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策略研究

2022-02-26林丽静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莆仙戏戏曲幼儿园

林丽静

(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 莆田 351100)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1]《意见》还指出,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形式。”[1]福建省莆田市的“莆仙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剧目丰富,音乐典雅,表演科介独特,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2]。莆仙戏历经悠久岁月的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舞台生态,蕴含着莆田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莆田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通过把幼儿置于生活的大空间中,引导幼儿身临其境地发现、感受身边的“美”,把幼儿的审美教育与生活教育融为一体,幼儿对美的感受才能有根可寻。在保教改革中,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以美育为切入口,借助幼儿喜欢的莆仙戏,开展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探索,让幼儿从小树立家乡文化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并为一线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参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莆仙戏曲文化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福建省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莆仙戏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征和规律。莆仙戏曲文化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在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及戏服、脸谱、舞台布景、道具的艺术造型上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幼儿园审美教育

幼儿园审美教育是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欣赏美的事物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研究中的幼儿园审美教育主要包括听觉和视觉的审美感知。其中听觉审美感知包括对音色、音调、音量、节奏的审美感知;视觉审美感知包括颜色、图案的审美感知,对形象、造型、表演、舞台的审美想象。

本研究从莆仙戏曲这种综合性艺术出发,利用莆仙戏曲的唱腔、行当、表演科介、服装化妆、剧本五种艺术元素开展幼儿的审美教育,让幼儿对莆仙戏曲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在欣赏莆仙戏曲的过程中,感知莆仙戏曲艺术元素的艺术特征,促进幼儿听觉视觉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素养是前提

1.提升教师的戏曲文化素养

教师的莆仙戏曲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的审美体验,影响教育的效果。在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的行动研究中,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注重培养教师对莆仙戏曲文化审美价值的兴趣和认同感,使教师认同传统戏曲文化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意识到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责任。教师戏曲素养的提高遵循从欣赏到模仿、从传承到自主创作的过程,引导教师深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夯实莆仙戏曲专业知识、戏曲鉴赏能力、表演能力、改编能力等。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主要通过教师个人自学,鼓励教师到莆仙戏曲名家工作坊体验,聘请莆仙戏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幼儿园间组织不定期交流、表演、比赛等,加深教师对莆仙戏曲文化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戏曲艺术素养。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多思考、多研讨

一是集体研讨。教师先尝试自己思考、研究,通过班级内部研讨、年段研讨、全园研讨,形成自主学习、一起探讨研究、集体观摩实践的教研氛围。如围绕“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活动如何开展”问题,首先,研究组教师将理论联系实际,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在本班尝试实践。然后,在年段的集体备课中提出问题、共同讨论,逐步优化。同时,制定本园美育活动评价体系,每次活动围绕评价体系进行对照、评价,如进行一课三研、同课异构比较等。最后,教师在全幼儿园举行的观摩研讨活动中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个人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研究组成员共同研讨的意识和能力也显著增强。

二是研究案例。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以优秀案例为载体,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教师通过研究总结自己的案例,在集体研讨时结合他人的优秀案例,对照反思自身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合适、材料运用是否合理、实施的效果如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下一步活动的推进策略,如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审美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可以借助家长资源开展活动等等。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共同推进全体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请进来”“走出去”

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请进来”即请戏曲和相关课题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将专业知识与理念带入幼儿园,与教师就“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化”“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的环境创设”“莆仙戏曲主题活动的开展”等内容进行交流,让教师对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价值有更深刻的了解。审美活动应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应该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幼儿发现与欣赏、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氛围营造、主题活动的探究等,使幼儿因喜欢而行动,因行动而更爱“美”。“走出去”即多次派教师赴其他园所观摩学习戏曲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等,聆听有关审美教育等专题讲座,让教师在与专家、名师的交流中更好地学习审美教育的活动创设及组织策略,回园后再把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全园教师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在实践尝试、活动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实战尝试中不断循环,进一步厘清了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思路,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

(二)选择适宜的资源是基础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所以选择适宜幼儿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幼儿对莆仙戏曲文化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日常的生活经验,精心挑选提取莆仙戏曲文化中合适幼儿的元素,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戏曲故事题材方面,剧中蕴含惩恶扬善、不骄不躁、保家卫国等道理,要甄选幼儿能够理解的经典剧目(如《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选段),通过改编戏曲故事的方式,给幼儿讲述戏剧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同时,将日常生活发生的故事融入莆仙戏曲题材,启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真善美的领悟,如针对浪费粮食的问题,和幼儿创编莆仙儿歌《大大的豆腐哪里来》,再融入莆仙戏曲进行传唱。

戏曲音乐元素方面,莆仙戏曲唱腔独特,旋律优美,但对于幼儿来说却难以掌握。采取化繁为简、变旧调为新声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得适合他们的审美资源与体验。莆仙戏曲伴奏乐器统称“十音八乐”,大致可以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4]。对于幼儿来说,既可以欣赏吹奏乐曲,拉奏乐器,弹拨乐器,又可以尝试体验打击乐器,以及具有莆仙代表性、又操作简单的乐器梆鼓。

戏曲的美术元素方面,戏服颜色艳丽、图案美观,融合手工绣等传统工艺,蕴含丰富的装饰美学,可以培养幼儿色彩造型感知、色彩搭配、角色搭配等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欣赏脸谱中的颜色、对称、布局,戏曲服饰上的图案造型特点、用色,等;尝试设计脸谱、妆容,制作官帽、头饰、鞭子,等。

戏曲的舞美元素方面,教师通过提炼一些代表性元素,进行简化和再创作,如模仿抬轿子、蝶步、水袖,编排简单的戏曲舞蹈、武术等,带给幼儿肢体艺术的视觉享受,加深幼儿的体验。

