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模式探索
——以化州市良光镇陂边村为例

2022-02-26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林莹波李龙明陈洪浪李子杰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特派员科普中医药

文/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陈 容 林莹波 李龙明 陈洪浪 李子杰

茂名市橘多宝科技有限公司 庞 富

一、引言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国家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均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2]要让中医药走进乡村,走进寻常百姓人家,更好地惠及民生服务于人民健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医药科普教育是重要一环。[3]中医药科普,是将中医药知识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范围内普遍推广并使其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对发扬与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大意义。[4]

服务“三农”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类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办学价值的根本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应该是每个地方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5]医药卫生类高校的农村科技特派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与课题研究需要并结合自身所学的医药类专业特长,在下乡服务活动中积极融入中医药元素,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从而为推动中医药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搭建桥梁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总结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对接村——化州市良光镇陂边村进行的下乡服务实践经验,对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能够为中医药走进乡村的推动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模式探索背景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有益探索。[6]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制度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医药卫生类地方高校必须抓住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当地实际,选择科学的推广模式,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是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践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医药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化州市良光镇陂边村位于化州市西南部,距化州市区10公里,村现有222户共900余人,水田360亩,旱地120亩,山地5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番薯、辣椒、萝卜、花生等,特色农业是种植道地药材化橘红果。

陂边村民风淳朴,注重文化教育。陂边村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外出乡贤老板的大力捐资和村民集资于2021年6月建成农家书屋——“好心书屋”。“好心书屋”寓意弘扬“好心茂名”精神,其位于陂边村文化楼二楼,占地(包含走廊面积)约78m2,室内装修精美,配有实木书柜及多套学习桌椅,安装立柜式空调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可同时容纳30至50人听讲座。除此之外,文化楼的一楼是一个面积约142m2的戏台,戏台正前方是一个300m2左右的文化广场,场地更加开阔,均可进行中型或大型活动的举办。

以上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可为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在陂边村开展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模式探索

(一)建立高校与对接村下乡服务的长期合作机制

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活动开展前期,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提前组织下乡服务团队前往对接村进行乡情调研考察,并与当地村委进行会面沟通。经过下乡服务团队与对接村村委的充分沟通交流,达成校村合作框架:陂边村可为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后续的下乡服务活动开展提供固定的场地、办公桌椅以及多媒体等基本设施,做好村民宣传工作。通过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一系列活动在陂边村的定点开展,逐步提高村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健康生活意识,助力乡村振兴。为形成良性循环的下乡服务机制,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在陂边村创建“科技下乡服务站”,以陂边村“好心书屋”作为挂牌选址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联合茂名市科学技术局举办的“2021年茂名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之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中举行了正式而隆重的揭牌仪式,探索打造“政府监督+高校实践+村民反馈”的“三位一体”下乡服务模式。高校与乡村一站式对接下乡服务平台的正式建立,有利于共同推进下乡服务常态化。

(二)组建一支以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牵头的高校下乡科普服务团队

通过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牵头,组建一支以中医药专业为主和相关专业为辅的教师下乡服务队伍进行精准服务,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用专业铸就服务品质,以服务需求导向促进专业特色发展。在校内选拔和培养一批大学生作为社会服务实践的骨干力量,定期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培训,提供实训场地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传统中药手工制作产品的动手能力,例如制作中药香囊、“药食同源”中药标本、中草药书签以及腊叶标本等等。通过下乡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锻炼综合素质,磨练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展现学子“积极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发更多青年学子服务奉献的热情,投身农村建设,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促进乡村振兴。

(三)以道地药材化橘红为切入点,结合多种科普手段,丰富“中医药科普”内容

1.因地制宜编制科普手册并免费派发

以道地药材化橘红为中药科普的典型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手册,以利于群众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达到科学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目的。本下乡服务团队自主编写了3本“中药科普走进乡村”系列科普手册,分别是《中药科普走进乡村①——茂名南药种植品种与四季药膳养生》《中药科普走进乡村②——典型中药性状鉴别名词术语》和《中药科普走进乡村③——常用中药鉴别技术》,各制作300册科普手册向村民免费派发,科普内容不仅可以让群众了解当地的南药种植品种和四季养生药膳小贴士,还能让其学习专业的中药鉴定基础知识,提升对真伪优劣中药的品质鉴别能力。

2.展示不同形式的中医药科普物品

运用中药实物标本展示以道地药材化橘红为首的生活中常见药食同源中药,使用标签标注不同中药的来源和功效应用;利用常用中药标本、名贵药材标本和中药伪劣品标本进行批量展览,由中药学专业教师进行现场鉴别讲解,让村民学习辨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利用宣传展板和海报向村民科普相关中医药常识和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广东省中医药条例》等);利用中药香囊、中草药书签传递传统中医药知识,并且免费派发给村民使用,中药香囊和中草药书签的外观和内容均由团队自主设计,将高校的校徽logo与校训融入其中,传递高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精神,特别设置现场示范制作中药香囊的互动环节,让村民们动手参与进来,制作完毕可以直接带走。通过以上不同科普形式多维度地向村民科普中医药相关知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推广与普及运用。

3.开展中医药相关的知识讲座和主题科普活动

可以开展以化橘红规范化种植技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组织当地的化橘红种植户聚集在“好心书屋”与邀请过来进行讲座授课的专家教授一起交流和探讨化橘红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助力地方特色农业和经济发展。还可以将党史学习与中医药的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学党史 识乡情 辨中药”主题科普活动,在陂边村文化楼一楼处展示“党史中的中医药”和“党史故事中的植物”等相关主题海报,让村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认识一批以“青蒿素”为重要代表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屠呦呦等老一辈党员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组织村民和下乡服务团队一起参观当地化橘红种植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奇袭出拔乡公所”革命遗址,重温先烈精神,珍惜现有生活,致力乡村振兴。

(四)以“好心书屋”为活动根据地,整合院系科普资源,扩大中医药科普范畴

1.开展养生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与学院临床医学系和医学技术系的师生联合开展活动,通过中医义诊、量血压、测血糖、拔火罐、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和推荐养生药膳等多项医疗保健服务,让村民切实体验到专业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惠民便民。

2.开展急救技能教学演练

与学院护理系的师生联合开展活动,通过理论讲授与实操练习,向村民传授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蛇虫咬伤处理、伤口包扎等农村实用应急救护和健康知识,建立学习交流群,开放线上“急救包”资源,身体力行教村民救命良法,为村民提供更多学习途径,加强互动,让他们把实用的急救技能带给身边的人。

3.扩大活动对象的科普范围

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为重点,带领大学生下乡服务团队为当地留守儿童在“好心书屋”举办丰富的第二课堂,讲授中医趣味典故和中药传说故事,开展禁毒宣讲、共情陪伴等活动,推广普通话,助力基层教育。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搭建一个了解外部世界、认识社会的窗口,也为乡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埋下种子。以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为目标,拟定早晨或傍晚饭后的时间节点召集村中的空巢老人集中到陂边村文化广场,安排技艺精湛的老师和大学生一起手把手教导老人家学习传统养生功法,例如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等,不仅能使农村老年群体强身健体,还能丰富其内心精神世界,增添生活乐趣。

四、展望

通过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医药科普下乡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向广大农村群众传播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全面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力争将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品牌做大做强,建设美好乡村;同时,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高校中医药相关专业和学科的交流,更好推动中医药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猜你喜欢

特派员科普中医药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科普达人养成记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普漫画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