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构建园本德育课程

2022-02-24■文/虞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德育游戏幼儿

■文/虞 洁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为了生活。真正的教育要将德育课程的地域文化根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倡幼儿园立足“一公里资源”,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一个人的道德表现受到情感、态度、需要等价值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德育课程与熟悉的地域环境相结合,才能从情感上引发共鸣,从而形成道德信念。

一、析地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地域文化资源既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一项十分珍贵的德育资源。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百年老镇——后塍,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自康熙年间建镇以来,后塍一直是大镇,人文荟萃,诞生了杰出的革命烈士茅学勤。后塍除了人文资源非常丰富,非遗产业也较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雷沟大布”织染技艺、“沙洲优黄”酿造技艺、竹编手工技艺;市级非遗有梅花糕制作技艺、手工弹棉絮技艺、老沙话等。让这些地域文化进入校园、走近幼儿,在多元化的探索途径中,为德育课程提供鲜活的素材,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一种传承。

二、选地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一直遵循和崇尚提取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使生活在本区域的幼儿更容易对当地文化产生好奇。地域文化的亲缘性使生活在本区域的幼儿对地域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欲和自然的亲切感,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靠近文化、感知文化、接受文化。利用地域文化开展幼儿德育课程,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整合教育资源,使幼儿德育教学更有特点。本着区域性、独特性、亲缘性、可操作性、创造性等原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挖掘“雷沟大布、沙优情怀、美食之旅”的地域文化为切入口,秉承着“玩出来的智慧”,笔者所在幼儿园将地域文化内容融于微课程、区域及户外游戏中,形成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育幼儿健全人格。

三、汇地域文化中的德育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知,借助地域资源,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方向和重要途径。

(一)深入实地体验,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引发幼儿的爱乡情

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即学校,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笔者所在幼儿园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在确定地域课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及探讨主题,为了让幼儿对非遗文化有更具体的理解,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深入实地开展主题实践体验活动。

有着120多年历史的沙洲优黄是国内知名的黄酒品牌,幼儿走进沙优文化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千泉广场,酒坛矩阵矗立在一片镜面水池前,大气磅礴,尽显江南水乡之美。幼儿跟随讲解员走进博物馆,了解了后塍酿酒文化与历史文献、文物,充分领略了沙洲优黄的发展过程与文化魅力。在水晶森林的梦幻空间中,“哇,小米粒能跟着动耶,看我把它放到哪了?”幼儿与小米粒互动,感知米粒变成酒的过程,感受一粒米的旅行故事,体验着科技之美。“呀,我要倒了,要倒了。我咋感觉喝醉了呀,晃得我好晕呀!”幼儿走入醉后体验室,感受醉酒的体验。在酿造车间,酒香阵阵,幼儿观看着酿酒的过程,亲眼看见了从酒糟到陈酿、从酿酒到储酒的流程。幼儿在各式各样的酿酒器具中寻找历史的印记、感受历史的变迁。在实地体验活动中,幼儿抛出一个个问题,课程的设计也在搜寻和疑问中酝酿,而近距离的接触和体验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更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创设校园文化,展现地域文化魅力,激发幼儿自豪感

《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幼儿深入实地参观体验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利用园内3条长廊、1个大厅、1个趣园作为公共区域游戏场所,从不同意义、内容、层面上布置了不同风格的环境,营造地域文化氛围,创设了开展地域游戏的全方位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作用,成为“不说话的 教师”。

