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AR的交班模型改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 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6朱慧郭晓娟戴雪梅
朱慧 郭晓娟 戴雪梅
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扬州 225001
在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常因诊断或治疗等各种需要,需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必要的转运过程,最常发生在急诊、ICU与其他科室之间〔1〕。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独特性。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医护人员及护患关系等方面均会造成一定影响,造成患者生理、心理、经济的损伤,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3〕。因此,临床对急诊护士交接转运的要求也十分严苛,要求在环节都做到想法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全面,从而确保患者的信息与诊疗得到完整的无缝衔接,提高临床治疗和安全质量〔4〕。传统的转运交接方式仅依靠口头传递信息,不仅会导致患者的信息和药品出现交接遗漏,还会影响相关护理措施的准确性,不利于患者下一步的治疗〔5〕。SBAR是一种集现状、背景、评估与建议为一体的有效快捷且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大量研究证明,该模式可以及时的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减少其不必要的差错和遗漏,从而提高团队效率〔6〕。本研究将给急诊危重患者提供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探讨其对其交接不良事件、满意度、患者投诉率及交接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急诊危重患者10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1例。常规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18~66岁,平均(35.58±8.34)岁;身高152~179 cm;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15例,脑出血18例,中毒10例,重型颅脑外伤8例。干预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17~65岁,平均(36.87±7.56)岁;身高154~178 cm;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12例,脑出血15例,中毒13例,重型颅脑外伤1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无其他脏器类质性病变合并症状;③无精神类病史;④配合治疗并签署同意书;⑤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肺及肝等功能衰竭者;②神志不清患者;③不能理解或独立完成调查者;④中途放弃治疗或转院者。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口头交接方法,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所开具的住院医嘱,电话通知相关病房人员,将患者运送至病房后采用口头交接方式告知病房护士患者的个人信息、护理重点、试验项目及后续的相关治疗措施等。干预组给予患者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转运交接责任小组 成立由专科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2名的研究小组,组内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的疾病治疗经验与临床护理经验,具有充分的耐心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明确组内每位成员的护理工作,同时强化组内成员之间的配合度。对小组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方式主要通过案例分析、集体讲座、情景模拟等方式,培训内容包括SBAR模式的起源、含义、优势和内容,急诊患者的观察要点、风险评估及护理技能等。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与查阅文献后,共同制定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交班内容。
1.2.2设计基于SBAR交班模型改良后的转运交接单 通过对SBAR沟通模式进行学习和了解,以该模式核心内容和理念为基本框架,对其原有的交班模式进行改良,首先在现状中,包含患者的性别、床号、性别与现存病情情况;背景中包括患者的代诉、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本次发病的原因和分析;评估中包含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报告、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问题的评估和观察要点等;建议中包含特殊注意点、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问题处理的建议等,最后结合临床的转运交接工作需求,共同设计和编写基于SBAR交班模型改良后的转运交班表单。见表1。
表1 基于SBAR的改良转运交接单
续表1 基于SBAR的改良转运交接单
1.2.3基于SBAR的改良转运交接单的使用 由相关急诊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医嘱,首先提前用电话告知接收的科室做好接收准备工作,同时根据基于SBAR的改良转运交接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以简单明了的文字或打钩的方式如实将交接单填写完整。在准备转运之前,相关护士应将转运途中所必需的物品、设备和药品等准备齐全,整理好病例资料,对于短时间内无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可由急诊护士与外勤人员携带已填写好的病例资料与交接单,用轮椅或平推车护送。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则由护士、医生、外勤人员等一同护送,同时带好填写好的病例资料、交接单与抢救记录单等,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到达病房后由急诊交班护士按照交接单的流程和顺序,向病房的接班责任护士详细的核实交接单中的内容,再一同对患者进行评估。病房接班护士对急诊护士的交接班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对交接项目有疑问时及时提出并备注,无任何异议后才可签字确认,急诊交班护士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①对护士交接班时所出现的患者药物和物品遗漏、输液管堵塞、导管脱落、患者病情交接不清晰等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比较。②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该问卷主要包含对交接记录的全面性、交接顺序的合理性、交接条目的准确性、交接单形式的规范性等指标进行评价,总满意度=(交接记录的全面性+交接顺序的合理性+交接条目的准确性+交接单形式的规范性)/总例数×100%。③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患者对转运前评估、转运记录单的书写、转运中的应急能力、转运后的交接等方面而引起患者的投诉事件,总投诉率=(转运前病情评估+转运记录单的书写+转运中的应急能力+转运后的交接)引起投诉的例数/总例数×100%。④采用本院自制的交接质量调查卷对两组患者的交接时间、转运设备运行、生命体征维护情况、患者体位的舒适度等情况进行评分,各指标的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交接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评分〔n(%)〕
