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文化建设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2022-02-26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蔡东方陆俞辰卢东亮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专业

文/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蔡东方 陆俞辰 卢东亮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

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在专业课程讲授和专业技能养成的环节中恰当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收获知识和锻炼技能的同时,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工匠精神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形成协同效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

专业文化建设融入课程建设和教学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思政教育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文化建设中,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思政教育怎样融入专业文化建设措施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建设为例,探究如何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探讨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一、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介绍

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在工业节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核心岗位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该课程主要为后续核心岗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提供流体流动的基本理论、流体流动水力学计算、流体机械设备选型等知识和技能。

二、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

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公式计算较多,但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课程,该课程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课程中蕴含了爱国情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发掘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搜集和提炼成可用的思政素材,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本文根据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发掘出如下的课程思政元素。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以我国近现代利用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创造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昌盛奋斗的决心。以三峡大坝工程为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态及环境建设,是社会文化史上一项里程碑式建筑。在三峡大坝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多次运用到流体力学知识,通过让学生自行查阅三峡大坝兴建的背后故事,观看纪录片,体验流体力学知识在三峡大坝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分享自身感悟,培养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积淀了深厚且丰富的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和运用场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流体力学知识结合起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源远流长的文明,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例如,春秋时期,齐国军事家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虚实篇》有此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该句表述出水作为流体,虽然没有自我成形的性质,但水的形态会随容器形状的不同而变化,在军事上涵义是指战术不应僵化不变,应随战况的变化实时调整战略。我国古代人民只有对流体水蕴含的哲理有深入了解,才能撰写如此出美妙的古诗词。

(三)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

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将课程知识与工程中的应用结合起来,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将课程中抽象晦涩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在工程运用中展现给学生。用工程运用案例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专业实用性的认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会坚定信念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和热爱专业相关工作。

例如:在讲述流体阻力计算时,引入西气东输工程,通过讲解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管径的计算选取、天然气管道阻力计算及压缩机选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理论知识与工程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专业知识对解决工业问题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四)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鼓励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把握规律。

在讲解流体管径计算和选择知识点时,管道管径选取较大,管道费用增加;管道管径选取较小,操作费用增加。此时,引入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管径过大对管道费用和操作费用的影响,管径过小对管道费用和操作费用的影响,综合分析管道费用和操作费用的最佳选取点,选取最经济的管径。

在讲解伯努利方程时,指出能量的形式是可以变化的、能量是可以传递的,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和产生。由此引入事物的规律性,规律性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遵循事物的规律,遵循流体的规律,遵循能量规律,不能违背事物的规律。

(五)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化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尤其重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回归、弘扬、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

3.1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对马铃薯预脆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破碎力、感官评价和综合评分的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且因此样品挥发性成分。经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100%,且前3个主成分总贡献率大于85%,说明提取3个主成分能够全面反映马铃薯脆片的品质信息,根据5个指标的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可以看出,决定第1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是感官评价和综合评分,决定第2主成分的是破碎力和含油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是L*值和含油量。采用经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标准化综合得分作为响应值,得到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例如,教师可讲解大国工匠管延安的事迹,管延安踏踏实实从学徒做起,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以律己,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练就了精湛的钳工技术。作为港珠澳大桥的参建者,他拧过的60多万颗螺丝无一失误,保证了粤港澳大桥世界首条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完成此项艰巨任务,管延安凭借的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大国工匠管延安的事迹视频,引导学生展开对工匠精神的讨论,弘扬和传承踏实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三、课程思政元素实施实践

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和思政素材的整理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课程思政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是实现课程思政意义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要求、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思政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包含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思政设计。教学设计应将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应避免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切换生硬、长篇大论和切入方式不合适造成学生反感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思政素材顺其自然地呈现给学生,需要教师做好充分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升

任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任课教师必须建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不能重技能轻思政,任课教师应加强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元素发掘、素材搜集和课程思政实施的能力,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学知识和练技能做到统一和协调。

(三)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同时,课程思政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参与度和积极主动性,保障课程思政实施的高效落实。

将课程思政教育引入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对教师的授课满意度评价的同时,也完成学生对教师在思想意识引导过程中价值观的认可度。督导评价过程中,也将课程思政纳入到授课评价中。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评价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的重要指标,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提高专业教师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主动性,使课程思政能够落地和发挥功能。

四、结论

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流体力学及设备作为工业节能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条件,因此,应充分发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素材,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准提炼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专业自信和唯物辩证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专业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