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珠海博物馆为例

2022-02-26珠海博物馆李核心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拓印珠海考古

文/珠海博物馆 李核心

对青少年观众进行教育服务,增强他们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是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如何提升教育服务工作,是博物馆从业者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有很多探索研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博物馆之一,珠海博物馆坚持工作创新,在青少年个性化教育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市民观众和业内同行的肯定。笔者长期从事这项工作,谨以珠海博物馆为例,对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探讨总结,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教,并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一、珠海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

珠海博物馆是珠海市唯一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88年7月成立,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3年3月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证书,珠海博物馆、珠海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按照职能要求,除了考古、征集和文保等工作之外,珠海博物馆还承担着教育推广、文化交流和陈列展示等职责。长期以来,到珠海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中青少年占到很大比例,对广大青少年观众提供教育服务是珠海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职能。

珠海博物馆成立于九州大道S楼三楼,场馆面积狭小,业务人员不多,主要以征集文物和考古发掘工作为主,对青少年观众进行教育服务较为有限。1999年10月,珠海博物馆搬进九洲城临时开展业务,主要以筹建新馆的工作为主,日常通过举办青少年文化艺术内容的展览为青少年观众提供教育服务和专题讲座。2020年11月,位于海虹路的珠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是珠海文博事业发展重要的里程碑,青少年教育服务的规模、档次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8千平方米,有《珠海历史》(海洋纪事、珠海通史)、《艺文与民俗》(古今珠海人、传承在民间)、《共同的记忆》等基本陈列,常年举办各类文物和艺术展览。广东省、珠海市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社科普及、环境教育、保密教育和大中小学学生思想教育专题的很多基地都设在本馆。硬件条件的改观和大量人才的引进,使珠海博物馆的各项职能职责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工作成为一个专项业务受到重视。

二、珠海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服务的主要举措

(一)成立青少年教育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

珠海博物馆新馆开放之后,就开始筹划在二层公共区域的五个房间包括其间的过道及邻近通道设置专门的青少年教育服务中心,成为专门为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的发现探知的空间,作为定期或临时主题活动的体验场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2021年底该项目完成。

珠海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服务中心在内容设置上明确体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把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历史与文化内涵融入课堂之中;目的是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教育活动、辅助青少年学习,探索博物馆的学习模式,增强博物馆的学习效果。项目充分结合珠海历史、自然和人文风情,鼓励青少年动手实践、发挥创意,反映博物馆在展示、教育、展览的功能下发挥模拟现场教学和互动体验,发挥博物馆在环保教育、传承与创意方面的资源优势,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与博物馆完美契合的空间,寓教于乐,感知历史,探索未知。项目充分考虑受众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分年龄开展教育,通过探索和启发拓展更新活动内容。少年儿童教育活动室的制作材料及耗材都环保健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及制作科学、规范,确保青少年在使用中的绝对安全。

目前,青少年教育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珠海博物馆的一个新亮点。博物馆开放期间,有15名专职教育服务人员为青少年观众提供优质服务,以预约方式参与各类艺术活动体验,潜移默化地感知历史文化。

(二)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开展多项教育服务活动

2022年,珠海博物馆为推进馆校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珠海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专门制定了面向珠海市青少年提供服务的工作方案,提供十项个性化服务。

1.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陆续开设形式多样的研学课程。珠海博物馆长期开展青少年讲解员培训,不断开发研学课程,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

一是开展青少年志愿讲解员培训。珠海博物馆长期招募青少年讲解员,并对青少年讲解员开展博物馆知识培训、珠海历史和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结合展厅实地开展青少年讲解实践活动,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对青少年讲解员的培训,会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人文素养、提升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是陆续开设形式多样的研学课程。结合本馆丰富的展览资源和馆藏文物资源,陆续研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例如,2022年首先以“岛民遗风”为主题开展海岛历史文化课程、以“留学少年郎”为主题开展留学和华侨文化课程、以“岛屿烽火”和“红色三杰”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以“古今珠海人”为主题开展珠海历史名人课程、以“珠海古驿道”为主题开展古驿道历史文化实践、以“珠海非遗文化”为主题开展非物质文化宣传教育课程、以“一路走来九条船”和“共同的记忆”为主题开展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变化文化课程,讲授珠海特区建设成果,其课程将陆续展开。

2.开展模拟考古体验活动。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践需要,活化利用本馆资源,在馆内少年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内特别设计、制作了仿真考古探方区,由馆考古工作者和青少年辅导员引导预约来馆的家长和师生体验考古发掘过程。

模拟考古让文物保护深入人心。以馆藏珍贵文物为核心元素,以珠海宝镜湾、淇澳岛后沙湾等原始沙丘遗址地貌为基础设计,运用考古勘探地层学知识,模拟考古发掘场所,设置模拟陶器、瓷器文物修复课程,让广大观众触摸历史、感受文物,体验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过程和乐趣,培养群众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1-2月共安排接待76场,参观体验人数达5000人次。

3.开展文物修复体验活动。长期举办陶器、瓷器等文物的修复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体验包含测量、清理、复原、绘图、拍照等一系列文物修复过程,锻炼青少年探索、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文物修复的能力。馆方将按照文物的修复步骤分配不同职能的小组,提供不同品类、不同难度的文物修复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方向加入小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体验和学习文物修复的知识和技巧。

