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丰城白马寨匾额语义与空间关联研究

2022-02-21段亚鹏晏亮清欧阳璐

中国名城 2022年2期
关键词:匾额白马民居

段亚鹏,晏亮清,欧阳璐,毛 静

引言

匾额,又称牌额,源起于两汉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为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匾额文化发展至今,融建筑、装饰、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集中国文化的文辞之美和工艺之美于一身,传达方式适情应景且言辞精粹。匾额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和渗透,逐渐凝聚人们的智慧,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广泛出现在民居建筑中。古人在居住建筑与环境要素中,会关注人与空间的潜在联系,通过文化愿景的表述,呈现语言信息和环境要素的空间关联。因此,民居建筑匾额的语言信息成为洞悉古人与自然环境、村落空间情境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对匾额的研究大部分是横向剖析匾额的工艺美学以及内涵,部分以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融入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环境艺术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往将匾额视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研究层面较浅。随着研究的深入,匾额作为建筑之眼,融合中国文字奥妙,成为感知空间的重要元素,体现古人人居意识和营建思想。匾额文化与传统村落空间的关联已有学者关注,如罗冠林从匾额文化视角剖析传统民居环境、窦贤鹏挖掘民居建筑的匾额文化内涵和特色。江西地区传统村落遗存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民居建筑地域特色明显,但尚未有学者尝试从民居建筑的匾额文化视角探讨其构建传统空间文化关联性的表现特征,折射古人对人居环境意境的追求和人文情怀。

赣中地区自古是江右民系主要的聚居地之一,白马寨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境内,受临川文化和庐陵文化影响,传统村落文化特色突出,是赣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白马寨传统村落以明清时期建筑为主,现保留大量传统民居建筑匾额。研究发现,白马寨匾额文化融当地人民生活、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于一体,以精炼的文辞传扬家族故事、抒发生活向往和人文情境的美好祈盼,其中环境要素作为营建村落空间的重要参照对象,成为古人塑造人文情境的凭借。本文以白马寨的匾额为研究主体,探讨隐藏于匾额文化下的传统村落文化和空间关联,反映白马寨古村落人居思想和生活氛围。

1 白马寨匾额价值

白马寨初由杨桂在南宋咸淳年间自吉水县杨庄迁白马山下而形成,旧有南昌府到抚州府的官马大道经过,而清乾隆时期产生的著名白马商帮,对村落文化、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拥有700多年历史的白马寨是江西中部地区古建筑群的杰出代表,而白马寨匾额文化以现存数量多、种类丰富、艺术和文化内涵深厚的优势而价值斐然。白马寨现存120余栋传统民居建筑,匾额数量多达130余块。白马寨匾额多悬于室内中堂、门坊、巷道门、门楣檐顶的上方或迎门的墙壁之上,材质分为石匾和木匾两种,匾文有行、隶、楷、篆及钟鼎文等字体(图1),形式多样。白马寨的先人出于对书法的喜爱,匾文书法多出于当时的名流、儒商之手,字体浑厚流畅,雕刻装饰也灵活多样,这既是身份的象征,也反映宅第主人的审美志趣、理想抱负和精神追求。

图1 匾额书法分类

1.1 外在价值

白马寨匾额的外在价值体现在数量、装饰和现状保存上。白马寨现存匾额数量庞大,大都保存完好,目前村内保有清晰字体的匾额仍有百余块,装饰精致繁复的匾额多达60余处。石雕工艺是白马寨的特色技艺之一,而匾额通常与门楼装饰有机结合,结合类型可以是整石雕刻,也可以是匾心、上下横枋和左右夹石分别雕刻,雕刻图案采用花草瑞兽居多,如“爽挹西山”(图2),上下横枋和左右夹石装饰繁复,匾心反而较为朴素。

