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达的政治品格探析

2022-02-26陈颖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李达共产党人品格

陈颖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品格,即品性风格,是个人或群体的情感、道德和智力等内在要素在行为和生活中的展现,是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核心。政治品格是个人某种价值观积淀之后在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上显示出的稳定的、共同的表现[1]。政治品格的培养与政党建设息息相关,政党的核心人物或者关键人物通常能够在新时代党员构建优秀政治品格上发挥引领、模范作用。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之一,他在追求人生目标、政治信仰的道路上,锻造出了忠贞不屈、敢于担当、实事求是的优秀政治品格。本文探析李达同志的政治品格,对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塑造优秀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李达政治品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早期的爱国经历奠定其政治品格基础

品格可看作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仅受到自然的个人基因因素影响,还有来自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环境下,李达的生活经历为其品格的形成定下了爱国忧民的总基调。

自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遭受着外来侵犯,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无力反抗,中国社会一片混乱,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李达出生在湖南零陵的一个清贫的佃农家庭。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他从小便能清楚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疾苦。青年时期,因科举制废除,李达离开了之前闭塞的小农生活环境,进入新式学堂学习,慢慢接触外部世界。当李达目睹了现实社会的落后,列强的侵略带来的种种苦难后,他深感国家面临着衰亡的危机,由此生成一种悲悯、悲愤的情愫。这种情愫很快化作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斗志,于是,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主动接受新思想的浸染,怀揣着救国的理想赴日留学。

日本学习期间,李达密切关注国内动态,常参与爱国活动,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到挽救中国的道路。1918年,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缔结秘密军事协定即《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旨在干涉苏俄革命,同时进一步控制中国。留日的中国学生听闻消息后极为愤慨,迅速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罢学归国进行请愿活动。李达作为救国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与北京学生领袖一起示威游行请愿。但是这次学生运动根本没有改变反动当局的做法,请愿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让李达彻底醒悟,救国无法靠游行请愿实现。不推翻反动统治,不发动人民起来反抗,就不能救国。李达深刻反省后再次返回日本,排除万难,专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李达政治品格的生成是基于最纯粹的爱国情感,他在早期所经历的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激发出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塑造了他不畏艰险,敢于实践的作风,这些品质也贯穿李达政治品格的整个发展过程,成为其中最为坚实的基础。

(二)个人的思想演变明确其政治品格方向

个人的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影响政治品格最重要的部分。通过不断探索,李达的思想从单纯的爱国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坚定了人民立场,确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也明确了其政治品格的发展方向。

19世纪中叶,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爱国志士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法。李达因早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思想中重行知的实践观、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观。在他之后的思想家,始终能感受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他的潜在影响。青年求学时期,李达对愚昧落后的教育制度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教育来挽救民族危亡。其后,李达在积极探寻教育救国方法的过程中又受到了洋务运动等早期、辛亥革命的救亡图存运动中“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他开始期盼“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而后怀有实业振兴中华的理想。但是,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这些理想相继破灭,李达也由此放弃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幻想。

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革。十月革命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给深处危机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此时,极度苦闷的李达仿佛寻到了光明,初步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1918年爱国游行失败后,李达在其所接触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潮中开始专攻马克思主义理论。这让他逐渐看到世界革命发展的大势,树立起社会主义救国的理想信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民才能得到解放。要走这条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俄国人革命的经验”[3]。

李达的思想从最初的满腔爱国情感发展到“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想,再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思想更替,而是他察觉到了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救中国的正确方法。这是思想上的巨大飞跃,李达也由此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李达的品性风格在跟随思想变化而不断变化,直到信仰马克思主义后才得以确定了科学的发展方向,最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政治品格。

二、李达政治品格的表现

李达个人的品格在实践历程和思想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经历了爱国主义的实践探索,革命精神的影响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洗礼后,最终树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革命信念。在坚守信仰的过程中,他锤炼出忠诚、有担当、坚持真理的优秀政治品格。毛泽东称赞李达为“黑旋风李达”[4],比大义、大勇还多了一个大智,是“理论界的鲁迅”[4]。

(一)大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何为义?《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5]义是中国传统社会公正合宜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内容包括仁义、礼义、忠义、信义等等。这里主要表达忠义。传统忠义是“天下之纪纲”,最高表现为“忠于君”[6]。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将传统忠义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赋予忠义观新的内涵,即表现为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李达以其一生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

自李达第三次东渡日本决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在李达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危机四伏的革命斗争中,在威胁和引诱的双重考验中,无论处于人生的顺境,还是处于人生的低谷,李达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止。李达曾积极声援国内“五四运动”,并总结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经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实践撰写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这两篇文章厘清了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界限,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不同之处和相互关系等。提出社会主义的两个目的,即建立统一有力的政府的政治目的和废除私有资本的经济目的[2]43-54。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辨明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概念和范围。李达还对许多马克思主义专著或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进行了译著,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宣传阵营中,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建党期间,李达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辑,创办了《共产党》月刊。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宣传建党学说和共产党基本知识,介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并总结经验,全方位传播马克思主义。李达作为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曾参加了与资本主义改良派和无政府主义的两次思想论战,先后发表了《张东荪现形记》《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和《无政府主义之解剖》等文章。李达有力反击了当时社会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驳斥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污蔑。李达的论战和文章,表明了中国必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然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对奠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基础,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解读,逐渐让他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翻译、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马列著作,为无数革命爱国志士指明了道路。“李达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7]。他不仅用一生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凭借着这份忠义的力量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让中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大勇: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担当者

