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法结合六经气化理论治疗原发性头痛经验撷英

2022-02-25孟笑男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表里同名厥阴

孙 洁 孟笑男

1.北京小汤山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北京 102211;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35

原发性头痛(primary headache,PH)是指具有某种特定发病机制、独立且不“源于”其他任何一种疾病的头痛诊断[1],其无论从现代医学分类[2-3],还是传统中医学范畴均属于头痛的一种[4],发病率极高,每人一生几乎都会遭遇。PH 分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5],长期严重头痛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不良影响,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失能疾患之一[6],复杂且庞大的PH 群体,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7-8]。

针灸在治疗PH 中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选穴多集中于百会、阳白、印堂及太阳,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9]。首都国医名师王居易教授(1937—2017)根植《内经》《难经》,创立了经络诊察法[10]。王教授认为,针灸治疗PH 不应局限于中医内科思维中脏腑、气血辨证,仅取头痛局部穴位,而忽略经络辨证。治疗本病首先应通过经络诊察法对疼痛部位进行归经,再对此经远端循行进一步诊察,将察经结果联合头痛性质辨别病变经络及其虚实[11];同时结合六经气化理论,深度识别病经是否存在“合病”或“并病”,如累及多条经络,则病经传变往往遵循同名经、表里经互传;最后主张减少局部取穴、增加远端特定对穴。笔者经王教授学术经验传承指导,在针灸临证应用中获益颇多,现将其针灸治疗PH 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 基于经络诊察,辨别病变经络

1.1 头痛部位结合经络远端异常确定病经

对于头痛部位,依据经络在头面循行的路线归属,通常分为前额部、侧部、后部、颠顶部及全头部[12]:前额部属阳明;侧部属少阳;后部属太阳;颠顶属厥阴。王教授认为若全头皆痛,常与多经受累或督脉为病有关。因此PH 部位与经络循行所过产生直接联系的是阳明、少阳、太阳三阳经及厥阴和督脉。

王教授认为不可简单以头痛部位所属经络决定病经,因为“头痛”为主观症状,可出现痛处定位不准,不可简单凭由头痛部位以确定病经,还必须在所属经络远端进行诊察方可确认。此时远端经络诊察多从腕踝部(原穴)向肘膝部(合穴)进行[10]。若经络远端循行出现异常,则可最终确定局部疼痛归经的准确性。

1.2 头痛性质结合经络局部及远端异常性状确定病经虚实

王教授在临床中将PH 疼痛性质归纳为刺痛、剧痛、跳痛、钝痛、胀痛及隐痛共6 种,认为疼痛性质对于疾病虚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刺痛、剧痛、跳痛多为实证;钝痛、胀痛及隐痛多为虚证。《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经络诊察所及异常通常有结节、结块、脆络、结络、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松软塌陷、水泡感及滞涩疼痛8 种[13],认为结节、结块、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及滞涩疼痛多为实证,脆络、结络、松软塌陷和水泡感多提示虚证[11]。只有当疼痛性质与经络异常性质吻合,才能明确判定本病的虚实状态,为下一步的选经、取穴奠定基础。

2 结合六经气化,选择治疗经络

辨别病变经络为治疗PH 第一步,但病变经络并不一定就是治疗经络,还要根据六经气化特点包括“开阖枢”与患者症状能够较好地契合,才可最终选定治疗经络。PH 病因病机千差万别,影响经络错综复杂,需要医者仔细结合六经气化与证候“对接”,最终选取治疗经络。

此中六经气化主要指六经分别对应承接自然界中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有“少阳之上,火气治之;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太阳之上,寒气治;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太阴之上,湿气治之”。六气太过或不及则化为六淫,通过外感或内伤,通过影响六经、累及脏腑以病[14],可结合诊察结果对接与之对应气化功能的经络初步确定治疗经络。而在“开阖枢”理论中,太阴、太阳主开,少阴、少阳主枢,厥阴、阳明主阖,常提示病位所处位置深浅,如“开”则提示病位属表,“阖”则提示病位属里,而“枢”则往往位于半表半里;此对于六经气化理论作为重要补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病位确定治疗经络。

2.1 选择病变本经

王教授认为治疗经络选取病变本经,通常见于病程较短、实证为主、疼痛程度尚不剧烈的PH,其头痛部位与所属经络异常高度吻合,病变经络相对固定在某一条经,病因病机与此经气化特征相符,此时可选择病变本经作为治疗经络;结合王教授经验,此类PH多累及主“开”的太阳经或太阴经,主要对应“寒”或“湿”,病位多较浅;至多不超越“枢机”所对应的少阳或少阴。