图2 “爽挹西山”匾额

白马寨现存的匾额以明清时期为主,据有关资料考据出来的时间信息,110块匾额中清光绪年间的数量最多。(图3)。类型上有石匾和木匾之分,白马寨木匾通常悬挂室内厅堂上,质脆而不易保存,现存数量稀少,且都是历经“文化大革命”后改为他用而得以保存下来。石匾通常悬挂于室外门楣处,有红石匾和豆绿石匾等材质之分,红石匾石质疏松,易风化,豆绿石匾保存状况普遍完好,坚硬如新。

图3 现存匾额“时期-数量”分布

1.2 内在价值

白马寨匾额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匾额语言信息所折射的文化内涵和村落空间关系上。群体对于空间的感知依赖于群体社会的集体取向,这种取向来源于群体对于所生活的地缘环境和价值体系的整体认同。白马寨先人崇尚儒家文化,重视宗族礼法,追求文儒风雅,而匾额用语多是当地居民群众心理价值取向的外化表现,或祖述家族渊源,或明道修身,或传达郡望来历和志趣抱负,字里行间又呈现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及发展演变历程。白马寨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语言上除彰显身份、堂号、来历之外,其用词多取于儒家经典,有期盼祝愿、美好映射、勉励劝诫之意。村落空间方位和自然环境要素是白马寨先人营造建筑的参照对象和塑造情怀的凭借,匾额是他们利用语言信息,建立杨氏家族群体情感共鸣的实例。白马寨村落建筑总体布局贯穿着强烈的宗族意识,而匾文的涵义也传达出强烈的家族凝聚感,彰显了中国传统村落“聚族而居、血脉传承”的显著特征。

2 匾额语言文化类型

“中国是一个善用文字、文学来表达意念的国家,建筑中的‘匾额’和‘对联’常常就是表达建筑内容的手段,引导建筑的欣赏者进入一个‘诗情’的世界。”古人往往把对家庭和个人理想的美好追求题于匾额之上,白马寨也不例外,匾文传达了个人乃至宗族的志趣理想,流露对生活的祈盼、对住所的赞美。本节主要依据匾额用语内涵进行分类解读,探析白马寨传统村落独特的文化气息(表1)。

表1 白马寨匾额分类

2.1 门额题名,建筑功能

匾额的一个明显功能即为指示性作用,具有指示性符号化和象征性符号化特征,在匾额上表现有如建筑功能的指示性和主人心境的指示性。对建筑功能指示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表达方式,如民居、祠堂、书舍、庙宇等。白马寨内民居通常以“别墅”“处”“居”“庐”“轩”“堂”等尾缀称之,如“五之别墅”“旧贯居”“守先庐”“承启轩”“允中堂”等;祠堂有“广公祠”“仁公祠”“铨公祠”等;书舍有“书声扬处”“隐磻家塾”等。此外,匾额因悬挂位置不同,用词上也有差异,如宅院以“居”为多,宅内小院以“轩”相称等。这类匾额除表达建筑功能之外,还会与其他元素结合,建立群体情感共鸣,传达指示性和象征性两种内涵,如与堂号的结合(“三鳝别墅”),与志趣情操的结合(“迎薰处”“半亩闲居”等)。

2.2 祖述家族,郡望来历

白马寨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700多年历史,子孙繁盛,人口众多。在此期间,白马寨先人传承儒家文化,明德修身,教化后人,依托地灵人杰的环境,孕育出大量的贤能之才和商贾世家,匾额文字不乏有祖述家族成就,道明来历,劝诫子孙的含义。白马寨杨氏乃陕西华阴人杨震后裔,杨震为东汉学者,人称“关西夫子”,白马寨内“瑞霭关西”“业绍关西”(表2)及“关西衍庆”等匾额就是这一事实的强调,有祖述家族之意。杨震五十始仕,位至太尉,清正廉明,为世人称赞,白马寨内“瑞启文明”“清白传家”“清白遗风”是赞誉杨震的清廉作风,并劝诫子孙沿袭这一作风的物化证明。

