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2022-02-26潘成越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赏析绘画美术

潘成越

小学美术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教师科学的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元手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在创作与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创作时学会借鉴和创新,真正将小学美术课堂转变为学生艺术提升的发源地。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艺术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进行创作引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融合多阶段课堂环节,深入体会主题艺术价值。

小学生对于事物认知视角较为直观,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学生更喜欢对所经历的事物进行绘画,在重复主题的绘画过程中,学生创作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掘,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也难以树立。因此,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课程主题,给予学生正确且有价值的艺术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自主绘画技巧,还能在学习时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艺术创作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可以通过解读作品等方式为学生传递正确的生命观,帮助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的情感,逐步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到主题所蕴含的真善美,将善良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贯穿于创作过程。

比如,教师在教学《难忘的夏天》一课时,通过使用多媒体教案为学生展示小朋友们在夏天经常做的事情,在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图片素材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在夏天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情进行即兴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呈现出的画面效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一位学生想画出夏天和父母吃西瓜的景象,教师指出可以在图画中增加夏天生活化的元素,比如风扇、窗外的知了和炙热的太阳等体现夏天感觉的事物。经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在脑海中联想出夏日与父母吃西瓜的具体场景,通过对细节的联想和分析,丰富图画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带入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学生创作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其他画家笔下难忘的夏天,通过对比温馨的家庭夏日和喧闹的乡野夏日,让学生在图画情境刻画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画笔中流露出的亲情,实现了对学生情感审美意识的培育,提高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抒发情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合理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激励效果。因此,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创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使用恰当的鼓励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绘画带来的成就感。此外,教师借助针对课堂优秀作品进行点评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展示,不仅对其他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效果,同时对于认真绘画的学生也是一种持久性的鼓励,在班级内形成竞争意识。在作品欣赏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理解绘画技巧,体会作者的精神情感,引领学生理解抽象的艺术作品。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评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形成常态化的探索与创作激情。

比如,教师在教学《七彩世界》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在作品赏析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颜色对比与填充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由颜色组成的图画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这一欣赏过程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还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作品赏析时,为学生讲解不同的颜色搭配所呈现出的暖色调与冷色调的绘画技巧。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作品,对于想象力丰富、绘画技巧完善的学生给予恰当的鼓励并提出更为明确的绘画建议。如,学生利用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绘制了冰天雪地的冬夜与温暖的小木屋,教师针对该作品肯定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鼓励学生使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细节。另一位学生绘画基础不高,但在本次绘画中通过多色彩笔的运用,绘制出梦中的七彩世界,对于梦幻世界颜色的搭配技巧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在绘画中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这样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无论是有良好绘画功底还是绘画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都能在教师鼓励式的评价中充分发掘个人特性,对绘画充满兴趣。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评出最佳进步奖、最佳创意奖等不同奖项,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绘画中发现彼此的優点。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通过合理评价,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也能在分享与相互鼓励中发现彼此的绘画长处,让学生在绘画学习中训练一双具有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图案的理解集中在表面,而真正艺术价值的发掘则需要教师通过课程环节各阶段帮助学生层层剖析。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课程阶段化现象不明显,教师仅仅通过对课本案例的分析和主题的布置,便让学生进行创作,而学生没有深入理解主题内涵,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难以注入情感,导致创作的作品千篇一律。教师在作品赏析中,也只是对各种绘画技巧颜色搭配进行简单讲解,并没有对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文情怀进行深度发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发作用不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对真善美价值观的深入体会,教师可以综合讲解作品,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带领学生体会画家笔下的世外桃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以纯善的情感面对斑斓的世界,还能树立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态度。

比如,教师在教学《水墨园林》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赏析水墨画中的江南园林形象,让学生在赏析中形成对古代建筑师巧夺天工的设计与建造能力的崇敬之情。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水墨园林的立体画面,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借助背景音乐和视频播放,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动态化的水墨园林,通过墨色的深浅反映出园林错落有致、杂而有序的审美特色。之后,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水墨画勾勒园林体现出的艺术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水墨画中的细节进行放大分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画中印象最深的部分进行讲解。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水墨图中的小桥使用了工笔进行细致描绘,桥上的青石板和青苔都清晰可见。教师指出:为了真实地反映出绘画内容的特色,我们在创作时应对所描绘物品进行细致观察,通过细节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的过程,对整幅画的特色与其中的情感进行了深入挖掘,学生在赏析时能够发现作品对细节之处的观察和神形兼备的刻画,体现了画家的工匠精神。教师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保持认真的态度,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要在不背离现实的情况下尽量反映出事物本身的形态,这是艺术创作的真谛。结合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作品背后的技术传承和勤恳态度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通过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以本为纲的教学思路,通过融合课堂评价、绘画指导等手段树立学生自主绘画的积极态度。深入挖掘作品精神内涵,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本素材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感受绘画的艺术价值,在无形中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站小学)

(责任编辑来静)

猜你喜欢

赏析绘画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早梅(节选)
步辇图赏析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