4.开展拓印活动体验。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学习特点,设计了拓印主题体验。第一期推出了鲍俊书法和石溪题刻拓印体验、珠海名人书法拓印体验、十二生肖拓印体验、24节气简笔画拓印体验、中小学古诗词拓印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印体验等,其余陆续推出。通过传统拓印与各种文化元素的结合,培养青少年的书法艺术兴趣,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传承历史文化。此外,对拓印作品进行评比,举办优秀拓印作品展览,激发和鼓励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据统计,2021年5月至12月31日共开展教学体验活动294场次,3564名未成年人参与体验活动,其中以珠海书法家鲍俊的《景贤谷仓碑记碑记》复刻石碑最受欢迎,拓印次数最多,共计2278次。由于疫情反复,博物馆于8月4日暂停开放拓印体验活动,至9月2日再次开放,自开放至今参观人数高达11580人次。

5.开展书法、绘画及地理、历史知识讲座。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书法和绘画艺术教育课程,长期邀请志愿教师来博物馆进行艺术讲座,除了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讲座之外,还结合珠海的地理历史开展讲座。

一是珠海的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是珠海宝贵的自然资源。馆方将邀请专家学者和志愿教师到馆开展这方面的讲座,为学生普及自然地理知识,如淇澳红树林知识讲座、海岛生态环境知识讲座等。

二是珠海人杰地灵,馆方将根据博物馆资源和珠海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陆续开展珠海历史名人、珠海历史建筑、香山文化、留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6.共同开展青少年学生个性化讲解服务。我馆十项个性化参观服务套餐之一是面向青少年学生提供针对性讲解服务,由专职讲解员为青少年提供讲解服务,主要讲解基本陈列展《海洋纪事》中“岛屿烽火”等版块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专题展览《珠海艺文与民俗》中珠海“红色三杰”等内容,突出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市青少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预约参观这一专题,并报名参与这一专题的讲解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参加相关讲解服务。

2021年,博物馆组织“万名中小学生进博物馆”项目,全市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45177人次,广州、佛山、台山、中山等地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体验。通过馆藏珠海党史“红色三杰”革命文物和藏品,打造珠海“红色三杰”专题展览内容,吸引各单位和市各级组织前来参观和开展党日活动。开展对广大观众、党员、青年团员等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组织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家风家族文化宣传等系列参观和培训课程。结合场馆展览把博物馆打造成党建教育和青少年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专题教育人数超50000人次。开展“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讲解大会”、公安系统及文博系统“五四精神永流传”联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志愿讲解培训等活动24场,参与人数4000余人次。

7.向我市中小学教师提供特色文博服务。针对我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需求,定期邀请教育、文化、考古、历史、鉴赏等领域的专家到本馆开展艺术鉴赏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我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开放博物馆资料室,提供馆藏文献的查阅、馆藏文物的介绍及展览多媒体资源等服务。

8.开展公益志愿者活动。长期开展公益志愿者招募。在场馆大型活动策划、观众参观秩序维护、观众参观导览、教育课程设计、观众阅览室图书管理、博物馆档案管理、展览摄影服务、观众调查问卷、协助讲解服务、信息统计服务、展览宣传推广、展示影视制作、展览美术设计、博物馆文案策划、活动会务礼仪、协助专家开展活动等方面提供公益志愿者岗位,欢迎珠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9.送服务进校园。《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珠海博物馆在做好传统展览的同时,更注重在“贴近”方面努力作为,贴近公众的需求,在参观服务工作中创新多样化的体验和服务来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据此,珠海博物馆策划送服务进校园。一是把我馆现有展览《珠海红色三杰》《历见》《基因的故事》《历史的足迹》《蝴蝶标本展》等不定期到偏远地区、海岛、特殊学校举办短期展览;二是将我馆已开展的拓印体验、模拟文物修复体验、书法绘画等体验活动送到需要的学校,丰富校内课程;三是安排馆内讲解人员、宣教人员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在学校开展文博知识小课堂,让博物馆知识成为课堂中的一部分,让文博知识在校内传播。

10.开展田野考古和文物考察体验。组织优秀师生开展田野考古和文物考察体验,参加珠海文物保护单位的实地调研活动和田野考古调查勘探活动,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活动等,通过野外体验过程增加师生对考古和文物保护的知识,丰富经历,开阔视野,在增强文物保护观念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文物考古工作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播、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三、余论

2020年12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下发《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见》,正值珠海博物馆新馆刚刚对外开放。馆方积极响应这项工作,从场地、人员、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长远规划,积极探索实践,不断优化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水平,多个项目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

实践证明,博物馆沿袭固有的填鸭式传统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注重互动的体验性教育才是博物馆发挥文化认知和教育功能最有效的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积极利用新手段新方式把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珠海博物馆按照青少年的天性以及个性设计出的一系列动手操作的互动性教育活动,已经成为馆方一个特色服务品牌。但是,和同行博物馆相比,这项工作的创新理念、内涵设计、团队管理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应当及时总结,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

猜你喜欢

拓印珠海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考古”测一测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