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神:内涵阐述与实践探索
2022-02-26谷彦锦
谷彦锦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在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是无数仁人志士无私奉献的结果。2020年,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果,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1]。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我国能够战胜贫困的支柱,是我国在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精神财富。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要理解与弘扬好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精神的基本内容,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高度总结了脱贫工作的意蕴。脱贫攻坚精神简短的24字,包含了六个方面内容,构建了一个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生动反映了脱贫攻坚统一行动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内核,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是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上下同心,体现着众志成城、同心同德的团结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向人民、向历史、向全社会作出的表态,是全国人民希望过上幸福日子的期盼。因此,为了摆脱贫困的顽疾,我国动员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向贫困宣战,向人类最艰辛的事业冲锋陷阵,凝聚形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伟力。
(二)精准务实,体现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只有将精准贯穿扶贫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确保不落一人,实现全面脱贫。他同时强调,要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1]。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务实的工作态度、实践品格、目标方向、治理智慧。只要我们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怀着实事求是的决心,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效措施和持久动力。
(三)开拓创新,体现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带领14亿中国人民解决贫困问题,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实现全面小康,既需要有强大物质力量,也更需要有超强的政治能力。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也给全世界提供了可参考的反贫困理论[2]。
(四)攻坚克难,体现着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脱贫攻坚是一个千年难题,是历代统治者都希望解决而无法轻易取得明显效果的复杂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战役。面对一个个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艰难问题,通过集中力量啃硬骨头,共同应对、群策群力、科学谋划,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3]。
(五)不负人民,体现着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为民精神
唯有为民造福,方能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时刻牵挂着人民的疾苦,把人民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贫困群众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全中国的共同富裕。
二、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精神、中国名片、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1]。“三个是”既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精神的本质特征,也鲜明地指出其来源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大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的精神都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风貌和价值追求。民族精神是由无数个精神所构成的整体,这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数百万扶贫干部的倾力奉献,及1800多名倒在扶贫战场上的英雄[1],8年多的脱贫攻坚行动,实际上就是脱贫攻坚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理论资源、主体条件与实践基础。毋庸置疑,脱贫攻坚精神将与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等精神形态,一道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之中。
(二)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根植于14亿中国人民的血脉深处。中国历来重视民族精神的传承,注重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只有发挥好民族精神的无限力量,才能成为最终的胜者和强者。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切渴望,中国人民不甘贫困落后而执着的奋斗精神,都得到充分表现,这也形成了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三)彰显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脱贫攻坚斗争中,蕴藏在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时代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和提升,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回乡奉献、不忘初心、不忘乡亲、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等等,这些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新时代中国战地英雄的本色,用他们的拼搏精神为中国的脱贫攻坚做最后的努力,丰富着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
三、学习脱贫攻坚精神的必要性
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了我国在脱贫工作中取得伟大成绩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延伸,传承好发扬好脱贫攻坚精神,意义非凡,极大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的士气,让我国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一)脱贫攻坚精神鼓舞了士气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全国人民一条心、上下一盘棋,以共同思想、共同方向、共同行动、共同目标,完成了这项对中国人民、对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精辟概括,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意志,为早日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脱贫攻坚精神筑起一座新的精神丰碑,必将成为指导中国继续前进的动力,指引我国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更大成绩,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脱贫攻坚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体现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成绩都是努力得来的”时代风貌,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及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士气。
(二)脱贫攻坚精神战胜了困难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兑现庄严承诺之年,是为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交上满意答卷的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加试题,成为影响脱贫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遇到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受疫情的冲击更为严重。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进一步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实现经济社会预定目标提供重要精神动力。
(三)脱贫攻坚精神指明了道路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精神为全国的脱贫工作指明了道路。依靠脱贫攻坚精神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必然要继续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做好赓续衔接工作。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2—3年的过渡期,对乡村的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继续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做好检测工作,防止贫困问题卷土重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异地搬迁和救助制度[4]。二是努力实现“五个振兴”任务。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实施粮食保价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管理,落实农村干部待遇,吸收高层次人才向农村输入,做好人才选调工作,加强农村干部的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处事能力,努力实现人才、组织、技能振兴。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增强县城综合治理服务能力,注重实用性,根据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加强乡村水、电、路、气、电商平台、通信、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及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方面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休闲服务、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方便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美化农村生活环境,倡导乡村民风朴实,建设新时代中国新农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步伐。
四、把脱贫攻坚精神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实践伟力
当前,中国正走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书写时代新功。
(一)讲好脱贫攻坚精神好故事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故事承载着精神,精神蕴含着故事。讲好精神中的故事,就要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事实讲述好中国减贫的故事;就要用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来讲述好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故事;就要用近亿脱贫群众的奋斗过程和数百万扶贫干部、1800多名牺牲的扶贫英雄的先进事迹来讲述好中国人民的斗争故事,激励年轻一代向先进致敬、向先进学习,传承好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
(二)抓好脱贫攻坚精神的学习、研究与宣传工作
脱贫攻坚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要在学习、研究和宣传脱贫攻坚精神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共同奋进的力量。要抓好精神的学习工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习,提升思想认识,强化精神升华。要抓好脱贫攻坚精神的研究工作,以理论课题、研究项目等形式,把脱贫攻坚相关的经验总结好,把脱贫攻坚历史与理论研究好、阐释好,打造出系列精品力作。要抓好精神的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特点,加大宣传力度,让精神飞入平常百姓家。
(三)融入全民奋斗的实践行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转化为行动,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要将脱贫攻坚精神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人民坚定道德的追求;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继续稳定乡村建设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5];更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为世界减贫事业提出中国方案。
(四)构建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精神的培育、弘扬、赓续与践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把控、全面布局的教育保障机制。一要对脱贫工作开展“回头看”。对已经取得的脱贫成绩给予肯定,继续巩固和发展,对在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健全工作机制,用好专项资金,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二要强化党风作风建设。在脱贫工作中,要强化党员的作风问题,一旦发现有贪污腐败行为,要一查到底,落实到人,追究相关人员的政治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