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快繁及鲜切花周年生产技术

2022-02-24吴穷孙灿汤桂钧胡海峰汤爱军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蹄莲炼苗种球

吴穷 孙灿 汤桂钧 胡海峰 汤爱军

(1上海市闵行区动植物检验检测中心,上海 201109;2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上海 201199)

彩色马蹄莲为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喜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彩色马蹄莲是近年来兴起的高档花卉,既可用作鲜切花栽培又可用作盆花栽培,产品供不应求,且其与传统的白色马蹄莲相比,具有花色艳丽多样(有红色、黄色、粉色、紫色等,花期为3月—4月[1])、植株雍容华贵(肉质块茎肥大;叶基生,叶片为亮绿色、全缘;肉穗花序为鲜黄色,直立于佛焰苞中央,其佛焰苞形似马蹄)的优点。目前,彩色马蹄莲产业在荷兰、新西兰等国发展较好,我国广东、云南、贵州、福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也在彩色马蹄莲种苗(种球)、鲜切花、盆花等方面,相继开展了相关研究开发与生产。其中,上海市作为我国鲜花消费的主要城市之一,当地居民对新颖、高档鲜花产品的需求较大,再加上上海地区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气等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彩色马蹄莲的生长开花所需,故上海市具有发展彩色马蹄莲产业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国彩色马蹄莲种球大多从荷兰、新西兰等国进口,价格昂贵,再加上国内彩色马蹄莲种球生产技术落后,这严重制约了彩色马蹄莲产业的发展[2]。为此,笔者多年来进行了以茎尖培养为主的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试验,并应用自产组培苗进行了鲜切花周年生产技术研究,最终获得成功。现笔者拟对研究形成的上海地区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快繁及鲜切花周年生产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上海地区彩色马蹄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1.1 外植体诱导发生培养

国际流行的6个彩色马蹄莲品种均可用于组织培养快繁,这6个品种分别为“火焰”“完美”(均为大红色),“阳光”“卡美奥”“芒果黄”(均为黄色),“黑魔术”(为玫红色)等。同时,实践表明,以彩色马蹄莲的茎尖作为外植体,比采用佛焰苞、块茎(种球)、叶片等作为外植体的优势明显。因此,上海地区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均用茎尖作为外植体。

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将彩色马蹄莲的种球种植于塑料大棚中,待其出苗且长至6 cm左右时,自基部剪取主茎,剥去外层叶片,用洗洁精清洗2~3遍,再用纱布包裹茎段材料,置于自来水龙头下冲洗3 h后沥干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采用“三步法”对茎段材料进行消毒,即先用75%酒精消毒1 min,然后用洁尔敏50倍液消毒15 min,再用1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无菌水冲洗3遍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备用。在解剖镜下剥取茎尖,长度为0.5~1.0 mm,然后将其浅插于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为MS+AD 5.0 mg/L+BA 1.0 mg/L+IBA 0.5 mg/L+蔗糖3%+琼脂6 g/L(pH 5.8),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 500 Lux、光照时间每天12 h,一般30多天即可长出腋芽(呈“丛生芽”状态,成为“无菌系”),茎尖外植体的诱导发生成功率为96%、微生物污染率在3%以下。

1.2 继代增殖培养

将“无菌系”的“丛生芽”进行适当分割,然后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以不断扩大繁殖系数。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AD 2.0 mg/L+BA 1.0 mg/L+IBA 0.5 mg/L+蔗糖3%+琼脂6 g/L(pH 5.8),培养条件为温度25 ℃左右、光照强度3 000 Lux左右、光照时间每天12 h,一般每30 d左右即可继代增殖1次,增殖系数在1∶5左右,且增殖出的幼苗健壮,叶色呈亮绿色,叶片宽大,无“玻璃苗”(即叶片透明,无叶绿素或叶绿素极少)和“莲座状苗”(即丛生苗矮化似莲座状簇拥状态)现象发生。

1.3 生根培养

当瓶苗增殖至一定数量、苗高达3 cm以上、叶色为深绿色、无“玻璃苗”“莲座状苗”现象发生时,将丛生苗切成单株,转入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 MS+IBA 0.5 mg/L+蔗糖2%+琼脂6 g/L(铁钠盐全量不减半,pH 5.8),培养条件为温度25 ℃左右、光照强度3 000 Lux左右、光照时间每天12 h,一般培养周期在20 d左右,生根率可达98%,且根系发达粗壮,主根数量在3条以上(有的多达7~9条)。