2.2 病经与其同名经共取

随着PH 病久,首先会影响与之互为手足之同名经。同名两经之气相互灌渗汇通,其临床功用存在同化性、趋向性和互助性,《周易·乾》中首提到“同气相求”的概念[15]。手足同名经具有同气相求的特性,因此手足同名经其中任何一条经络为病,假以时日容易出现同名经“共振”和“共鸣”,这种特性也为临床选经取穴提供了新的思路。临证时手足同名经同取,能将手足同名经气化效应最大化,极大调整手足两经逆乱之气机。对于PH 日久出现虚实夹杂的经络状态时,仅选取本经或其表里经不能更好调整气血,便可联合选取病经同名经,强化对经络气血状态的调整。此种情形王教授认为病经可涉及六经,涵盖“开阖枢”三部。

2.3 合病或并病时选多条传变经络

PH 病机杂合而至加之病情日久,最易出现多经为病,常提示病经传变。王教授借用《伤寒论》中“合病”与“并病”的概念: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络受累同时为病称为合病;一经病变未罢,复传另一经脉称为并病。同时王教授认为,“六经传变”在《伤寒论》中适用于外感伤寒后传变,多数医者倾向“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观点[14],但因经络循行邻近性,更容易直接向其经气交接相连的表里经传变。例如少阳为病,多传厥阴,阳明为病,多传太阴,太阳为病,多传少阴。若病情从阳入阴、由表及里,则提示病情加重;若从阴转阳、由里及表,多提示病情缓解。此时要根据各个病经虚实情况,选取多条经络。

3 取穴“远主局辅”,首选特定穴组

王教授将针灸临床中病症可分为“经筋病”和“脏腑病”,认为局部取穴多用于筋经病治疗,远端取穴主要治疗脏腑病[16],PH 属于广义的脏腑病,故应以远端取穴为主;针刺的补泻是寓于腧穴本身,即选取穴位的自身性质即决定了补泻,因此在临床中注重通过不同穴性的特定穴配伍治疗各种不同虚实的PH。

3.1 井合取穴泻实

《难经》第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合主逆气而泄。”井穴因自身腧穴结构特殊,位于四肢末端,因此临床中王教授使用井穴多采用放血,对其认识有三[17]:少量放血(8 滴以内)多为引阳通络,以行为通;适量放血(8~15 滴)为化瘀导滞,祛除宛陈;大量放血(15 滴以上)为清热解毒。“合主逆气而泄”,指本经或同名经气机逆乱失调[18],合穴司气机调复;井合配穴则清泻本经实邪,放血滴数多在8 滴以上。凡PH病性为实者,无论六经何经为病,均可采用病经井合配血,清泻实邪。

3.2 原络取穴补虚

“原”意为本源、根源,乃生命活动原动力,是十二经脉保持正常气血运行之根本。十二原穴分布于腕、踝关节部位,乃经络所联通脏腑原气经行留止之所。阴经原输合一,对本经气血亏虚具有极大补益之功;阳经原输不同,原穴可极大推动本经气血运行,以行为补;络穴一穴通两经,沟通表里,用于表里同病,气血不足[19]。本经原络取穴可用于补益本经与表里经气血亏虚。

3.3 原合取穴调经

原穴偏于补益气血,合穴长于清泻调经,此配穴可用于临床中虚实夹杂,虚实共存者,补泻共聚,调整经络。在病程日久PH 中,单纯实邪为病或单纯气血亏虚者均较为少见,多为虚实夹杂、阴阳同病者。因此治病求于本,在补虚时选取病经本经或互为表里之阴经原穴以补虚,选取本经或同名经合穴以泻实。

4 验案举隅

病案1:患者,男,32 岁,主诉:左侧颞部疼痛1 个月。于2021 年4 月10 日至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1 个月前因工作压力,逐渐出现左侧颞部疼痛,跳痛为主,每遇情绪低落时加重,曾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头CT 及MRI 检查,除外颅内器质性病变,诊断“PH”“焦虑抑郁状态”,自述曾口服“止疼药”及“抗焦虑药”,症状时轻时重,现求针灸治疗至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就诊。刻下症见:左侧颞部疼痛,情绪低落时尤甚,纳尚可,夜眠较差,二便尚调,舌红,苔稍腻,脉弦数。诊断:PH。察经[10,13]:左侧颔厌、悬颅、悬厘压痛明显,地五会、足临泣可及脆络;手少阳经阳池至支沟可及结节伴压痛;余经络未及明显异常。辨经:病在少阳经,选经为少阳经,针刺左侧悬颅、悬厘、支沟、阳陵泉、外关、足临泣。均采用0.25 mm×25 mm 毫针(华成针灸针,北京科苑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针约20 mm,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 min;同时左足窍阴放血16 滴(一次性采血针,北京瑞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28G)。2021 年4 月10 至12 日,每日治疗1 次。2021 年4 月13 日四诊时,患者诉头痛好转,情绪改善。复察经络:左侧颔厌、悬颅、悬厘基本消失,地五会、足临泣脆络未及;手少阳经阳池至支沟可及结节,压痛消失;停足窍阴放血。2021 年4 月15 日六诊后,患者头痛基本消失,随访1 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此为新病,少阳经气机郁滞、枢机不利,故经络诊察时不论局部还是少阳经远端均可见异常;王教授认为少阳主枢、主火,与情志不舒郁而化火相关;因病程较短,察经未及其表里经厥阴异常,仍在阳分、气分,未传厥阴,未入阴血,故选穴时遵循同名经同取,同气相求;跳痛及察经所及压痛与结节提示经络异常皆以实证为主;取外关-足临泣与支沟-阳陵泉同名经两组对穴,对于少阳郁热、未入厥阴,可疏解少阳,行气化热;此为新病,局部气滞血瘀,故取少阳井穴放血16 滴以清热止痛[17];因此井合配穴,祛瘀泻实;四诊后患者热象好转,故停放血,配穴体现了“远主局辅”的原则。按照王教授经验,若病久不愈,多由表入里、由阳至阴、由气转血;根据经络气化及“开阖枢”理论,少阳主枢,厥阴主阖,当枢机不利,久不得疏,可内传内阖;厥阴者多血少气,久而郁热耗伤阴血;因此选络穴内关、蠡沟,沟通表里;曲泉、太冲配伍,原合配穴,补泻兼施;大陵可益阴清泻郁热,行间乃足厥阴荥火穴,作为本经子穴可泻火祛风。

