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发展背景下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2-02-26刘晓杰杜娟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旅游

刘晓杰,杜娟

(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商务学院,广东 广州511487;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旅商学院,浙江 宁波315800)

研学旅行可以定义为一种以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其核心目标群体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将集体旅行生活作为媒介,借助旅游吸引物等资源,从而将普通的旅游发展为一种具有体验、学习意义的教育旅游活动。 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发展,探索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研学政策众多

自2013 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很多与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 比如,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中,特别指出了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在2016 年出台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为完善研学旅行提出了关键性建议并指明发展方向。 同一年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明确表示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的实践活动课程的大纲中。

2019 年,研学旅行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中国研学旅行分会的指导下,发布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和《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两个重要的文件,旨在推动研学旅行方案落实和实施,确保学生自身的安全以及旅行产品质量。

(二)市场需求显著

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是一直困扰着家长和教师的问题,研学旅行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习积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以及良好品质和意志。 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且中小学学生人数逐步上升,社会对研学旅行的需求以及影响力越来越强,也为研学旅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300 多家。 截至2020 年8月末,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有177 个。 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前景可观,岗位缺口巨大,研学指导师培养迫在眉睫,需要行业、产业、专业、职业、企业多方联动,依托产教融合机制共同培养研学指导师[1]。

二、研学旅行发展背景下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016 年颁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指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应至少配置一名研学指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2]。 这充分表明了确保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在相关部门的督促下,研学旅行会愈来愈规范。 今后,研学旅行的设计要考虑地方特色、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等因素,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研学为核心。 对职业要求而言,研学指导师不仅需要掌握导游的随机应变能力,还需要拥有相应的控场能力、授课能力以及较好的知识传授能力。 目前,导游人员主要面对的是成人旅游市场,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欠缺夯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当参与到“研”和“学”关系较为密切的活动时,教育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和欠缺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的问题就会显露无遗。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只专注于教学任务是无法达到需求标准的,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研学指导师这一职业便产生了。

研学旅行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时间较短,极少有旅游院校给予足够的关注,造成研学指导师数量欠缺。 由于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研学指导师的稀缺性显得更为突出。

三、研学指导师的职业内涵

研学旅行是专门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组织安排,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3]。 相对于传统旅游,两者可谓是天壤之别。 传统旅游的目标受众是不同阶层的旅游爱好者,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前者完全是以旅游为目的活动,后者是以教育为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 另外,导游和研学指导师两个角色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内容方面对比,研学指导师讲授的核心内容是研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负责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所学课程内容;导游负责的任务内容则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景区和景点的讲解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在研学旅行中,研学指导师的核心任务是如何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在传统旅游,导游的核心责任是如何让游客尽兴地游玩。 因此,相对于导游这个职业,研学指导师的职业内涵显得更加复杂,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能完美胜任导游这个职位,还需要有专业的教学能力。

四、研学指导师基本素养要求

(一)职业态度

研学指导师承担了为人师表这个角色,而且针对人群是“中小学生”,他们行动力和自我控制力相较于成年人来说较弱,所以研学指导师需要有双倍的耐心和责任心。 在专业态度上应做到以下几点:热爱研学旅行指导师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遵守教师和导游的职业行为规范,为人师表,以德立身;精心制定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完成研学目标、确保安全,让学生拥有快乐有意义的研学旅行生活。

(二)导游工作能力

基本的导游能力对于研学指导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的三种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学指导师在研学活动中需要负责学生的各种事务,并且负责与多个单位联系;讲解能力,能够利用通顺流利、有逻辑的语言介绍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景点特色、景点文化知识;导游服务能力,研学导师需要为研学团队成员提供交通、餐饮、住宿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并且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有效且正确地应对和处理。

(三)具备研学专业知识

掌握相关研学旅行目的地及基地、营地的情况。 掌握研学旅行组织和服务知识、文明旅游知识。 熟悉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和相关的安全防护救护知识,以确保全体成员的安全。 掌握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及体验活动实施等知识。

了解新课程改革方向和相关理论。 熟悉中小学课程的课程结构和相关实践活动内容,熟悉课程资源开发、管理与利用的方法,掌握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知识。