2.3 宣扬科第,劝学勉励

白马寨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使得民风淳厚,制度严明,儒家的精神实质包括修身励志、忠孝节义、宗族礼法,而这些都可以从匾额语言信息中寻得情感共鸣。儒家文化的传承需要以教育为基础,白马寨的先人重视礼教,在匾额语言上表现为宣扬科第和劝学勉励。“父子符卿”(表2)匾即指明代尚宝司正卿杨应祥;“进士第”和“通奉第”匾指清代礼部进士杨迁言、通奉进士杨祖兰;“世联科甲”指兵部进士杨金诰父子祖孙“三代武举人、四代御封”等;又有“科甲第”“司马第”“青云第”“大夫第”等匾额。劝学勉励则有“世联科甲”“日升裕德”(表2)等,暗含激励后人的作用,是当时白马寨村落文化氛围的再现,而村落人文环境也凭借这些语言信息得以更为明确和清晰。

2.4 修身明道,孝于父母

匾额通过其文字内容变成一种特定的象征含义,成为礼制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承载者和宣传手段。白马寨匾文在这方面有两个含义,即对自己及后人修身劝学和表达对长辈的孝顺祝福之意。典型的有杨祖兰四宅的“施于有政”“慎其独也”及“惟怀永图”“知若勤哉”(表2),劝诫子孙勤奋学习,修养身心,培养德行;“庆洽南陔”“兰陔启瑞”,表达对父母的孝养之意,而“婺焕中天”“庆衍金萱”则表达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福等。

2.5 秀丽景致,方位意象

古人在渴盼自己的居所安定外,同时还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够传达其自身的独特个性,在他们的眼中,自家的居所及其所处的环境是最好的,最与众不同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白马寨先人利用宅前的自然元素,运用文字凝练空间情景,构建人与自然的空间关联性,表达对居住环境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如“青阳毓秀”“光生旸谷”“彩遇青阳”等。尤其白马寨凭借着独特的八卦式建筑布局,宅门朝向的景致也大不相同,如东朝向的“爱朝曦处”“彩焕青阳”和西朝向的“星聚庚垣”(表2)、“爱日留辉”,呈现东看晨曦,西看暮霭的诗意画面。此外,与景致方位结合的有“宿接东垣”“祥瞻北极”“庚映西垣”“辉映南垣”等,与环境要素结合的有“润挹香泉”(表2)、“香流修绠”。通过文字信息的介入,构建居民建筑、村落整体、自然环境的空间关联性。

表3 白马寨匾额典型案例

2.6 寓意映射,美好期盼

对于居住环境,古人往往希望处于安定和谐的氛围中,生活于此的家族群体能产生文化归属感和家园感,匾额语言文字与居民心理寄托的结合终表达为一种居住空间的文化理想愿景。例如“半亩闲居”建筑群,其内有“太和翔洽”“风雨攸除”传达万物和谐,风雨皆除的美好祈盼;“紫气频来”(表2)、“旭景呈祥”以建筑面向东方的美好景致,承接祥瑞之气;“诒谋大启”(表2)及“瑞蔼长留”“厥基永孚”有对家族祖业世代传承,子孙后代长久发展、香火不灭的寓意映射和美好期盼。这类匾额语言信息融合建筑空间方位和人文情怀,是空间环境和人文属性高度结合的示意。

2.7 佛境禅语,志趣抱负

中国的民居建筑多是定型的,以物质外表反映事实,象征性不明显,而汉字善于表意,能够弥补建筑空间以象征性来表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即便一个地方的民居建筑形制大体相似,宗族礼制关系强烈,建筑的个性或主人的志趣抱负借助于丰富的匾额语言信息也能诠释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佛境禅语、志趣抱负的含义多有建筑主人心境的指示性作用,如“天南一隅”“半亩闲居”(表2)及“结庐人境”“北屏禅林”等。“结庐人境”出自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传达的正是“心远地自偏”的志趣抱负;“半亩闲居”匾额内容意境明显,传达安居乐业,闲云幽雅之志;“北屏禅林”是白马寨的宗教建筑群,匾额内容既是佛境禅语的表现,也是建筑功能指示,意境深远而豁达。

