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教育”理念下 中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实践

2022-02-24潘海燕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理念生命幼儿园

■文/潘海燕

种植活动是现代幼儿园比较常见的一种实践性质的教育活动。幼儿通过种植活动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由此探索生命的形态和规律,不断获取生命知识。这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说教式”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也十分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漫教育”理念。然而,幼儿园种植活动虽已逐渐普及,“漫教育”下的种植活动却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许多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仍具有相对明显的“去儿童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教师包办严重,幼儿参与度不高,导致幼儿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亲身观察、探索和创造的机会,这显然违背了种植活动的初衷。另外,由于国内对“漫教育”的研究较少,难以系统地将“漫教育”理念渗透在幼儿种植活动的方方面面。基于此,幼儿种植活动与“漫教育”理念的融合刻不容缓。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风景秀美、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在户外活动教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办园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户外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漫教育”与幼儿种植活动

(一)什么是“漫教育”

“漫教育”是在教育改革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以一种安静、平和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这是成人的内在秩序感在按照一定的规律推动儿童的身心发展。“漫”字在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一为“弥漫”;二为“浪漫”;三为“慢”,即慢节奏。所谓“弥漫”,指的是教育本身应该作为一种爱而存在,这个爱应该是弥漫开去的,是潜移默化而又无孔不入的;这里的“浪漫”不是指爱情的代表词,新时代的教育中也应当有很多天真的、美好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元素,以此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慢节奏”的概念比较好理解,即教育的节奏要放缓,要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总体而言,“漫教育”理念倡导的是顺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幼儿更加充分的理解和关爱,让幼儿在天真烂漫而又自然的成长环境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新时代的幼儿必定会成为身心更为健康、发展更为全面的人。

(二)“漫教育”下开展幼儿种植活动的价值及现状

种植活动是幼儿与泥土、种子、水、工具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加深幼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认识的过程。在“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这个过程的节奏被放慢,被赋予了很多温暖、浪漫、和谐和充满着爱的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入使得种植活动能够符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也能够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如今幼儿种植活动虽然在各个幼儿园中已经比较常见,但当前的幼儿种植活动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首先,种植活动时间过短。相关调查显示,许多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时间安排还是比较短的,有时甚至10分钟就草草结束,幼儿的体验感不强。其次,种植种类单一,幼儿收获有限。再次,种植活动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教师包办,导致幼儿并未真正参与种植活动,没有得到亲身劳动、观察和探索的机会。最后,就是课程融合度总体较低,许多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尚未和课内教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带着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更像是一次“放风”,其教育价值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二、“漫教育”理念下开展幼儿种植活动的有效实践

(一)结合校本实际,开设种植活动

幼儿种植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幼儿教育活动,对教育环境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漫教育”理念下开展种植活动,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用心开辟符合“漫教育”要求的温暖、浪漫而节奏舒缓的种植园地。如我园就依托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结合校本实际,创设了蔬菜基地和果树园基地,中班的幼儿可以随着教师一同参与种植环境的创设,帮助教师一同规划种植位置、改善种植土壤、装饰种植场地。不要以为种植活动只是让幼儿把种子埋进土里,浇水施肥,等待其长大即可,种植其实是一个相当繁复且漫长的过程。只有让幼儿通过自主参与活动设计,选择好种植位置、种植场地,做好规划布置,幼儿才能强化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对植物生长的感悟,这是践行“漫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开始。幼儿通过创设种植环境,不仅可以观察自然环境,还可以了解种植园配套设施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我园中班的幼儿就对如何改造和使用浇水器等灌溉工具、如何利用蓄水池收集自然雨水、如何制作生态肥料、如何利用废弃的蔬菜水果制作酵素等问题予以了充分关注,而这些问题也都是种植活动中的一部分。

(二)关爱移情种植,深化生命认知

成功的幼儿种植活动不仅是一次劳动教育,更是一次德育,能够使幼儿获得对生命的认知。单调的种植活动是枯燥的,而融入了生命认知的种植活动则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热爱生命,这也践行了“漫教育”理念下的人文情怀。我园的果树园基地中种有许多果树,在一次移栽活动中,幼儿发现其中一棵果树被截去了一枝,树干几处绑着绳子。于是笔者告诉他们,截掉顶部的部分是因为要方便运输,而绑着绳子说明我们的果树受伤了。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往往对一切生命都充满了爱心和好奇心,幼儿相信,树也是有生命的,受伤了也会疼。经过这件事后,幼儿照顾果树更加勤恳细心,唯恐再让果树受到伤害,一些爱思考的幼儿也会认真寻找能够在移植的过程中不让果树受伤的方法。

在种植活动中,为了深化幼儿的生命认知,践行“漫教育”理念,教师也会特意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幼儿将种植园内的花、树、果、菜都视作好朋友,让幼儿多关心它们,对它们表达喜爱之情。比如,教师会在小树苗种下一个月后告诉幼儿:“我们的小树苗已经健康成长了一个月了,我们一起给它举行一个‘庆祝仪式’吧。”幼儿对这样的情境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大家的活跃度很高,幼儿会手拉手给小树苗唱歌,也会给小树苗拍照留念,尽情感受生命之间的美好情感。这样的种植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劳动能力,也为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三)合理穿插游戏,延伸种植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显然也是符合“漫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法。种植活动依托特有的自然环境,无疑是很适合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而我园在创设种植基地时专门为幼儿预留出游戏的空间。中班的幼儿往往比较活泼好动,做起游戏来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我园时常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例如,在为种下的菜种子浇水时,教师会组织幼儿展开一场浇水竞赛的游戏,使用木棍制作扁担,让幼儿学习如何用小扁担挑水。在道具准备完毕后,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进行“挑水接力赛”,并在接力过程中根据实际环境设置一些“小障碍”,比一比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注重收获结果,教育复归生活

有播种就有收获,正如“漫教育”虽“慢”,但也终会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在种植活动中,许多幼儿园过于强调“种”的过程,却常常忽略收获环节。很多果实成熟的时间正好赶上假期,只能由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收完后就草草了事,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是少了种植教育最终的“点睛之笔”的。丰收的时刻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收获自己播种的果实,幼儿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采摘收获的过程其实是很累的,但是由于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所以这个时候幼儿往往干劲十足,丝毫不觉得累。教师也可以抓住收获这一关键时期,去考查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种植活动究竟学到了什么。比如,笔者带着幼儿收获种下的萝卜时,会以问题积分竞赛的方式来考一考幼儿:“你们还记得萝卜怎么种会长得比较好吗?萝卜从种下到成熟用了多少时间呢?萝卜有哪些营养价值呢?你知道中国人吃萝卜有多久的历史了吗?”在设定了一定奖励的情况下,幼儿都会非常踊跃地抢答。最后,让每名幼儿都带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回家,让家长帮助他们将这些蔬菜制成美味菜肴,让辛勤的劳动指向教育,让无形的教育最终归于生活。

综上所述,基于“漫教育”理念开展中班幼儿种植活动是我园的重要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幼儿构建知识体系、锻炼行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必由之路。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践行“漫教育”理念,通过种植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理念生命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