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2-26叶奋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函数

叶奋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自主成长与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分别从学生创造性思维兴趣、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等角度入手,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目标明确的教学方案,同时融入“生本理念”“生活教育理念”来提升创造性思维培养效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知识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探索更多的数学问题解题方法与数学知识应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训练思维,参与创造性思维思考活动,做出创造性思维下的学习行为,体会创新的乐趣,最终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构成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常用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提出一些简单的函数问题。比如:已知某种食物的单价为15元人民币,若买n(n∈{1,2,3,4,5})数量的食物则需要m元人民币,结合刚刚学习的函数基础表示方法,分别用常用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进行表示,你能够很快回答出来吗?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陷入思考,初步形成“原来还可以同时利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函数”的想法,从而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究:“不同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区别,能够找到本题目最合适的表示方法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又一次发现:“原来不同的表达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那我是否可以自己判断选择表示方法呢?”初步形成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以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能够让班级学生更好地发现创造思路,形成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一思维,体会创造性学习行为的乐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为今后积极主动探索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路径与方法提供思维支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在高中数学课堂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其思维活动的主体,要想实现培养目标,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能够契合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案,凸显个性化培养理念,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夠具有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以《三角函数的概念》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案。面对数学素养水平较低、缺乏数学思维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三角函数的背景”“三角函数定义来源典故”“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等,为学生推送相应的视频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提出“结合典故中的人物事迹,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会怎么样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三角函数的定义背景置换为现代社会,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函数的影子,从而启发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概念思考生活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这一思考的过程中尝试着运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完成创造性运用,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照顾到班级中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避免这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不活跃,无法跟随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课前的短暂辅导与引导,能够适当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尝试着自主探索,促使其尽快形成创造性意识。此外,面对班级中另一拨数学思维清晰、学习能力较强的“特殊学生”,教师则可以使用更大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着运用不同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解决同一数学题目,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实现培养目标,凸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人本化思想。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情境中,自由开展创造性学习行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班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丰富的生活资源开发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运用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身数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

结合上述《三角函数的概念》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现象,比如圆规的运动、环城列车的行驶路线、太阳的东升西落等”,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同时利用虚拟软件将“环城列车的行驶路线”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形成“周而复始”的“环城线路图”,促使这种现象直观展现于班级学生眼前。此时,教师再次提出“☉O为中心,是环线的中心,P是每天乘坐环城公交车的我们,A为学校位置;以A为起点作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此时的角为任意角,借助α的大小变化绘制P的位置变化,得到你每天的路线图”的操作任务,让班级学生想象自己的线路发展,将“自己的行驶线路”画出来,同时研究自己的位置变化情况,考虑自己路线行驶中的函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观察OP与单位圆交点P的坐标,你有什么发现?”“能用函数的语言刻画这种对应关系吗?”“你能使用几种方法刻画出这种关系?”等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创造性思考,使用更多的函数表示方式表示OP与P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构建生活情境之外,还为学生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使用已经学习的函数知识,创造了更多的生活数学问题解答机会,学生在这一机会的支持下能够得到锻炼,利用教师提供的时间反复引入自己的函数知识储备,探索问题解决方法,从更多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的函数,从而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散思维空间与思维探索空间,凸显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此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积极主动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体会成功的乐趣,形成创造性学习热情,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目标,为班级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责任编辑晓寒)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函数
二次函数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