3 匾额文化系统分析

就白马寨匾额文化内涵而言,匾额的价值精髓还需要跨越物质美的范畴,即在于其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包括当地传统文化的提释,传统村落空间秩序的耦合、社会环境生活的再现。民居建筑的匾额与人们生活相融相生,是当时社会群体喜怒哀乐、情感抱负、心理追求的普遍缩影。它往往通过巧取文字作品,援引成语故事、典故以及美丽的神话传说、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思想感情。匾额文化的产生和表达受制于儒家礼制思想和村落空间秩序等因素,语言信息直接或间接反射当时村落的社会、文化、空间关系(图4),这类匾额不仅是文人墨客益智的领域,也是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反映。

图4 匾额反映的文化系统示意

3.1 宗法礼制下的宗族衍派

历代王朝以“三纲五常”“尊卑秩序”“忠孝节义”等道德规范约束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同时出于教化或表达礼教思想而采用的装饰形式,广泛地运用于建筑上,体现在民居建筑的文化中。白马寨的民居建筑通过匾额语言,或辅以相关典故情节和具有仁义礼智象征的装饰图案,表达和宣扬儒家文化的道德情操,于细微之处教化世人尊崇宗族礼制,修身明道,忠孝廉洁。

从白马寨匾额的分布关系和含义,即可见当时对于宗族礼法的重视。白马寨内以连宅的形式表现宗族关系,如杨祖兰四连宅、关西三宅和半亩闲居等,这几处宅邸并联或相包容,匾额文化含义上也表现得相互关联。杨祖兰四宅的“施于有政”“惟怀永图”“慎其独也”和“知若勤哉”,皆有修身明道的劝诫之意。这种建筑排布反映中国传统村落聚族而居的特征,而语言信息的介入,强化了环境的人文属性。此外,匾额的题写和语言涵义透露了当时紧密的社会交往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是题匾者和受匾者,反映宗亲关系或地方官员与乡绅阶层的联系。白马寨匾额的书法多出于当时的名流和儒商之手,少有署款,题匾者和受匾者双方因有着或远或近的宗族关系,无论自己在外经商或是为官,都会应宗亲所求为其题匾。另一种由地方官员题字赠匾的受匾者大都享有封赠或是取得功名,于地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如“父子符卿”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江西巡按周灿奉旨所立,授予尚宝司卿杨应祥和其父杨子登。

3.2 儒家礼制下的社会环境

以匾额文化内涵发掘地方民众的生活准则和精神追求是匾额文化的又一大价值表现,即所谓“文物照德”,匾额在宗族村落中已然成为德行与规范的形式表征,反射了白马寨传统村落教化风气。白马寨的匾文通过“物象—感知—意象”的心理过程,将社会所提倡和称赞的事物行为以物象的文字篆刻出来,利用固定的符号影响和触动后人的记忆认知,渲染氛围,潜移默化中反复熏陶世人谨记和尊崇,如祝寿匾“婺焕中天”“庆衍金萱”,借祝寿之词宣扬德孝之气;“清德遗风”“清白传家”,宣扬家族中先人的优良品德,勉励后辈;“慎其独也”“树德务滋”表达修身明道的家族期望等。这样的文化熏陶使家族中的弟子对读书、科举甚为追求。白马寨内大量的宣扬科第和劝学勉励的匾文正是这教化风气的最好体现。