1.4 炼苗驯化

1.4.1 炼苗基质

苗床的炼苗基质以“泥炭+椰糠+珍珠岩”(质量比为1∶1∶1,具有通气性和保水性良好、有机与无机养分含量较高的优点)为较好,将炼苗基质充分拌匀后平铺于苗床上,厚度在8 cm左右;塑料穴盘的炼苗基质以“珍珠岩+泥炭”(质量比为2∶1)为较好。

1.4.2 炼苗时间

以在春季2月下旬至5月中旬或在秋季9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进行炼苗较为适宜(上海地区这两个时间段一般无极端高温或极端低温出现,且光照、温度适宜,试管苗移栽后的缓苗期短,一般5~7 d就可成活,成活率高达97%左右)。

1.4.3 炼苗驯化

试管苗移出培养室后,先在光线充足的室内常温下炼苗1 d,以适应室外环境,然后将试管苗用镊子轻轻取出,在清水中漂洗,除尽根系上的琼脂,以防移栽后烂苗。将试管苗栽种在良好、牢固的塑料大棚内,采用专用苗床栽种的,要求苗床宽为120 cm,且中间留有宽40 cm的走道,株行距为3 cm×5 cm;采用塑料穴盘栽种的,要求选用72孔的塑料穴盘,将试管苗浅栽于基质内,每穴栽1株。试管苗栽种后,及时浇足活棵水,然后在苗床或穴盘上方搭建拱形塑料小环棚覆盖(如遇晴天高温,须用7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进行遮阳,以防幼苗失水萎蔫)。第2天开始进行叶面喷雾清水,每天喷3~5次,连喷1周。试管苗活棵后,揭去塑料小环棚,每天叶面喷雾清水2~3次,如遇阴雨天气可不喷或少喷。栽种半个月后,进行第1次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及根茎部小球茎的形成,可浇灌浓度为0.1%~0.3%的硝酸铵(或尿素)溶液+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此后每月浇灌2次。塑料大棚内的温度2月下旬至5月中旬控制在20~28 ℃,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控制在25~28 ℃,极端不超过30 ℃。塑料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以控制在70%~75%为宜(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幼苗成活及正常生长),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控。经3个月左右的精心培育,苗高可达8 cm以上,叶片为5片叶,根茎部可长出直径在0.5 cm左右的小球(块茎),即可进行鲜切花栽培。

2 彩色马蹄莲塑料大棚鲜切花周年生产技术

2.1 整地作畦

采用宽8 m、长30 m的标准塑料大棚进行彩色马蹄莲鲜切花同年生产。彩色马蹄莲需肥量较大,整地时需施足基肥,以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及其不断开花的养分需求,一般每个标准大棚需施腐熟农家有机肥500~1 000 kg、NPK三元复合肥100 kg。施肥后,田块用拖拉机深耕30 cm并耙细,然后作畦,要求深沟高畦,一般要求畦宽1.3 m、沟宽30 cm、沟深40 cm,以促进植株根深叶茂、连续开花、优质高产。

2.2 栽培基质应用

彩色马蹄莲在普通土壤中种植,如不添加其他栽培基质,会生长和开花均不良。鉴于此,需应用栽培基质进行鲜切花周年生产。依据前人研究结果[3],笔者研究了上海地区彩色马蹄莲鲜切花塑料大棚周年生产的基质配比,其中,无土栽培的栽培基质以“砻糠+泥炭+珍珠岩+泥土”(质量比为1∶1∶1∶1,其中,砻糠为粳稻谷壳,泥炭土为吉林产,珍珠岩为上海强威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泥土为闵行区北桥镇的壤土即沟干泥)为宜,充分拌匀后铺入栽培床上,厚度需在20 cm以上;若是采用塑料大棚土壤栽培,需添加“砻糠+泥炭+珍珠岩”(质量比为1∶1∶1)对土壤进行改良,充分拌匀后在作畦时掺入,一般添加20 kg/m2左右,具体添加数量依据土壤种类不同而灵活掌握,例如,砂壤土可少加,黏土、重壤土可适当多加。

2.3 定 植

彩色马蹄莲是喜光喜温花卉,其最佳定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此期间定植的种苗成活快、缓苗期短。一般每畦栽4行,株距为25 cm、行距为30 cm,每个标准大棚约种植2 400株。栽植时,种苗先理顺根系,然后进行浅栽,要求露出心叶(如种苗根茎部已长有小球,应将其埋入土中)。栽植后,立即浇活棵水,且如遇晴热天气,应在大棚外用7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于9时至16时进行遮阳,以防种苗失水萎蔫。