比如,在“雷沟大布布艺乐乎”体验廊,幼儿从“雷沟岁月”了解布的发展印记,观察摇车、梭子等手工纺织工具;在“雷沟体验”游戏区,幼儿利用儿童织机进行围巾等的编织;在“雷沟创想”区,幼儿通过染碎碎、粘碎碎等方式,尝试在白胚布上染色、绘画,感受布与水、颜料的奇妙变幻。幼儿可以在实践体验中相互学习、合作。趣园中的“布想开花”将雷沟大布及竹编有效融合,凸显了布与竹的和谐,用竹子交叉布置成竹子墙,悬挂幼儿的布艺作品、调查表、表征图表;用雷沟大布的格子布制作成的衣服、人物、靠垫等作品琳琅满目,印花布、竹匾组成的人物惟妙惟肖。竹架上呈设的技艺工具、竹篮中盛放的染布材料、染缸中的染料等,增进了幼儿对雷沟大布 艺的了解,让他们为家乡感到骄傲自豪,从而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又比如,在“沙优文化园”体验廊,幼儿从“沙优文化”区进一步了解了沙洲优黄的发展史;从“沙优旋律”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沙优艺术、沙优创想”区,有经过线描、布线、钻饰粘贴、水粉装饰的艺术瓶,也有未完成的半成品及各种空瓶子等,此体验区给予幼儿艺术创想的空间,幼儿可自主探索、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编。地域文化的环境创设不仅优化了环境,更拓宽了幼儿本土文化的知识面,让幼儿受到地域文化的熏 陶、启迪和教育,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三)将地域文化融于班级微课程,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

课程游戏化改革指出,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因此,教师在利用资源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幼儿的年龄及活动特点,在较多的省级、市级非遗产业中,甄选了较有特色的三个非遗技艺,并分年龄段进行班级微课程。

比如,小班组以“美食之旅——梅花糕”进行微课程。课程从寻找、收集、制作、品尝、分享等活动层次开展,让幼儿感受美食制作的传承与创新。教师与家长一起收集梅花糕的名称、来历,与幼儿一起品尝梅花糕,探讨美食制作方法,并邀请了“王记梅花糕”的传承者来园与幼儿一起制作真正的梅花糕,幼儿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不断感受着百年老店“王记 梅花糕”传承的味道,唤醒家乡的记忆。

中班组以“布想开花——‘雷沟大布’织染技艺”进行微课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实地了解了雷沟大布的来源、历史及传承,通过视频、图片及教师的讲解、示范操作等,幼儿学习了扎染、印染的操作技艺, 在操作中感受着雷沟大布的制作技艺。

大班组以“沙优情怀——‘沙洲优黄’酿造技艺”进行微课程。幼儿深入实地感受后塍的酿酒文化,充分领略了沙洲优黄的发展过程以及酿造技艺,从主题调查、前期准备、活动实践、分享美味等课程不断深入。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让幼儿感受了地域文化的深层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将地域文化融于区域游戏,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游戏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了幼儿的一致青睐,教师要把握时机,结合区域游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以非遗内容打造室内外区域游戏。在“雷沟大布”游戏中,户外区域陈放着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的工具材料,幼儿互相合作;在草木染区,有的幼儿提着篮子去摘花,有的幼儿用锤子、石头、擀面杖等工具拓染花草叶,有的幼儿将花草叶放入染缸中制作染料;在科学区,幼儿根据雷沟大布的工序图,试着用材料来简单地制作;在生活区,幼儿学着摇线,再将线管送到织布机区;在美术区,幼儿将布剪成各种形状,粘贴成动物、植物,还有幼儿用布装饰发箍、发夹,再在布上画画、给布染色等。

在“沙优情怀”游戏中,在音乐区,教师往酒瓶中放入高低不同的水,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敲击;在建构区,教师帮助幼儿用酒瓶、酒箱构建成酒的城堡;在科学区,幼儿可以了解沙优的历史及工艺;在美术区,教师展示沙优的各式瓶子以及沙优瓶装饰,幼儿可以将瓶子制作成娃娃;在生活区,幼儿根据步骤图进行米酒的制作。幼儿在每个区域感受着布与瓶的乐趣,在探索发现中获取了知识经验,也在活动中形成了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质。

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时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由此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幼儿认识家乡、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德育课程源于生活,只有以现实生活作为课程的主要源泉,才能全方位地为幼儿的经验、情感、态度、技能等搭建有效性支架,支持幼儿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游戏幼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