3.3 堪舆文化下的空间关系

白马寨对风水文化的重视不仅体现于宏观的村落选址,还体现在村落空间内民居建筑的布局和朝向上。白马寨风水文化布局以“太极”为原型,从宏观建筑分布、巷道设置到微观建筑装饰、匾额文化等皆能窥见其中奥妙。白马寨建筑朝向大多东西朝向,其一是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而自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讲究;其二是源于八卦中阴阳相对的风水理念,东边建筑面向朝阳,西面建筑携揽星辰,阴阳分区明显。典型的东朝向民居有“嵎夷安宅”,有向东而居的含义,又有面朝东向民居“紫气东来”,寓意祥瑞之气从东来。此外,“彩焕青阳”“青阳毓秀”的“青阳”源于《礼记·月令》“天子居青阳大庙”,意指向东的宫室。“爱朝曦处”“旭景呈祥”等皆结合自然景观要素,涵盖了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因此而产生的村落文化关联性。典型的西朝向建筑有“爱日留辉”“爽挹西山”“瑞霭长留”等,有寓意夕霞的之意,暗示建筑坐东朝西的空间格局。此外,《说文》“庚,位西方”,白马寨有“星聚庚垣”“庚映西垣”“瑞映长庚”等匾额。位于白马寨南部居中位置有一宅名“太和翔洽”,匾文有阴阳和谐,万物化生之意,正是太极阴阳鱼中“阴阳和谐生万物”的寓意(图5)。诚然,村落空间中出现的语言文字,是古人利用自然环境要素建构空间场景联系的方式之一,但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于这种关联性的塑造和传递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图5 白马寨建筑朝向示意

3.4 三教并存的宗教文化

白马寨所在地丰城早于隋唐五代时期便开始兴起佛教文化,于两宋之时又出现了道教文化,之后呈现两教并存的状态。宗教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百姓的思想行为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包括信仰倾向、心理导向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中与宗教人士的来往交集,匾额文化便是这种外化表现的形式之一。典型的如“天南一隅”“结庐人境”等,正是受道教避世隐逸、清净无为的思想影响,匾额即传达了宅邸主人淡泊闲适、归隐的心境。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乡民并不在意宗教之间的界限,宗教之间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分歧往往被忽视或者模糊,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本身是一种心理需求,以至于出现多教并存且和谐的社会状态。 “北屏禅林”是一座建于清代前期的宗教建筑群,独立位于白马寨的西北面的数百米处,成为村北的屏障。建筑群内有佛教的“北屏庵”、道教的“万寿宫”、民间的“天符庙”和供奉地方保护神傅祁的“傅爷庙”。这个集佛教、道教、地方神明为一体的宗教建筑群以“北屏禅林”命名,以禅宗文化功能的集中外化表现形式展现出各种宗教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

4 结语

白马寨匾额文化的价值根源在于中国文字强大的指向性和意象性,与精致的书法与门楼装饰有机结合,使得白马寨匾额地域特色明显、文化价值突出。研究发现,白马寨匾额具有保存数量多、书法艺术美、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寓意深厚等特点,内容上有功能指示、家族渊源、美好期盼等意象寄托,实质上是宗族礼法、社会风气、堪舆文化、宗教文化等村落文化的外化表现,具有集物质美的外化价值和精神美的内在价值。

白马寨村落发展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匾文是我们感知和洞察聚落空间的关键要素之一,语言信息的介入,可以起到沟通时空,接续文化情感,传承空间意义的效果。白马寨匾文与人、自然、村落格局存在较强空间文化关联,是传统村落中人的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空间情境的综合反映,无形中加强了人、自然、空间等多个层面的整体性。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从语义的角度对匾额文化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当时人们精神层面的信仰和追求;从纵向尝试通过匾额文化窥见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和空间关联的村落空间文化系统,重视内在涵义和外部要素的关联性。通过对白马寨匾额语言文化的探析,发现人们对于空间的整体认知从不是孤立局限的,单一的民居建筑营造也能够放眼于区域整体空间视域中,因循自然和情感元素塑造整体空间关联性,而匾额文化成为整体系统凝结联系的纽带和证实。这种细微之处的关联和区域的整体意识正是目前大多规划设计、保护传承工作不容忽视的关键。在当下乡村振兴背景下,从整体观的角度对乡土文明基因和人居环境营造智慧的挖掘,对当今传统文化复兴和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匾额白马民居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民居智库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