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22-02-25王晓慧

中国名城 2022年2期
关键词:北京中心特色

王晓慧

引言

自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来,全国文化中心一直是其重要的首都功能。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对内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展示国家文明形象,对全国的文化建设起着示范、引领和方向标的作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对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更高要求和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历史时期,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应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理解新时期的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丰富内涵,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来把握,并提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目标与任务,推动更好地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 新时代背景下的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如果说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首都则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它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应运而生,政治中心的地位赋予了北京更多的首都功能和核心功能,文化中心便是其中一种。在1958年首次城市规划中,北京被定位为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心”,1983年的城市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为“全国文化中心”。自此,北京就一直承担着在文化发展、引领、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各项要求。在七十多年的北京文化建设和发展历程中,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顶级科研院所和人才的汇聚地、拥有全国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型城市、文化体制改革典型示范的现代化城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的宜居城市等,逐渐成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以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等,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了新的意义与价值。其一,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首要意义是通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巩固全国政治中心的优势和功能,增强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建设和核心地位。“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北京是政治中心,与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大政方针及中央对北京的要求紧密相连。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增强“四个意识”为任务,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建设的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和定位相统一。其二,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髓,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北京要秉持对自身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高度自信,发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引领示范、在世界范围内展示自信的积极作用,做示范、立标杆、树旗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三,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站在世界文化格局的高度,提升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与交流互鉴。北京是中国的北京,也是世界的北京。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完整准确定位国家形象、努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2 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

2.1 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2010年8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时指出,把北京打造成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概念和明确提出把北京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都的基本方向。文化是体现国家精神最重要、最深刻的标志。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总体事业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建设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从内容、形式及整体上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精神、价值。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是北京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011年12月,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共北京市委提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紧接着,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十次全会通过《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阐述了新形势下北京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些均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是首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应继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导向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先进文化、特色文化。

2.2 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

文化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通向大国崛起的桥梁。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跻身世界强国之林,首先要成为文化创新大国。2015年12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现阶段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现阶段的北京,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指出,坚持文化创新发展,把创新放在文化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因此,在国际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为从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论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高文化发展创新能力,挖掘和激活中华文化创新潜力,借鉴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生产出更多对世界有吸引力、影响力、引领力的文化创新成果,在“美美与共”中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以此推动文化创新带动社会其他领域的全面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引领性的城市各领域创新发展,需要将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2.3 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都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对外开放,主动、全面地参与国际分工,参与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前所未有地壮大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为创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扩展,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新时代,中国与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逐渐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等。北京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国国家的首都,文化潜力深厚,世界级文化地标众多,应放眼全球,以文化内核为发展驱动力,全方位融入世界,为世界发展提供首都经验,构筑起“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国融入世界更加行稳致远。因此,在新时代,需要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都,以推动更有力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断扩大、提高对外开放软实力。

2.4 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

城市的文化感染力、吸引力和创造力是外界对一个国家最直接的印象,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国家形象,而城市的文化政策、文化态度、文化形态也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世界著名国际大都市无不首先是“文化之都”,是它们所属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中心。正是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这些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城市是全球化时代大城市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遗址、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遗迹等,它们构成北京城市最具中国特色的“金名片”,也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华。而且北京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长期处在第一位,北京的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也很强。在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位居第4,排在上海、香港和深圳之后;城市文化软实力排名第4。在2017年的其他指数排名中,全球城市指数排名第9,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排名第13。这几项指数在中国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在第一位,虽然和“全球城市”的伦敦、纽约、东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北京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文化之都,具备极大竞争力板块优势,有很大成长空间。基于这一点,北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极有必要建设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

3 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课题,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各方面向前发展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首都北京的各项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2017年10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落地生根”“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同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届三次会议强调,“要坚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首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党的建设各方面、改革发展稳定各环节”。2018年3月,蔡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3次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新时代建设好、发展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这一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高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都具有中国特色、代表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特色。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北京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应位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05年,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会上指出:“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北京文化建设体现着首都文化的价值,其文化建设和发展承担着国家文化价值导向的职能,首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应成为国家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的代表与象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与象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先进文化价值及文化精神的承载中心和传播中心,要在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导向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高地。