2.3 两组患者投诉事件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投诉事件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投诉事件比较(n),〔n(%)〕
2.4 两组交接质量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交接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交接质量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重要场所,也是确保患者得到更深入救治的中转站,该科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急、危的特点,且病情往往变化迅速,进展快并较为凶险〔7〕。但作为安全医疗高位的群体和科室,仍然无法避免转运交接的高风险医疗行为,患者转运交接是确保护理工作整体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救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信息的顺利交接是病人安全过渡并接受良好后续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首要因素,对护理质量与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9〕。在转运过程中,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则可能对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提高转运质量和规避差错风险,对急诊患者的交接和转运过程应更加的严格和规范〔10〕。传统交接过程缺少详细的内容和顺序规定,急诊护士在汇报交班时通常依靠回忆患者的基础信息和诊疗情况,不能将所有相关信息准确汇报给医护人员,且只陈述表面问题,存在自由性比较大、交班内容不全面、不准确、药品交接不详细、条理不清晰、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等缺点,导致交班内容过于简单而造成接班内容的缺失或重复〔11-12〕。因此,如何使急诊患者在转运交接中信息和诊疗情况完整和连续的传达,提高急诊转运质量与安全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指出,在转运交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转运交接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交接班模式可可以有效提高交接质量,减少或消除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风险〔13〕。SBAR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沟通方式,其主要包括现状(临床状况的简述)、背景(与当前状况或治疗相关的过往史)、评估(患者的最新情况和进展)及建议(将来的活动、存在的风险、预防和处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该模式具有结构性、一致性、优先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的传递,从而提高转接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14-16〕。将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转运交接中护理管理,可使急诊护士全面掌握病人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与预防措施,迅速发现病情变化的趋势,作出快速应急处置,既起到互相监督、检查的作用,又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已广泛运用在临床床边交接、患者转运交接及医护病情汇报等工作中〔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投诉事件明显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交接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可明显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交接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投诉率。分析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基于SBAR的改良转运交接单的设计与制定,通过简洁且针对性强的表格模式保证信息和病情的高效准确的传递,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使交接流程更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了原交接工作的随意和盲目性,改变护士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沟通理念,使护士对转运危重患者转运前准备更为充足,病情了解地更加充分,降低了护士出现差错的概率,使交接的护士在整个交接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交接工作环环相扣,保证交接内容的准确性、交接工作连续性和患者的安全性,最终减少危重患者转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转运交接满意度。②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提供了科室间的无缝连接,在转运前护士可根据转运交单的内容,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做好转运风险评估与物品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现况、既往史、病情评估及建议,不仅可以使每个护士能全面了解交接患者的重点观察内容,确定后续的护理重点,从而避免交接不清的情况发生,且有利于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提升护士病情观察和预见性思维能力,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安全。③在进行交接时,由交班护士根据转运交接单中的内容进行逐一进行核实交接,交班后护士长对本次交接班质量与效果进行实时有效的评价,避免了交接中的责任不明确问题,不仅可以确认双方沟通内容是否存在遗漏、缺陷或含糊,防止出现遗漏或交接不清的现象,同时还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资料、交接内容资料的二次吸收与提取,这对强化护士的责任安全意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投诉和缩短交接时间,促进患者康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后,能明显降低患者转运交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交接时间,提高患者对交接护士的满意程度,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转运交接的投诉率,保障了交接质量与安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