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2-26刘志强
刘志强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为高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增加语文知识的储备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深度,进而做到全面综合发展。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备课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备课的质量将直接决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的开展质量。为此,教师要意识到课前备课的重要性,“不打无准备之仗”,要针对每一堂阅读教学课,进行科学有效的准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备课。
1.对学生展开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在阅读课程的兴趣、认知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深入的分析,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制定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和水平。
2.深层解读阅读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把握阅读文本,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知,进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和思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阅读情境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预设一些相关的课程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从而达到深层探究的目的。
课堂是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主战场,在科学地进行课前准备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把握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注重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设计,从而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1.教学过程中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性
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是不同的,其描绘的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现象能够带给学生审美和情感上的感知,教师要意识到阅读文本带给学生的启发性意义,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将传统的阅读模式转化成新型的思辨式的阅读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和思考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了解文章内容,进行浏览式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在不脱离文章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成果进行分析,纠正学生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思维。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倾听者和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已经逐渐变成学习的中心和重心,教师要意识到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处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上。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思维和人文认知基础,将传统的“改变学生的思维”转换为“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自主想法给予一定的理解,甚至与学生就这些想法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参与度。
3.进行差异化引导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化,要鼓励支持学生主动思考,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引导教学。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考,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这样学生在思考和回答时就能放开手脚,消除顾虑。其次,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会进行思维的碰撞,倾听到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想法,从而锻炼学生思辨式阅读的能力。
4.提升阅读导入的艺术性
在進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提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思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来进行课堂阅读导学。课堂导入艺术性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很难对阅读课堂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将阅读课堂看成一个放松学生学习神经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各种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5.优化阅读教学反馈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评价,这种反馈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很难得到提升。为此,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深入开展各项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阅读教学反馈评价工作,在自我审查和学生反馈中寻找到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工作后,要及时地进行跟踪反馈,可通过线上线下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只有获取了第一手的真实性的反馈,教师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提升整体的阅读教学效果。
课后的教学反思除了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外,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对阅读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必须是深层次的、客观性的、多方面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如,教师可以多与学生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对比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中汲取有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多方面的阅读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储备。通过这些反思方式,教师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技能,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效。
总之,阅读课程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持续优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性,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引导教学。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