病案2:患者,女,50 岁,主诉:头痛2 年有余。于2019 年6 月19 日至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2 年前因更年期出现头部疼痛,全头痛,前额尤甚,曾于火箭军医院行颈动脉超声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斑块形成”,TCD 未及异常,头MRI 示“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腔隙性梗死”,诊断“PH”,间断行手法按摩及保守治疗,症状时有反复,刻下症见:全头疼痛,前额尤甚,纳差,眠尚可,小便可,大便时干,2~3 日1 行,舌红苔腻,脉滑细。中西医诊断:PH。察经[10,13]:双侧颔厌、神庭、百会及头维钝痛;手太阴经孔最至尺泽可及结节伴压痛;足太阴经三阴交压痛,地机至阴陵泉滞涩感;手阳明经三里至曲池结节,足阳明经上巨虚至丰隆压痛;督脉前顶穴及后顶穴凹陷伴胀痛。辨经:病在太阴经、阳明经、督脉;选经:阳明经、督脉。取穴:双侧头维、足三里、手三里、建里、神庭、百会,针具及操作同案1。2019 年6 月20 日二诊自觉头痛改善不明显,头痛,困重,自觉乏力。上穴复加尺泽,阴陵泉与前顶,后觉头痛好转,困重感减轻少许,仍觉乏力。自2019 年6 月21 日起上方复加悬起灸腰阳关,命门,每日1 次,每穴10 min。2019 年6 月28 日诊后头痛未作,乏力改善,1 个月后随访,未再发作。

按语:王教授认为病经传变可“合病”“并病”同时出现。此案为典型的多经为病基础上出现了传变。患者阳明头痛,可因阳明气血瘀滞所致,未愈进一步传其表里经太阴,故察经时可及阳明、太阴异常;手三里、足三里、建里被王教授称之“三个里”,可补益阳明气血亏虚,以治其本;太阴主湿,湿邪不解,困于体内,则见困重乏力,故一诊后加用尺泽-阴陵泉,太阴同名经合穴,清利湿邪[20],以治其标。王教授言“顶者,颠也”,前顶属督脉,却尤善因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所致头痛,其可升清祛浊,益气填精,亦图其本。自三诊后温和灸可温阳益气养血,此为气血兼顾,虚实并进,标本兼施。此病案可体现出对于“合病”“并病”同时出现的复杂PH 案例,临床治疗中可多经同取,注重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借以艾灸,助其补虚之功;同名经合穴泻实,表里经同取以补虚,标本兼治。

5 小结

王教授常言:“五脏育精而主命,经络灌渗而主生。”强调经络与脏腑作用同等重要,临证时不赞同将经络辨证与中医内科八纲、脏腑等辨证思路割裂甚至完全忽略经络辨证。PH 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深入[2,21-25],因此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代表治疗PH 亦需根据经络辨证自身特点总结出一套体系。首先,王教授认为头痛部位归经仅为病经确定初步指明方向,还需通过对其经络远端即肘膝以下部位诊察而确定;同时经络异常性质分属虚实:结节、结块、压痛、滞涩多为实证;而结络,脆络、水泡感及松软陷下多为虚证。当经络远端异常和局部疼痛成功“对接”,病变经络及其虚实才可最终确认。同时,病经不简单等同治疗经络,选取治疗经络还应考虑经络气化特点,分析头痛证候是否符合本经、表里经气化特点,并提出经络异常传变多遵循同名经或表里经传变,故选经可选本经、同名经或表里经。最后,在穴位选取上,选择相应远端特定穴,强调“远主局辅”,通过泻实、补虚、补泻兼施等特定穴组合,全面诠释了补泻。因此王教授在基于经络诊察通过经络气化对PH 治疗上,从“辨经-选经-取穴”出发,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闭环,这也为PH 的针灸治疗开辟了新天地。

猜你喜欢

表里同名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同名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方法
与星星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