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暖行,探寻意义特质的儿童世界
2022-02-25葛跃东
葛跃东
江南古城溧阳,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濑水河畔,码头街旁,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级实验小学——溧阳市西平小学,静静伫立于古城中。百年办学历史孕育出深厚的教育文化,一代代西平人在时间的长河里,延续着文化的创造,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成长。
凝聚教育理念,构建光韵世界
百年老校如何在传统与变革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凝聚了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的百年历史得以延伸、传承和发展?西平人始终在探索用西平文化符号表达自己的教育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是的,儿童学习不能缺少温暖。一个温暖的人才会内心有光,才能拥有真正有价值的意义世界。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出“光韵”核心理念,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也就是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那就是光韵。江苏省教科院宗锦莲博士在《重寻教的光韵》一文中,从“光韵”的艺术价值探索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教的光韵,就是教师在那个有儿童的地方,那个时刻、那个情境、那个氛围,以及在与具体的、一个个儿童的交往中所显现出来的言语、动作与表情等,是一种即时即地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魅力与光辉。”基于上述理念,学校提炼出“光韵教育”,认为教育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教育应立足当下,关注儿童的世界,促进每个儿童过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光韵教育”的办学理念包含三个层次:教育,照亮我和你;教育,照亮当下和未来;教育,照亮国家和世界。
怀着这样的教育情怀,学校致力于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光韵世界,凝聚“教育即照亮”的理念,在“逐光暖行”的校训指引下,提出“创造一个人人发光的意义世界”的办学愿景,让学生拥有积极、多样、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让每一位师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提升课程品质,照亮儿童心灵
建构课程体系:以温暖实现儿童立场
课程建设是学校践行朴素教育理想的核心领域。我们围绕育人目标“做一个温暖的人”,不断思考与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科课程为主、融合拓展课程的整体建构,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培养具有“红扑扑、亮闪闪、活泼泼”形象的阳光少年。
学科课程即基础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等国家课程。学校根据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调整——各学科围绕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统一整合课程教学,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建构分科合作教学;建构以亲历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学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课程包含生长课程、彼此课程、彩虹课程。生长课程是学校开发的主题大单元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一体化融合,主要包括仪式课程、季节课程、主题课程等。该课程根据主题进行内容建构,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开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四个主题的体验与学习,并完成情境任务。彼此课程聚焦儿童文化主题,致力于以体验式学习、亲历式学习的方式,实现儿童与地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紧密相连,主要包括“可爱的溧阳”课程、民俗文化课程等。彩虹课程立足于学生兴趣,以“向日葵”社团课程为主要载体,包含人文主题类、科学探究类、艺术创造类、健体活动类、社会实践类等细分课程。这些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课程菜单,实现学生的自主选课、选师。其中,小木工、泥塑、戏剧、武术等经典社团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变革学习方式:以现场引领新型学习
学校在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儿童现场教学的实践建构”、信息化项目“互联网+视域下的现场教学实践研究”的实践基础上,以革新学习方式、尝试问题解决、推进自主实践、促进多样发展为出发点,知行合一,推进现场教学实施,建构课程学习的新道场和共生体。我们已初步完成现场教学的模型建构,在教学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反思中进步, 不断探索学校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价、环境,逐步形成适合的教学体系,建设并完善学校现场教学环境,促进学校课程的整体变革。一方面,学校通过项目推进会、主题活动、理论学习以及教研组活动,使现场教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研组学习、参与主题活动、听评课等方式,共同探讨教学方式变革,并借助课题研究活动在教学中实践、反思与改进。由此,学校逐渐成为学生现场参与、体验、探究、合作、创造的学习场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优化课程环境:以空间点燃幸福“三园”
围绕“教育即照亮”的办学理念,学校构建了以“光韵”为核心理念的教学环境,设计和营造能为儿童带来幸福感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校的一花一草、墙壁长廊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首先是班级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对班级环境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个性改造,希望将班级打造成点燃学生梦想的学习实验室,为他们提供生动鲜活的学习素材。种植园、展览馆、小书房、博物馆、资源库,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现场”。其次是校园整体环境的构建。学校模拟溧阳著名的“1号公路”现场,布置了校园“彩虹路”,乡土气息浓厚;设置“台阶语”“温馨言”,特别是开放式校史长廊,立体、精细地展现校园的历史和文化。最后是现场教学功能区的开设。学校从人文、科学、艺术、实践等角度精心布置“松苑”“桂苑”“德苑”等校园景观,开设小木工、科探室、创意美术室、种植园、小厨房等16个实验室,用以开展以亲历学习为特征的主题单元课程。这些教学环境的建设,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儿童创设出充盈儿童笑声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雅园。
创新课程评价:以期待与欣赏推进评价
学校积极探索课程评价创新,借鉴已有的学校教育质量研究成果,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去综合评估课程质量,作为诊断、评估、改进教学行为的依据。我们积极推动期待型与欣賞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让儿童发光”为评价取向,使评价走向“照亮儿童,阳光发展”;创造轻松自由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在课程活动中期待自己的进步,欣赏自己的长处,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丰富课程评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例如校园舞台、网络平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成果博览会等,同时推行“儿童成长护照”,记录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成果与事件,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依据。
推行暖心德育,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搭建“温暖”育人模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通过教育实践证明: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在“暖心德育”的育人模型中,我们将西平小学的学生形象定位为“小太阳”,围绕“做一个温暖的人”的育人目标,明确“红扑扑、亮闪闪、活泼泼”三个关键词与“阳光身心、美好品德、自由个性、创新实践”四个维度,同时开展学校“七彩之星”(守法之星、文明之星、仁爱之星、好学之星、实践之星、科技之星、艺体之星)评比活动,并据此形成了具体的培养路径和评价标准。
开展“七彩”育人活动
学校围绕“七彩之星”的学生培养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把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渗透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
首先,养成教育常态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长期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聚焦学生养成教育,从“八礼四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认真学习的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关心。此外,学校每月还举行主题表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榜样、争优向上的内在动力。