(三)氛围营造——展示美

营造美的戏曲文化氛围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从外在环境氛围、心理氛围、活动氛围三方面入手:

1.外在环境

外在的环境氛围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行营造。

视觉环境上,可以从幼儿园的大环境氛围着手,通过戏曲经典长廊、楼梯旦角走廊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戏曲文化的美,吸引幼儿驻足欣赏;可以提供各种可以探索和游戏的活动材料,启发幼儿在活动和游戏过程中理解莆仙戏曲文化,体验戏曲中蕴藏的各种各样的美;还可以启发幼儿自主创设戏曲文化主题墙,亲手制作戏曲手工艺术品、戏曲表演照片等,为幼儿搭建展示平台。要根据活动目标和内容,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氛围,如开辟戏曲体验坊、脸谱加工厂、戏曲主题活动室等,并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相应的环境创设,在启迪幼儿智慧和提升幼儿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审美体验。

听觉环境上,借助幼儿生活中可利用的自由时段(如午睡起床后、来园、离园、散步、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各个环节),播放不同的戏曲音乐、视频等,帮助幼儿形成莆仙戏曲音乐旋律和节奏等审美感知。

需要注意的是,莆仙戏曲文化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表演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5],带给人的体验也是多维度的感知——视觉、听觉、动觉等。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应注意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不是割裂的,它们是独立的,又是一体的,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听觉、视觉、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感知与体验。如在幼儿园大厅放置莆仙戏视频,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体验,不由自主地模仿动作、演唱,从而全方位地感受莆仙戏曲文化的魅力。

2.心理氛围

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能带给幼儿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想吸引幼儿对莆仙戏曲文化感兴趣,教师要对戏曲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用自己对戏曲的喜爱感染幼儿、带动幼儿。如组织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活动,用浓厚的气氛带动教师,使教师在言行中自然而然地影响幼儿。如教师时不时地哼唱两句,幼儿自然而然地想去学、想去体验。同时,鼓励家长在家里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如带幼儿观看戏曲节目,节日里观看莆仙戏表演,去莆仙大剧院欣赏莆仙戏等,让幼儿感受到莆仙戏是深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增强幼儿对莆仙戏曲文化的认同感。

3.节日活动增色彩

浓烈的节日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和参与欲望。通过利用儿童节、元旦、重阳节等节日,策划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将莆仙戏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出来。如元旦运动会入场时,设置莆仙戏专场展示,包括莆仙戏表演、莆仙戏服展示、莆仙戏特色乐器梆鼓展示,等;儿童节的旦角模特表演、戏曲演唱、戏曲舞蹈节目,等;重阳节组织对话莆仙戏曲大师,等。幼儿在活动中品味莆仙戏曲,不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与表达美,形成审美认识与创造能力。

(四)活动融合——实施美

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审美教育课程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莆仙戏曲文化融入“领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环节中,以启蒙为导向,以感受和体验为基调,以儿童主动探究和艺术表征为核心,让儿童在主动探究中学习与发展,从而促进儿童对莆仙戏曲文化的广泛兴趣和高度热情,提升其学习品质和心智习性。

1.各领域融合,感受美

基于莆仙戏曲文化的幼儿审美教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唱歌活动只教唱歌,美术活动只教画画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感受和体验形式,将莆仙戏曲文化活动内容、形式等渗透融入到艺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领域,并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鼓励幼儿多形式表达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教育实施的科学有效性。如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莆田风景好》活动,把戏曲与方言儿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把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编的儿歌《莆田风景好》套进莆仙戏经典曲目《石榴红》的旋律里,带领幼儿学唱莆仙戏、尝试创编动作,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的乐感,提高幼儿的欣赏力[6]。

2.游戏融合,体验美

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增设了莆仙戏曲体验室,设置了走进莆仙戏、小脸变变变、小小伴奏家、漂亮的戏服、莆仙戏小剧场等游戏内容,幼儿通过穿上色彩艳丽、融合刺绣工艺的戏服,化上自己最“美”的妆容,演唱熟悉曲段、体验丑角表演或武打等,在唱、念、做、打中,体验着、表达着、创造着美,在获得更多满足感的过程中,加深对莆仙戏曲的情感。

3.生活融合,创造美

莆仙戏曲不应只是局限于某次专门安排的活动中,应该让莆仙戏曲文化教学更加灵活、自然地融入到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在幼儿的个人物品中,自己设计带有莆仙戏曲特色的记号;在散步时,可和幼儿用莆仙戏的经典步伐蝶步进行;在早操融入莆仙戏曲动作,使编排的早操更富有特色,让幼儿快乐地接受、愉快地表现出来。

(五)多方共育促和谐

在莆仙戏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每次大型活动都在公众号、班级群等进行宣传,把幼儿的欣赏、体验以及园所的审美教育理念和活动内容推广出去。通过活动海报设计,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优化利用资源,带动家长、社区参与幼儿园的莆仙戏曲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如邀请戏曲专业的家长来园助教,为幼儿带来鲜活立体的戏曲知识和文化大餐;邀请社区戏曲剧团与幼儿面对面接触,拉近幼儿与莆仙戏的距离;家长开放日或节日期间,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戏曲表演道具、参加亲子戏曲表演活动、成为幼儿的戏迷等。

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借助莆仙戏曲文化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是幼儿教育本土化的需求,丰富了幼儿的精神世界[7]。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在实践探索中,带领幼儿感受并体验莆仙戏曲文化,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世界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从小懂美、爱美、会美。同时,幼儿园进一步增强了对莆仙戏曲文化传承的信心,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审美教育模式,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

猜你喜欢

莆仙戏戏曲幼儿园
莆仙戏《踏伞行》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我爱幼儿园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欢乐的幼儿园
论福建莆仙戏市场现状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爱“上”幼儿园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