3.2 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为内容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

文化内容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的“创新”在宏观层面上属于文化创新,而其文化内容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论源泉。这种文化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这种传承包括对文化精髓的唤醒以及对优秀文化从内容和形式上的再创造;也是从实际出发、对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这种借鉴不是盲目照搬、亦步亦趋,而是转变思维定式,坚持批判性思维;更是敢于突破和超越自我,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理念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其中,高度繁荣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位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否决定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是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一直不断创新,决定一个国家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是否具有强大能动性。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还有中关村、亦庄等世界级知名科技创新基地,聚集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专家人才,都为北京建设创新发展之都提供深厚的人才储备、知识基础和思想来源。

此外,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也属于文化内容创新,是创新发展之都的重要内容。1998年,英国政府发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随后,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对创意文化产业作出不同解释。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虽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都强调文化、技术、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和文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9 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充足发展动力。2017年,《“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颁布,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21年6月,《“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北京文创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06年在全国首次提出发展文创产业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创产业支柱地位更加稳固,年均增长12.6%,占全市GDP比重为13.4%,居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北京聚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新时代,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应深化创新发展的内涵,把文化创意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全面推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3.3 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强调的外交战略新理念。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年9月,他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再次指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强调在现代化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可持续发展中推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增进世界人民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归宿。人类命运共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即“天下主义”和“和合文化”。“天下主义”打造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亦承载着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与根,是中国文化的原初性基因。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其国际交往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文化传播水平都代表着中国国家的形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代的现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是共同掌握人类命运的开放。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都,应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重要任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天下”和“和合文化”充分结合,拓展“和合”文化在当代外交治理方面的现代价值,扩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执行力,引领重塑世界秩序,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应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此外,新时代以来,北京在更高、更强水平上统筹对外开放,引进国际资源、聚集国际高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型升级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都为目标,应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努力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标杆,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北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立足国际交往中心,强化国际交往功能,营造优良的国际服务环境,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支持高端国际交流平台发展,使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相互合作,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展示北京文化魅力和当代中国优秀文化,扩大北京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北京文化走向世界。

3.4 以文化规划的思维推动北京成为全球性文化生产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际大都市相继颁布文化报告或文化发展规划,例如《新加坡城市文艺复兴报告》《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这些报告以文化规划的思维对城市承载的各种发展和治理功能进行考察,挖掘城市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方向,使城市重新获得新的核心地位,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文化生产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北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精髓,它们为北京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治理智慧。因此,北京天然地拥有将文化规划思维融入城市发展和治理理念之中的基因特质。以文化规划的思维推动北京成为全球性文化生产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彰显北京城市文化特色。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于伦敦、巴黎、东京和纽约,是当前北京在全球城市文化影响力中居第一位的要素。要深入挖掘、优化整合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精神,彰显北京作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文化形象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增强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功能,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些年,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设施建有率达到98.35%,初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但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度、服务力、服务机制等还很不完善,需要健全建立与全球文化中心城市的竞争力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

城市群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世界六大城市群多分布于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它们对世界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控制力。我国已进入从世界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发展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核心城市的文化发展要与这一级别的世界城市定位相匹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京津冀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这一区域定位体现出河北、北京、天津三省市发展的“一盘棋”思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北京要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50年,北京要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要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因此,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发展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作为目标,应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来谋划北京的未来发展。尤其要协同营造富有京畿地区特色、多元活力的文化体系建设京畿文化圈,形成彰显大国首都文化形象的区域文化网络体系,彰显区域内地区和城市的文化价值。

4 结语

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功能,进一步明确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都、全球文化中心城市,对增强北京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力,提升国家对外开放文化软实力,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北京中心特色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特色种植促增收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中医的特色
北京,北京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