其次,主题教育系列化。围绕“七彩之星”评价标准,学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途径,丰富德育内涵;开展科技文化节、读书节、文化艺术节、礼仪节等系列化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学校的主题德育特色;结合“七彩之星”评比,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德育实践推向深入。
最后,民俗教育特色化。学校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丰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学校开发民俗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体会传统节日的意义,如千人猜谜闹元宵的元宵课程、传承经典诵中秋的中秋课程、开展敬老实践活动的重阳课程等。
组织“小太阳”研修活动
学校将学科教学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将综合实践与德育活动、校本课程、学科大单元主题活动等加以整合,形成“小太阳”研修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例如:学校每年开展季节课程,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动植物,自主栽培植物;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劳动实践和研修活动。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小太阳”研修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团队精神与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充分培养。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多次在市级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在学业成绩、体质健康测试与各类体艺类比赛方面成绩突出,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法治教育活动
西平小学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每年与市司法局开展系列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活动。学校以法律读本为媒介,让法治教育进课堂;利用主题班会、橱窗、广播、黑板报、征文活动等宣传法律知识;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教育展览等活动;每年聘请司法局专家为法治副校长进行“说法”教育;举办家长法治学校,开展家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学校的法治教育既有实践性又有趣味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法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取得了突出成效。
塑造“追光”教师,成就温暖人生
教师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光韵教育”指引下的西平教师,用自己的力量引领儿童追“光”,温暖儿童心灵,成就完整而有意义的温暖人生。为此,学校大力实施“追光者计划”,努力造就一批追逐光明、温暖人心的优秀教师。
教研文化,积极进取
学校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和骨干培养,在“科研强校”理念引领下,鼓励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研究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了积极的教研文化。学校还利用各种合作培训平台,如“十二岁以前的语文”联盟校、苏浙皖鲁“四省十三校”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目前,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 包括市级“ 五级梯队”、名班主任在内的骨干教师逐年增多。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在省、市、区级课堂教学或基本功竞赛中获奖课时达到48节。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满意度均达到99%。
名师引领,助力成长
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积极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例如:启动“青年教师成长营”,聘请了一批溧阳市知名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引导青年教师开启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施训策略,邀请张祖庆、武凤霞、蔣守成等一批名师讲学上课或作专题讲座;每学期派出教师参加“千课万人”“经典诵读”等活动。一次次走近名师大家的经历,让学校教师的视野得到不断拓展,教育智慧受到深远启迪。
课题研究,砥砺前行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成为科研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基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悟,确立研究课题,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多次邀请江苏省教科院专家到校指导,保证研究过程扎实有效。2018年12月,江苏省规划办立项的课题《儿童视角下“数与代数”领域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2018年11月,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过一种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为旨归的幸福课程开发研究》顺利开题并开展研究。该课题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注重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突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建构,从而实现人的自我完善、自我成就及自我潜能的开发。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完整性、意义性与获得性的幸福课程内容框架体系、以亲历学习为特征的课程实施、充盈儿童味道的光韵课程整体环境建设等研究内容初显特色。目前,学校在研课题或项目共21项,其中省规划项目1项、常州市前瞻性项目3项、 常州市规划项目2项、溧阳市规划项目15项,教师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校本研修,扎实有效
学校重视校本培训,积极为教师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一是充分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修需求,引导教师做好三年发展规划。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近三年来,除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外,学校还安排了几十位教师外出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培训。培训回来后,许多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的指导,把外出学习的收获、体会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提高了校本培训的质量。三是组织教育论坛,定期组织“学校课程的样子”“第一课时如何教”等教学论坛活动,教师在论坛上交流思想、碰撞观点,促进对于课程与教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四是定期开展“品读经典、提升素质”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通读一本教育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五是做好常规学科教学研讨,听课评课严格把关。
智慧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积极开发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尝试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创新,探索数字化学习的新模式。硬件层面,学校已建设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均配有交互一体机。实践层面,学校先后多次开展关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学习研究活动,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能力大赛,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学校有序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覆盖率达100%,45周岁以下的教师晒课率达100%、优课率达23%。近三年,有4位教师获溧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等级奖,31位教师获溧阳市中小学微课竞赛等级奖。
在光韵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克难求进、锐意创新,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等。未来,西平小学将进一步挖掘丰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加大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变革转型;丰富内涵品质,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实现优质发展。朝着“创造一个人人发光的意义世界”的目标,我们不断前行,不断积淀,期待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在校园的诗意生活中做一个温暖的人,学会爱与尊重,追求自由思想,完善独立人格,真正实现自由成长。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