了解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熟悉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了解我国各类非物质遗产和各民族风俗,掌握相应的乡情、县情、省情和国情。 了解相应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与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直接相关的学科内容。 熟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1.课程设计能力

研学指导师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完善研学旅行方案,保证方案和目标相匹配,阐述内容清晰、主题明确。 能对青少年的研学线路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开发;设计研学课程并撰写大纲,能将能力、知识和情感三维目标设计在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中,并能融合在研学旅行的行前、行中和行后各个阶段。 能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设计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能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

2.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实施能力要求研学指导师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够流畅地讲解研学课程相关内容,引导学员参与研学教育主题活动;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能将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计划中,确保研学旅行安全有序地实施。

3.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意味着研学指导师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对学生研学过程中的表现和作业进行客观的点评。 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表现提供公平的研学成绩,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研学指导师应该注重研学方案里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在适当情况下进行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并给出合理的指导建议。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比如研学态度、研学能力和方法、研学结果等。

4.特殊专项能力

特殊专项能力主要要求研学指导师要掌握以下两种能力:一是引导观察与合作,研学指导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在旅游途中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发现外界事物,并结合相关传授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二是安全知识与急救,研学旅行也是一种户外活动,其危险性比普通的户外活动更高,所以安全知识以及急救能力也是研学指导师必须掌握的,既能理性理突发事故,也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五、研学旅行发展背景下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开展“现代学徒制”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模式

研学指导师的培养可以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共育人才的发展道路,校企融合,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在制定高职院校研学指导师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以研学指导师的职业内涵以及要求为标准,有效地选择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具备优良的品德、专业的职业素养,熟悉现代教育理念并掌握中小学生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了解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以及团队服务内容,对线路研发、研学课程设计和方案实施有一定研究。 在确立培养目标之后,需要在三个主要方面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所研究专业。 以“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体系”为参考,设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旅游+教育”跨界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属于体验式教育和旅游业跨界融合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其专业课程体系应具备“旅游+教育”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4]。 以研学指导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为基础,以跨界能力和创新力为发展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规划。根据研学旅行的跨界特性和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专业课程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板块:

一是研学旅行概论板块。 此板块主要介绍研学旅行的定义、特点以及该专业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在学习该部分的内容之后,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研学旅行的本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其中结合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集体活动、文字总结等课程内容;研学旅行是完全区别于常规学习以及休闲旅游的,可将其称作为体验式学习,前置课程、体验课程、拓展课程共同组成了研学旅行课程核心部分。

二是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板块。 该板块的课程内容主要针对研学旅行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研学学生认知特性和身心特征等方面进行设计。 通过此板块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小学生在情绪、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不同的心理特点[5]。

三是地方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板块。 该板块的课程设置取决于研学主题关联的地方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 在学习此板块课程之后,学生们能深入了解本地的旅游文化以及旅游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和研学环节的讲解。

四是研学旅行实务板块。 该板块主要以课程开发、课程行程方案的设计、研学辅导员工作实施等方面为核心进行设置。 通过此板块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按照确定研学旅行主题、选择环境、调研和设计活动、课程演练和节点控制、课程实施和评估等步骤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在研学辅导员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研学课程设计的相关任务。

(三)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共建研学人才输送和培养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和文旅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研学人才的输送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方面,采用校企招生以及订单班的方式创建研学指导师基地,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发展研学旅行相关项目,培养教师队伍。 另外,按照学生年级建立阶段性的实习机制,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可以在企业和人才基地进行实习和研学,对研学旅行的运作和研学指导师的工作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大三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年以内的顶岗实习,学生在产品设计和课程讲解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培训,提升创新能力和意识。

(四)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在研学人才培养中,“双导师”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是“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高职院校和研学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创造“双导师”教学团队。 因为研学导师的特殊性,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于一身,而这一特性与“双导师”制的教学特点相匹配。 在旅游教育方面有研究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 而研学机构的导师在旅游和研学实践方面能起到示范、规范作用,给予实习的学生更多实践指导,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六、结语

在研学旅行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研学指导师数量欠缺产生的影响已经严重阻碍了研学旅行的长远发展,对目前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构建出研学旅行发展背景下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体系,对今后旅游院校研学指导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旅游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旅游
夏日旅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