证教师能够以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清晰的课程思政认知进行教书育人的工作。

2.2.1 提高政治素养

专业群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例如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四史”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专业群应积极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实现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双融合、双促进;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扩大党员队伍,提升专业群教师队伍的政治觉悟;加强教师的党性教育,通过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等,强化党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使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体现;强化新时代职业教育论述和理念的学习,使教师能够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2.2.2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

专业群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通过组织教师政策文件学习、优秀事迹宣讲、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等方式,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坚守初心、甘心奉献、爱护学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2.2.3 明确课程思政内涵

专业群可以通过课程思政专题讲座、课程思政专项培训等形式,使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概念,明确课程思政内涵,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课程思政实施对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使其在内心形成对课程思政强烈的认同感,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能够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并且以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3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

专业课教师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应在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积极发挥作用,利用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学“主引擎”的作用,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2.3.1 教学能力提升

课程思政的实施最终要落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专业群应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措施有:一是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群应统筹推进“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两者的双融合和双促进。例如,专业群在新型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中应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或者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二是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专业群可以通过“外引+内培”“集中+分散”“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项培训。三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在专业群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说课大赛等,全面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四是弘扬榜样力量。专业群可以通过选拔一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教师和典型案例,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并在专业群范围内推广。

2.3.2 专业能力提升

高效合理地完成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应建立在教师对本专业、所教课程全面且系统理解的基础上,专业群应将专业能力作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专业群应继续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机电类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专业群可以以1+X证书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师资培训班,使教师熟悉掌握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教学标准。专业群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双向流动,使专业课教师了解行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用人需求,掌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标准。

2.3.3 人文素质提升

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不只针对某一类知识,涵盖了文化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等多方面内容。针对机电类专业群教师人文素养欠缺的现象,专业群应加大对教师培养力度。专业群可以通过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事热点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专业群应努力营造利于教师发展的人文环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提高教师文化底蕴,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群要积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专业教师转变观念,主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构建满足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4 优化教师配置,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针对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专业群可以借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路,优化教师配置,组建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课程思政实施共同体。教学团队应选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名师作为领头人,并且由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组成,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的专业优势,打破专业的限制,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促进专业知识、政治理念、人文素质的融合,实现专业互补。专业群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用于教师分享个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拓宽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风格,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机电类专业群教师团队中存在思想不主动、概念不清晰、素养不充足、能力不匹配等问题。机电类专业群可以从机制建设、思想引领、实施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几方面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