2.4 定植后生产管理

2.4.1 肥水管理

在肥料管理上,定植后以促进种苗营养生长为主,一般每月施2次速效化肥(以施用尿素或NPK复合肥料为主,每次每667 m2施用30 kg,兑水浇灌);夏季彩色马蹄莲植株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可不施肥,只需根据天气情况及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情况适当进行浇水即可;秋季植株恢复生长后,需加强施肥,一般每月施2次速效化肥(以施用尿素或NPK复合肥料为主,每次每667 m2施用30 kg,兑水浇灌);进入11月深秋季节后,可增施1次钾肥(每667 m2施硫酸钾25 kg,兑水浇灌),以增强植株的越冬抗寒性;12月至翌年2月不能施肥,以免植株发嫩、抗寒性降低而发生冻害。

在水分管理上,种苗定植后可适当多浇水,一般每周浇水1次,将大棚内土壤(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夏季应适当控水,防止土壤(基质)湿度过高而诱发细菌性软腐病、叶斑病和导致块茎腐烂,可每15 d左右浇水1次;冬季可适当控水,每10 d左右浇水1次,将土壤(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

2.4.2 温度与光照管理

彩色马蹄莲喜光喜温,除在定植初期或夏季高温强光时需进行遮阳外,其他时间均应给予较充足的阳光及适宜的温度。具体控制标准为:在春夏秋三季,大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0~28 ℃,极端高温不超过30℃,光照强度控制在8 000~15 000 Lux;在冬季,大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 ℃,夜间控制在不低于12 ℃,光照强度控制在8 000~10 000 Lux。值得注意的是,若冬季大棚内气温过低,则需采取保温措施,例如,在大棚外面四周用草帘进行围护;在大棚内用双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护,即在顶部架天膜、在地上搭建塑料薄膜小环棚;用加温机于晚间8时至翌日早晨6时进行加温(加温至12 ℃以上)等。

2.4.3 主要病虫害防治

彩色马蹄莲在上海地区种植时,其主要病虫害为细菌性软腐病、叶斑病和红蜘蛛、浮尘子等。其中,细菌性软腐病、叶斑病均是由土壤(基质)湿度及空气相对湿度过高而引起的,需调整基质中各成分配比、掌握好浇水频率、加强通风透光等,以增强植株的免疫力;如需使用药剂防治,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或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采用根部浇灌与叶面喷雾相结合方式防治细菌性软腐病,用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叶斑病,均于发病季节每月防治2~3次。害虫可用虫螨光乳剂或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2.4.4 激素应用

一般情况下,彩色马蹄莲在塑料大棚内进行栽培,只要管理措施科学合理,其花梗长度均可长至40 cm以上,达到商品鲜切花的要求,但是,如果栽培基质配比不当,或肥水管理未跟上,会产生花梗偏短(长度在30 cm左右)、花苞小、花色不鲜艳等不良现象,严重降低鲜切花的商品性。如遇此种情况,可通过应用激素来刺激花梗伸长及打破休眠。具体方法为:待彩色马蹄莲佛焰苞刚露出尚未开苞时,用浓度为150~200 mg/L的赤霉素(GA3)进行叶面喷雾1次,间隔15 d再喷1次,可使花梗增高5~10 cm。

2.4.5 中耕松土

为避免土壤(基质)板结,导致土壤(基质)的通透性下降及保水保肥能力变差,从而影响彩色马蹄莲的生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基质)不断进行中耕松土,以不断增强土壤(基质)的通透性及保水保肥能力,且中耕松土有助于抑制杂草生长及青苔等苔藓类的产生。

2.5 作鲜切花采摘及作种球收获

彩色马蹄莲作鲜切花种植,可在佛焰苞展开约80%但尚未完全展平时进行采摘,一般在上午9时前采摘,采摘时,左手扶住植株,右手自基部将花梗摘下,采摘后,每10枝或20枝用橡皮筋绑为1扎,然后置于水桶清水中进行养护,以防失水;如鲜切花不立即上市,可将其置于室内阴凉处或5 ℃左右的冷库中进行贮存。

当彩色马蹄莲连续作鲜切花采摘一定时间后(一般为2年),其植株生长势明显下降,宜进行植株淘汰。但此时彩色马蹄莲的根茎部块茎(种球)已长至直径达3 cm以上甚至更大,可挖起块茎充分清洗晾干后作种球,用于再生产。

猜你喜欢

马蹄莲炼苗种球
“循环”式炼苗对烤烟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10个种源西红花引种及其性状比较
洋葱种球不同处理贮藏效果研究
白色马蹄莲
被折弯的马蹄莲
低温冷藏对东方百合种球冻害的影响
马蹄莲
沼泽小叶桦丛生芽生根培养及移栽炼苗试验
黑色马蹄莲