“勇”多与胆量、毅力相提。儒家最先将“勇”作为实施仁政的重要条件,“仁者必勇,勇者不必有仁”[8]。“勇”是一种“折而不挠”的气魄,面对既定的目标就要不畏惧任何挫折,勇往直前,它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动力和个人德性的具体表现。李达的“勇”就在于他敢于担当使命,为理想信念不断向前。

李达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后,萌发了建党思想。他认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革命[9]。中国的无产阶级要想成为统治阶级,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目标,就要团结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怎样汇聚和带领众多的民众,就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9]。“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柱石,是无产阶级的头脑”[10]134。李达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党的战略原则就是以社会革命,用无产阶级专政夺取革命胜利[11]。在明确建党想法后,李达抱着“寻访革命同志,干社会革命”[2]30的目的回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等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指导带领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在建党筹备期间,李达担任了重要角色。他不仅进行各种思想论战,还著书立说,创刊建社,用通俗浅显的语言阐释概念,宣传思想,为建党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在工作过程中,李达重视农民阶级的力量运用,“社会革命最初应联络农村中这种半无产阶级,至少也要让他们在运动严守中立,才可能减少阻碍力”[10]138。此外,李达关注底层受压迫的妇女,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结合中国实际,推动妇女解放;创刊《妇女声》;主办平民女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妇女骨干。李达所做的工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党的成立建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李达将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需要建立无产阶级,变革中国社会[2]122-12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达勇挑重任,运用各种方式积极筹划,直接、全方位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真抓实干,著书立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由此开启中国革命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李达继续奋斗在党和国家建设的前线,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李达将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中,笃志躬行,挺身担当。

(三)大智:实事求是、守护真知的实践者

“智”,又谓“知”,“仁者安仁,知者利仁”[12]。智慧让人辨是非善恶,通晓事理,知人且自知。智慧给予人理性,不困惑也不妄为,这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一种求真的善。李达的智慧在于他能不断探索真理,并以务实的态度守护真理。

从新民主义革命后期到新中国成立,李达的思想慢慢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转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来。李达的思想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实践发展有“离开人们的意识和意志而独立的客观规律”[1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遵循着不被意志操控的规律。按照一般规律进行社会建设,总结过去的经验,才不会走弯路极端。在《社会学大纲》《货币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等著作中,李达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原理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李达在担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时,致力于在高校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先后写作出版《<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20世纪60年代完成了《唯物辩证法大纲》上卷。这些著作帮助解读和宣传毛泽东哲学的思想成果和唯物论,受到诸多赞赏。李达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段时期的著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也显示出了他思想理论的成熟。

1966年,为了捍卫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捍卫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李达挺身而出,实事求是,与歪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言论针锋相对。他指出,一切都是发展的,“马列主义是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发展的”[14],没有什么是停滞不前的,任何事物发展也不会有顶点,任何事物都不能违反辩证法。李达为了真理不惜与反革命集团抗争到底,最终被反革命势力迫害。

李达清醒而坚定,立足实际而不盲从,“他慎思独行,旗帜鲜明,在重大问题上绝不含糊”[14]。守护真知是李达的大智,是追求真理的“善”,他置个人安危、名誉和地位不顾,为真理献身,展现出真正的智慧。

三、李达政治品格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优秀的政治品格承载着人民对于党员干部品质的期盼。李达作为一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于党和人民都有着重大贡献。李达所展现的对信仰的忠诚,敢于担当使命责任和为真理斗争的优秀政治品格,经过了现实与思想的不断磨练。它们不仅为李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后世提供了榜样模范,对共产党人内在修养的培育具有珍贵的启示价值。

(一)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的事业

共产党人拥有理想信念是最根本的原则。忠诚可以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失去忠诚,信念则变得淡薄,责任也会缺失。一旦忠于信念,不论自身多么弱小,处境多么艰险,都会展露无限的斗争热情。李达在声援被捕的陈独秀时,说其是“为了主义肯吃苦”[10]7的人,他自己事实上也是如此。李达在确立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理想后,一生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这份信仰超越个人人生成就,超越个人安危。他将全身心奉献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如今,面对形势多变的现实情况,信念模糊,动机不纯,成为横亘在新时代共产党人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坚持什么,为了什么,愿意什么?每位共产党人都需要有着明确的答案。李达的斗争历程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拨开眼前的迷雾,指向了光明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真理就是共产党人所要忠诚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忠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保障。新时代共产党人要以李达这样一位数十年如一日的先驱者作为榜样,学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培育出纯粹的、彻底的、唯一的,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实现民族复兴,勇于担当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1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现实的决定,是历史给予的使命。李达自萌生建党思想后,就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性,强调了共产党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落在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肩头上,勇担使命是检验共产党人忠诚信仰的“试金石”。担当多少就能开拓多少事业,尽责多少就能实现多大成就。中国现在的发展让我们感到无比自信,现在比之前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但新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任务、考验并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诸多如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等内部危险,依然存在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外部挑战。这就需要共产党人怀着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不断抗争。斗争精神永远是支撑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薪火相传,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勇于担当起这份承载着初代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责任,经受住时代的浪潮,站立于时代的前沿。

(三)追求科学真理,立于实践真知

一个人虽有坚定的信仰和敢于担当的魄力,但坐而论道、脱离实际终究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无论是之前在爱国探索与实践上屡屡碰壁,还是后来“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奋斗到最后一息”[16],李达从未空谈理论。他一直坚持结合中国实际去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传播对中国实际管用的理论。李达一生笔耕不辍,身体力行地去维护真理,为真理不惜牺牲自我,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从不停滞,真理永远发展。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在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结合,内外融通,方能学深悟透,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每一位党员都要坚定信仰、不惧风险,不被外物所惑,实事求是、通晓真知,不断在现实中践行真理,更新认知。

猜你喜欢

李达共产党人品格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共产党人的感情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