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2-02-24■文/周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理念班级班主任

■文/周 璟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需要教育者更加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有必 要遵循这一原则,深入学习以人为本理念,不断调整和完善现阶段班级管理方法,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概述

以人为本是一种民本思想,也是当代社会普遍倡导的一种正确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其核心依然是以人为主体。在我国,以人为本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从教育层面来看,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它要求教育者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依然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倡导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要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参与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成效。与此同时,还倡导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加 强思想引导与心理建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班主任自身的权威,但如今这种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师生共同协作,提高班级管理成效。通过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能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天性,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培养除学习能力外的其他特长,帮助其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回归教育主体地位,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基于此,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意义。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班主任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身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不断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的阻挠、抗拒或不配合而引起的班级管理问题。同时,还有助于班主任深入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心理动向,从而能够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结合学生实际,从班级学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特征和需求的班级管理策略。

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尝试与每一个学生交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由此做到换位思考,置身于学生视角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以有效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有的学生不按照班级管理规定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作为班主任,不要一味地去责怪和惩罚学生,而是要多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敞开心扉,愿意主动倾诉、交流。借助这一机会,班主任可以深入、全面、动态地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想法,并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如果不遵守课堂纪律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要耐心沟通,多给学生解释的机会,以防双方对彼此的行为不了解从而引发误会,让学生内心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从而尽可能减少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心理和抗拒心理。

(二)践行科学民主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班级管理讲究规则,这是任何社会公共领域都要遵循的一种处事方法,尤其是对于涉世未深,自我约束力弱、规则意识淡薄的小学生来讲,在班级公共生活中更要依靠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规则来有效约束其个人行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而言,班主任制定和实施民主科学的班级规章制度,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愿、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并为班级荣誉的争取和维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带头践行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性别、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并采用小组监督互助的方式,对全班小学生进行分组,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借助这些小组的力量来民主化、科学化地管理班级,维持班级的纪律,从而增强班级管理效果。在此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以主人翁的心态来监督其他人的学习状态和班级活动情况,使其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及时对违反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提醒与纠正。当有的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或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自己的组员帮忙。这样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负担和身心压力,还能有效减少学生因自己被班主任约束而产生的抗拒心理,真正实现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打造规范有序的班级纪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符合学生多元化 个性发展需求的评价体系,激发 学生的内在动力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要基于人本理念,建立更加符合小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于班主任来讲,只有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多元化、动态化的监测评价,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才能通过对学生客观、积极、多元化的全面评价和鼓 励,让学生得到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自身的进步非常在意。因此,教师通过评价,给予肯定和尊重,可促使学生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自觉遵守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激发其内在的奋斗激情和个人荣誉感,进而为班级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及时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将表彰板悬挂在教室前面的墙上,并将班级活动中行为表现优秀的学生的名字写在表彰板上,通过定期更新表彰板,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表彰鼓励方法不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因此,很多学生的名字都能够被写在表彰板上,这样的评价方式解决了只表彰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缺陷。为了不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掉队,班主任要多元化表彰和评价学生,真正向学生灌输和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以真善美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每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找与他人的差距,改进不足,从而为班级管理助力。

(四)发挥班级自治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班级自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种双重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教师通过建立班级自治公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班级管理作用,共同学习,共同监督,共同进步,这种尝试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更契合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够让教育回归本位,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例如,班主任可进一步释放班集体中学习委员、班长、副班长的职责权限,让其分权给其他学生。只要学生的班级活动行为表现良好,就可以主动申请班级任何职务,负责班级管理事宜。这种班级自治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同时还可强化每个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在班级管理中树立自信心。这种每个人都可以是“小小班级管理者” 的身份设定,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态度和更规范的行为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激发内在的进取心,增强自己的荣誉感与班级管理使命感,从而为班级管理赋能。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和综合素养的形成阶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身心需要实现全面发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相比,以人为本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等,灵活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渗透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 明方向。

猜你喜欢

理念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